抗戰時期,新四軍第五支隊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揭露日軍罪行,發動群眾,組織武裝,清剿土匪……1940年4月,六合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不久,即建立了隸屬駐軍領導的軍法室,履行公安部門的職責。1944年4月,津浦路東八縣聯防保安總處偵察科長洪沛霖(新中國成立后曾任江蘇省副省長、省公安廳廳長)到竹鎮組建派出所,隸屬于“竹鎮市政府”,成為“第一公安派出所”,留下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跡。
站在“第一公安派出所”前,
我們,回望歷史的光輝。
當年的根據地老營房在哪里?
這里,腳下,春草如茵,
茂盛蔥蘢中,仍有一片余溫。
六合津浦路東八縣,如今,
已經是樓群與公路對望,
縱橫無言,暗示歲月的走向。
小路不再狹窄,夜卻顯得明亮,
它們,何時變得如此輝煌!
血與火的日子,1939年8月,
第五支隊的司令員和他的戰友們,
以“新四軍”的名義把陰霾驅散,
那無數次撥動記憶的路線圖,
連同青春,串成一幅畫一首歌!
就像征程中最熱切的期待,
總會激勵著向往;就像我們,
今天面對這些僅存的史跡,
站在這里,從一腔激情中,
尋找那一束紅色的光亮!
還好,有一些似曾相識的鳥兒,
飛過叢叢薔薇,像一片霞韻,
將昨日號角長音,賡續。
芳華的戰士,被花甲的老所長,
點兵點將,回答依然嘹亮!
老照片上的人,青春在昂揚,
不一樣的片斷,連成一樣的理想。
在偵察科長洪沛霖的注目下,
視天地為一體的從容,
讓我們感受到眼神的安祥。
昔日,一堵永遠打不透的壁壘,
如今,還殘存著累累彈孔,
就像一支槍,被滴翠的花草隱藏。
老屋上,幾只小鳥在歡叫,
沉浸在無邊無際的回憶篇章……
我走進展廳,安靜寬敞,
一排警徽,從先前的四孔鈕扣,
到今天奕奕生輝的金色,銀色,
像朝陽發出的光,奔來眼底,
夢里,我走回到八十年前的竹鎮……
筑橋造舟般的“第一所”,
成為竹鎮“人民戰爭”的紀念碑。
那些燦爛的星宿,無言地作證,
沒有留下姓名的戰友,音容猶在,
時光挽聯,記載多少烽火事跡。
踏過艱難,開出一片天地,
火一樣的青春,鑄就堅硬骨骼。
竹鎮遺跡,是今天的圣地,
昂首列陣的漢子,讓我們,
從中感受,心底洶涌的激流。
警之歌,時光不老,英名常在!
草地,八十三年,開出映山紅,
映出英雄們失而復得的春天。
那近似蠻荒之地的風雨,
在血火錘打中,鑄成青銅形象。
竹鎮古老的河流,匯入長江,
英靈,在距南京60公里的地方,
行走著,在老地圖的位置,
那些草鞋的步履,鋪成花海平安。
在我們趕來時,生發出榮光!
知更鳥,從歷史深處飛來,
飛過八十三個四季,春又加深了。
我是尋找“警史印記”的晚輩,
震驚于時光堅韌,世間滄桑,
相信一種光彩,連接著火熱的初心。
2025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