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河網密布、水系縱橫的重要樞紐,江蘇徐州擁有各級河道5000余條、水庫湖泊近百座,復雜的水域環境對公共安全治理提出了嚴峻挑戰。徐州市水上公安局“蛟龍突擊隊”以專業建設、機制創新和科技賦能為支撐,構建起一張“全覆蓋、智能化、早干預”的現代水域安全防護網,成為護航徐州水岸平安的尖兵力量。
水上警情處置“專業隊”
7月10日晚,“蛟龍突擊隊”接到相關指令,迅速攜快艇、聲吶、潛水設備、無人船、水下機器人及無人機等專業裝備趕至鼓樓區案發現場,通過聲吶定位與潛水員協同作業,當夜便成功打撈起被丟棄于河道中的關鍵物證。
“水上警情處置,必須依賴專業裝備、嫻熟技能和高效機制。”徐州市水上公安局孟家溝水上派出所所長、“蛟龍突擊隊”隊長徐志剛介紹,需要構建覆蓋水面、水下、空中的多維立體裝備體系,實現“人機協同”戰力最大化。
復雜的水下環境考驗著隊員綜合素質與專業技能。“蛟龍突擊隊”常態開展聲吶掃測、打撈實操、船艇駕駛、潛水等訓練,針對水下圖像識別等高難度科目,外請專家授課,補齊能力短板。同時,積極招募和培訓水域平安志愿者,拓展輔助力量,提升“人裝結合”水平,致力實現涉水警情處置“再快一秒”。
除專業設備外,專業救撈機制更不可或缺。“蛟龍突擊隊”全面融入市局接處警體系,從接警開始,迅速出動、對接屬地警力,綜合評估現場狀況、落水原因、水文條件等,形成一套科學高效的現場處置機制,擔負起救助溺水群眾、打撈落水者、打撈水下證物等重要職責。
今年3月,“蛟龍突擊隊”應鄰市警方請求,在冰冷的皂河水下連續作業超30小時,最終成功完成一起重大刑事案件遺骸打撈任務,獲得受害人家屬和屬地警方的由衷感謝。據統計,自2024年4月成立以來,“蛟龍突擊隊”已完成落水警情處置76次,打撈關鍵證物8件,協助破獲刑案5起。
溺水宣防救援“生力軍”
暑期氣溫攀升,涉水活動增多,中小學生溺水事故進入易發期。暑假前,“蛟龍突擊隊”聯合教育部門深入中小學校,通過案例講解、模擬演練等形式開展防溺水宣傳,教授自救與互救技能,引導學生自覺遠離危險水域。
為有效應對夏季溺水事故高發風險,“蛟龍突擊隊”從預案制定、技能培訓、宣傳引導等方面多維發力,打造快速響應的應急救援體系。為保證宣傳效果,突擊隊還配套制作了針對未成年人精心設計的防溺水課件《珍愛生命,預防溺水》,組建由50名民警構成的“防溺水宣講團”,深入校園開展專題宣講60余場,覆蓋師生數萬人。
“涉水環境復雜,專業講解不僅面向群眾,也面向接處警民警。”徐州市水上公安局局長陳琛介紹,他們聯合市局實訓辦成立“溺水警情防范與處置”課題小組,制作專業課件,借助“基層送教”“新警入警培訓”等活動進行授課,提升一線民警輔警溺水警情處置能力。
科技賦能與智能預警是“蛟龍突擊隊”的突出亮點——融合“無人機巡查+視頻巡查+線下排查”,實現對危險行為的實時預警和勸阻。一旦發生溺水警情,突擊隊可依托專業裝備和快速響應機制,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實施科學救援,最大限度保障群眾生命安全。
同時,依托“雪亮工程”,“蛟龍突擊隊”建成智能感知預警系統,自動識別未成年人靠近危險水域并實時預警,實現從“人防”到“技防”的跨越。僅今年上半年,即通過該系統成功勸離155人次,有效構筑起“數字防溺水屏障”。
水域安全監管“全覆蓋”
7月12日,為防止因運河水位下降導致船只擱淺,“蛟龍突擊隊”會同海事部門聯合行動,排查運河沿線安全隱患,保障船只人員安全,并對沿線可能存在的黑加油點、黑加油船進行拉網式排查整治。
根據《全市涉險公共區域安全防護工作實施方案》,“蛟龍突擊隊”對全市河道、水庫、湖泊開展排查,精準鎖定318處易溺水點和48處高風險水域。同時,通過梳理警情與12345熱線數據,分析出183處涉災警情高發地點,形成安全促改清單,推送責任單位整改。排查還延伸至港口碼頭、易淹易澇點、危險品倉庫等區域,力求隱患治理全覆蓋。
“著力在構建全覆蓋、智能化、早干預的水域安全防護體系上下功夫。”徐志剛表示,突擊隊通過加強研判支撐,推動水域監控補盲,尤其在警情高發水域增設技防設施,注重水文、水利數據積累與分析,并引入相關領域專家參與決策,提升處置科學性。
在基礎管控方面,“蛟龍突擊隊”持續開展涉水要素信息采集,不斷完善“船舶、人員、單位”信息動態采集維護制度,通過與交通運輸、水務等單位協作配合,更新維護轄區涉水要素基礎信息,梳理規范涉水重點公共區域視頻監控設備和技防物聯感知前端,實現對水域人、車、船等數據全覆蓋。
“我們要將‘蛟龍突擊隊’努力打造成一支水上精銳力量,通過持續不斷的專業化建設、精準化治理和高效化救援,有效提升這個警務品牌的影響力,使之成為市民心中可靠的水上安全守護者。”陳琛說。
(王彪 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