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 為進一步深化青少年法治素養培育,暑假期間,南京市雨花臺區司法局推出“法潤童心 護航成長”法治研學活動,組織轄區8個司法所聯動開展沉浸式法治教育,累計覆蓋青少年5000余人次,打造“可聽可看可參與”的“法治+”實踐平臺。
一是“法治+主題研學”,串聯暑期實踐新場景。聯合區檢察院,將檢察開放日融入暑托班,與社區共同舉辦“與愛同行 安全一夏”暑期法治夏令營活動,實地參觀12309檢察服務中心、“雨檢桐行”民事支持起訴工作室、檢察聽證中心、刑事檢察辦案區等場所,通過模擬法庭角色扮演、心理沙盤推演治療、法治講堂趣味宣講、互動答題競賽游戲等形式,為青少年普及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是“法治+安全教育”,構建家校共育新閉環。發揮駐地單位、共建高校等社會資源的專業優勢,依托社區暑托班,廣泛開設法治課程,播放《暑期安全教育》微動漫,為未成年人宣講交通事故、溺水、火災等暑期易發、高發安全事故,讓孩子們掌握自救互救知識,切實增強“安全無小事”的防范意識。組織200余名青少年與社區工作者組建“青苗巡邏隊”,提升未成年人消防安全意識。
三是“法治+童聲議事”,培育基層治理新力量。結合兒童友好社區建設,遴選86名未成年人成立“小板鄧”“新未來”“筍芽”“花寶”“小雛菊”等11個小小民生觀察團,累計開展“‘新’花怒放,‘河’你童行”“童聲議未來,我的社區我做主”等各類兒童議事活動27場,通過游戲體驗、情景模擬、社區觀察、問題議事等形式,引導兒童以社區小主人的姿態參與社區建設。
四是“法治+非遺傳承”,拓展普法宣傳新渠道。啟動“雨花非遺 藝啟同行”非遺新三年推廣計劃,開設“以法護遺 以遺弘法”非遺進社區主題傳承課堂19場次,為西善橋街道、梅山街道等3個街道近300名青少年生動講解南京白局、秦淮燈彩、面塑、繩結、漆扇、大九連環、云錦香囊、剪紙等非遺技藝的傳承歷史,展示非遺作品文化魅力,融入法治元素體驗非遺作品制作過程,讓法治精神與非遺技藝交融互生。
(戴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