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 大暑的無錫,熱浪灼人。張先生(化名)手捧錦旗和鮮花,快步走進無錫梁溪區法律援助中心。“姚律師,孩子的賠償款拿到了,這兩年太謝謝您了!”他緊握律師姚寧的手,熱淚盈眶地說。寫著“專業敬業 律法精湛 盡心盡責 不負重托”燙金錦旗的背后,是一場歷時兩年的法律援助攻堅戰——梁溪區法律援助中心律師姚寧不懈努力,為重傷青年小張追回58萬元賠償。
時間撥回2023年6月,張先生19歲的兒子小張搭乘親戚電動車下班時遭遇車禍,在多名傷員中傷勢最重,醫生表示需進行多次手術,但高昂的醫療費用讓全家犯難。同時,親屬間在車禍中承擔的責任糾紛更讓賠償陷入僵局。
轉機出現在2023年8月,張先生來到社區求助時,法律顧問姚寧敏銳察覺到案件的緊迫性:一邊是亟待手術的重傷青年,一邊是瀕臨破裂的親屬關系。他當即為張先生指引了法律援助路徑并上報中心,最終順利接辦案件。
考慮到小張腿部受傷行動不便,姚寧將法律服務搬到病床前。他首次上門便明確了辦案關鍵——親戚間的隔閡是索賠最大障礙。于是,他事無巨細地指導張先生與親戚坦誠協商,在起訴前掃清了與親屬溝通的障礙。10多次上門會見、5次開庭、3次取證、1次參與鑒定、3次協助法官調解、10多次指導補充證據……兩年間,姚寧步履不停,還常常安撫小張術后焦慮的情緒。
“小張還很年輕,未來的道路還很長。”姚寧常這樣說,這份信念也成了他堅持攻堅的動力。
2024年4月,姚寧團隊率先為小張追回19萬余元前期醫療費,解了手術燃眉之急。當年8月小張完成第三次手術后,新的難題接踵而至:任職單位拒絕承認勞動關系,誤工費索賠面臨困境。姚寧當機立斷:“先確認勞動關系!”在他全程指導下,小張通過訴訟成功確權,這份判決書最終成為誤工費索賠的關鍵證據。2025年4月,39萬余元二次賠償款到賬,總額58萬元的賠償款為這場持久戰畫上句號。
如今,小張已康復返崗,親屬關系也重歸于好。這場歷時兩年的法律援助,是梁溪區法律援助中心律師姚寧將社區法律顧問與法律援助工作無縫銜接的生動實踐,更是梁溪區法律援助工作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主動延伸服務觸角、注重多環節協同配合的典范。
(張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