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商業銀行通過各種科技手段,進一步提升了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效率和質量。
供應鏈金融,是指商業銀行圍繞產業鏈中的核心企業,把上下游中小企業連接起來,通過提供各種金融服務,幫助它們解決資金周轉問題的一種方式。過去,中小企業往往因為缺少抵押物或者信用評級較低,很難從商業銀行獲得貸款。但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商業銀行通過核心企業的信用背書,愿意向這些中小企業提供融資。這不僅降低了企業的融資門檻,也幫助商業銀行拓展了客戶群體。
近年來,商業銀行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特別是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應用,供應鏈金融逐漸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盡管數字化轉型成果顯著,供應鏈金融深化發展仍面臨多重梗阻。一是產業端存在數字化鴻溝。大量中小企業信息化基礎薄弱,數據采集難度大、質量差,導致商業銀行風控模型成“無米之炊”,金融服務覆蓋廣度受限。二是商業銀行內部協同不足。部分銀行雖搭建數字化平臺,但部門間數據孤島未徹底打破,業務流程割裂,影響融資決策效率與客戶體驗。三是產品創新同質化。供應鏈金融產品設計趨同,圍繞核心企業的“復制式”服務居多,針對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差異化解決方案稀缺,難以適配多樣化融資需求。
面對這些問題,商業銀行需從生態協同、技術攻堅、產品創新等方面破局。首先,加強與核心企業和平臺型企業的合作,構建更加完善的生態體系。通過接入電商平臺、物流系統、政府平臺等外部資源,商業銀行更全面地掌握企業真實的交易背景,從而更精準地提供金融服務。其次,商業銀行要加強技術建設,如完善客戶信息收集系統、提高數據分析能力,提升風控水平。同時,還需要開發更多靈活多樣的金融產品,根據不同行業和企業特點,提供更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未來,供應鏈金融不再只是簡單的貸款服務,而是圍繞企業整個經營過程提供綜合金融支持。商業銀行唯有以技術為翼,突破數據困局;以生態為基,深化產業協同;以創新為魂,適配多元需求,方能在供應鏈金融新賽道上突圍,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朱文馨(作者單位:農行南京建鄴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