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企業聯合會發布了“2025中國企業500強”榜單。其中,華夏銀行排名第146位,彰顯了其在復雜經濟環境中穩健發展的綜合實力。
這份成績單與華夏銀行近日發布的2025年半年度報告形成呼應。2025年上半年,華夏銀行資產總額達4.55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96%,在規模穩步擴張的同時,綠色金融、數字經濟等戰略領域表現亮眼,經營質效呈現結構性優化態勢。
根據華夏銀行2025年中期利潤分配方案,該行擬合計派發現金股利15.91億元,繼續保持現金分紅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與投資者分享經營發展成果。
資產結構持續優化
戰略領域重點發力
華夏銀行持續獲得社會認可背后,是資產規模的穩步增長與結構的持續優化。
2025年上半年,華夏銀行總資產突破4.5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731.34億元;其中,存款總額達23231.59億元,較年初增加1717.89億元,為業務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資金基礎。在信貸投放上,華夏銀行精準對接國家戰略,重點布局綠色低碳、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形成了特色鮮明的資產結構。
其中,綠色金融領域,華夏銀行綠色貸款余額達3329.05億元,貸款增速高于全行貸款總額增速14.48個百分點,遠超全行貸款平均增速,體現了該行踐行“雙碳”戰略的堅定決心。作為綠色金融債券發行的先行者,華夏銀行年內成功發行200億元綠色金融債券,持續完善綠色信貸、綠色投資、綠色租賃等綜合服務體系,為生態環保、清潔能源等領域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在數字經濟賽道,華夏銀行同樣表現突出。報告期末,投向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貸款增速高于全行貸款總額增速12.13個百分點,占比同比上升0.39個百分點。通過深耕數字化客群經營,該行實現了存款日均、貸款投放和客戶規模的同步提升。在汽車、物流等重點產業,華夏銀行運用產業數字金融模式,有效滿足了企業數智化轉型的金融需求,形成了“金融+科技+產業”的良性互動格局。
數字化賦能質效升級
營收結構改善
面對銀行業凈息差持續收窄的挑戰,華夏銀行通過深化數字化轉型、優化營收結構,實現了經營質效的穩步提升。
2025年上半年,華夏銀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增長2.55%,在營收占比中持續提升,成為對沖息差壓力的重要力量。這一增長得益于該行在財富管理、信用卡等業務領域的場景化創新與數字化賦能。
同時,數字化轉型已成為華夏銀行提升運營效率的重要引擎。2025年上半年,該行企業級數據服務平臺“數據魔方”入選“2025年央國企數字化轉型十大標桿案例”。該平臺通過構建“多維監測+數據分析+數據建模”的賦能體系,實現發現問題、剖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價值閉環。
據了解,華夏銀行全面深化智慧運營體系建設,持續推動營業網點數字化轉型,強化網點數據聚合分析能力,深入推廣數字函證業務,持續深化RPA技術應用。目前,在線場景總數達到2045個,累計節約工時35.21萬小時。
戰略深耕普惠實體
經營整體安全穩健
作為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華夏銀行始終堅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在普惠金融、小微企業支持等領域持續發力。
2025年上半年,華夏銀行圍繞普惠金融構建支持體系,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1903.2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4.21%,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年化利率比上年下降52個BP,精準滴灌市場主體。通過線上化產品體系,實現了小微貸款申請、簽約、提款全流程線上操作,有效滿足了企業“短小頻急”的資金需求。
在風險管控方面,華夏銀行呈現“對公穩健、結構優化”的特點。截至6月末,公司貸款不良率較上年末下降0.23個百分點至1.36%;通過強化數據驅動的風險監測、加大問題資產清收處置力度等措施,保持了整體不良貸款率1.60%的穩定水平。資本充足率13.07%顯著高于監管要求,為業務發展預留了充足空間。
華夏銀行表示,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扣戰略規劃目標,持續加大金融“五篇大文章”重點領域支持力度,深化集團化與精細化管理,扎實推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新華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