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乞兒煉成丹青國手,此乃湘潭大學藝術學院終身榮譽院長、我國著名油畫家周小愚先生真實之人生經歷,為“三毛流浪記”之當代版也。周小愚之創作多次榮獲全國大獎,在英法等國舉辦畫展,觀者如流,好評如潮,最近代表湖南油畫界出席北京國家大劇院藝術館舉辦之“古韻今輝——中國當代美術名家經典作品展”(2025年8月1日至2025年8月20日)。周先生年登耄耋,寄情油畫,耽于文學,雅愛書法,而于當代書壇重鎮、草書大家言恭達先生甚為心折。乙巳暮春,由瀏陽市政府所建“周小愚美術館”落成,珍藏30余幅精品,周老特請言恭達教授題署。
言恭達、周小愚兩位大家至今雖未謀面,而早已靈犀相通。言先生了解周老之特殊經歷,于其人格、意志、學養、才情高度肯定,贊賞周先生以西方語言表達東方思想之創作理念,于是欣然題署。周老收到題簽心情激動,歷時半月創作《我挽彩虹寫國姿——言恭達造像》佳構,深致謝忱。言先生認為周老年逾八秩,福體違和,而創作如此精品惠贈,感知音之盛意,發流淌之天機,援筆寫就《毛澤東<卜算子·詠梅>》六尺橫幅大草相贈。三幅杰構,你來我往,衷情所發,神采煥然,意境圓融,靈暉璀璨,既為兩位先生深摯情誼之聯唱,更為中西文化之對話。兩位國手似作古琴與大提琴協奏,以獨特藝術語言對中華文明深情叩問,讀罷藝品,振奮不已,油然想起杜甫詩句:“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保ā顿浕ㄇ洹罚?/p>
美術館題署用隸體書寫。言恭達將文史哲與詩書畫印打通,以篆籀筆法關涉五體,以雄秀俊逸、高邁瑰奇之大草蜚聲天下,為當代卓越書家并非虛語也。題署選用清穆雄逸之隸書,表達對周老由衷欽敬之情也。言恭達隸書風格為博大拙雅、雄逸古穆。言氏隸書以漢碑立基,又從簡牘帛書中汲取豐富營養,糅以學養,潤以才情,斧斤揮運,瑰瑋雄逸。早年攻隸書,于《乙器碑》之瘦勁如鐵、變化若龍,《張遷碑》之雄厚樸茂、拙中寓巧,《封龍山碑》之雄渾豪放、豐博靈動,《好大王碑》之質樸疏蕩、天真爛漫,精嚼細咽,消化吸收。觀此題署,掠篆籀之高古靈秀,取漢碑之雄渾蕭散,化簡帛之靈秀清逸,泯來痕跡,別開新境。用筆樸厚沉凝,氣度清雄,波挑淡化,勢感內斂,結字不著意疏密促展之構想,較少屈伸之變化,而勻稱豐滿,端莊整肅,深見簡靜清穆之幽致,對畫家高潔人格、精湛技法深表景仰也。
油畫從明代傳入我國,已有數百年歷史,受詩詞、工筆、寫意藝術之浸染,已打上民族文化之深深烙印。中華文化具有極大之包容性,對外來文化消化汲收,往往彰顯借西潤中、守正創新之優勢。中國油畫并非西方油畫之一枝,高境界之創作以西方語言表達東方思想,中國油畫乃華夏文化催開之異卉奇葩也。
周小愚乃胸次博大、意志堅毅、功力精湛、學養淵深之藝術大家,觀其創作,堪稱打通東西文化之津橋。畫家熱愛傳統文化,對詩詞、書法鐘愛有加,其油畫創作,以典型化手段表現豐富題材,形成多元風格,著意追求淡雅清奇之意境。周小愚之油畫乃詩化之油畫,時現中國水墨之留白幽境,亦多西畫之渾厚質感,瀏陽河水終將流入湘江。畫題“我挽彩虹寫國姿”,為點睛之筆,語出言恭達自書詩《時代抒懷·十首之三》,概括描寫書法家之風儀神采與草書風格,深見典型化手段之高妙,仿佛看到言氏大草如長風出谷、如霓虹飲澗、如大鵬沖霄壯麗瑰奇之意境。
主體意象以山河為幕,講臺為景,書家揮動手臂,仿佛在慷慨激昂講授中國書法文化之精義。畫作截取書家在全國作書法文化講演之精彩瞬間作典型化表達,暗示言恭達不僅為卓越藝術家,同時又為杰出美評家、書法教育家、文化薪火之傳播者也。的確,言恭達為綜合素養超異、能將創作與理論真正打通之書法大家與書學專家,為我國文化復興、促進國際文化之交流貢獻卓越。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講話精神,言恭達教授受中國書協邀請,于2015年分別在12個省市書協作《當代中國書法文化的哲學思辯與藝術創作》學術講座。2016至2017年,又接受中國書協邀請分別在近二十個省市作《守護文化靈魂,回歸藝術本真》之專題講座。所有講稿由言先生本人撰寫,每次三小時之培訓講學,受到領導與會員之高度贊譽,對宣傳精華文化、提高會員素質已起極大之促進作用。畫作之取象,立意深遠也。畫家對人物靈眸之刻畫精準入神,從目光中可讀出人物堅毅意志、靈澈智慧、超異才華,讓人聯想到言恭達之執著精神、綜合學養。斯品以西方之透視法構建空間,卻用東方寫意精神追躡神韻,并非簡單之技法融合,而將中國傳統美學精神與西方藝術形式進行創造性嫁接,營構典型化之意境。由此可知,周小愚之創作,為東方哲學在西方畫布上之詩意棲居,既有中華文化之含蓄典雅,又不乏西方藝術之磅礴大氣。
言恭達以大草橫幅答謝畫家之深摯情誼,《毛澤東<卜算子·詠梅>》大草橫幅乃書家衰年變法以來所創之精品也。思想載體書寫《卜算子·詠梅》,借“物”抒情,頗有深意。周先生乃毛主席、齊白石大師故鄉高等學府之藝術大家,選用《詠梅》為思想載體,表達對偉大領袖毛主席之熱愛深情,對湘潭這方紅色熱士之由衷景仰,同時對畫家之求索精神、卓越貢獻之予以高度肯定。書家以同一題材創作多幅作品,因特定時空中之意緒不同,而風格迥異。言先生為京西賓館大廳所書《毛澤東<卜算子·詠梅>》大草橫幅(190㎝×300㎝,2015年),氣勢豪縱,意象清妍,靈氣暢達,激情飛濺,“北勢”“南韻”妙合無垠,俊邁英氣與激越深情、碑之凝重蒼茫與帖之清雅高華、簡之天趣率真忻合為一,表達對偉大祖國、嶄新時代由衷熱愛與感恩之深情。時隔10年,再書此詞,由“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之梅花形象,想到飽經人生風雨、執著頑強之周小愚先生,雖歷盡磨難,而能將生澀之苦水釀成甘美醇醪,不正是一株笑傲霜雪之梅花么?
斯作運斤成風,筆墨語言追躡情感運動,天機流淌,異彩紛呈,雖同一載體,而風格迥異。用筆以篆籀中鋒入草,纖勁清圓,沉實靈動,仿佛看不到偏鋒與側鋒,而修短縱斂,妙造自然。以圓為主,圓中見方,方中有圓,形方意圓。全篇看似連綿大草,而細加品讀,以獨體為主,形斷意聯,形斷勢聯,意象飛動,氣勢磅礴,寄托幽深,境界瑰瑋。全幅三處使用懸針長線,抒情深摯,彰現內斂清勁之力感氣勢。結體于平正中寓險絕,剛健中寓婀娜,大小、藏露、欹側、輕重一笑橫陳,因勢生形,因形結體,風行雨散,潤色開花。言恭達長于用筆,妙于用墨,慨云:“墨法乃衡量書法水平之試金石?!贝搜缘弥?。此幅深見書家精妙用墨之法,“風”“懸”“待”“漫”等字皆用重筆濃墨,色如點漆,潤如春雨;而“飛”“到”“冰”“春”等字多施枯筆渴墨,枯中見潤,干裂秋風。全幅由平正入險絕,于險絕歸于平正,氣韻貫通,風神蕭散,于神融筆暢、縱逸靈和之意象中進入抒情高潮,如見梅枝之虬逸,梅萼之清妍,如聞暗香之隱約,仿佛看到一位梅妻鶴子、超逸出塵之高士形象,應為人生知己高潔情操之物化外化,飲露餐霞之姑射仙姿也。
兩位先生以藝術意象共敘心曲,互致衷款,斧斤揮運,靈源自涌,搖人心旌,啟人天目。周小愚之創作,借西畫語言表達詩意情懷,表達對中華文化之由衷熱愛,對傳道者之深許,無窮之意,出于象外。言恭達之創作,如奏無聲之樂,繪無聲之畫,誦無形之詩,對偉大領袖之景仰,對紅色熱土之憧憬,對人生知己之感激,一切之一切,透過線條墨彩,似聆心聲之訴說,似見意志之昂奮,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盡而意無窮,知音之言,其芳如蘭也。試以《水調歌頭·詠言恭達、周小愚之藝術對話》為詞兩闋作結:
西畫皴東韻,南筆走龍蛇。
瀏陽河水澎湃,膏壤綻瓊葩。
月浸銀鉤鐵畫,翰瀉山河星斗,
清氣繞天涯。
喜奏舒心曲,雙絕燦云霞。
揮霜穎,抒赤愫,報中華。
未曾謀面,沉醉清馥素梅花。
我植杜衡百畝,君播蕙蘭千頃,
豈懼路途遐?
共把城墻筑,側耳聽胡笳。
壯彩含詩意,狂草接唐風。
心源造化師取,根植沃泥中。
碑帖糅成雅韻,文墨潤滋幽境,
浩氣貫霓虹。
揮翰靈犀透,知己喜相逢。
歌赤旂,吟梅雪,發深衷。
攀登不懈,度嶺越壑上岑峰。
莫道桑榆今晚,未改初心如鐵,
奮翼逐長龍。
寄語遙相祝,勁健挺蒼松。
?。ㄗ髡呦迪嫣洞髮W教授,民政部直管希望工程書畫專委會智庫專家顧問,榮寶齋沈鵬詩書研究會理事,沈鵬介居書院院聘藝術家、著名文化學者、詩書畫美評家、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