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江蘇省徐州市公安局堅持創新驅動、主動防控,通過打造《山海經》等沉浸式禁毒宣傳IP、建立“笑氣”全鏈條監管機制、實現易制毒化學品100%數字化管控等系列務實舉措,形成具有徐州特色的毒品問題治理新模式。上半年以來,徐州涉“笑氣”濫用案件同比下降20.3%,全市855家易制毒化學品企業全部納入智能監管。
文化賦能,打造禁毒宣傳新IP
6月22日晚,徐州文廟歷史文化街區,飛檐斗拱間暖黃色的燈籠漸次點亮,“鎮山海毒獸 護彭城青春——《山海經·毒物現形記》沉浸式禁毒特展”在此啟幕。活動借助上古傳說中的猙獰毒獸,以奇幻形式展現毒品危害,吸引眾多市民前來探秘。為增強互動性與趣味性,現場還設置多個沉浸式體驗環節,吸引市民游客逾2萬人次。
“我們突破傳統宣教模式,將傳統文化IP與現代禁毒教育深度融合。這種可觀、可感、可玩、可記的沉浸式體驗,讓禁毒知識更易入腦入心。”徐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隊支隊長葛曉華說。
別出心裁,寓教于樂。徐州市公安局著力打造“無毒彭城”品牌,創新構建立體禁毒宣傳體系,通過趣味游戲、情景劇演繹和真實案例剖析等多角度詮釋毒品危害,持續深化“無毒社區”“無毒校園”建設,同時整合“彭城義警”“高校禁毒志愿者聯盟”等群防群治力量,形成全社會參與的禁毒格局。
針對青少年濫用涉麻精藥品風險,徐州市公安局廣泛聯合駐徐高校,舉辦“防范成癮性物質濫用”主題講座,同步發動大學生志愿者參與禁毒宣傳,筑牢校園禁毒防線。
雙輪驅動,抑制“笑氣”濫用勢頭
“年輕人在獵奇心理驅使下,成為‘笑氣’濫用的主要受害者。”禁毒支隊一大隊大隊長方軍說,部分吸毒人員為逃避查處打擊,轉向濫用未列管成癮性物質。令人憂心的是,九成以上被查獲的吸食者為35周歲以下。
為此,徐州市公安局針對性構建網格化、精細化的關愛幫扶體系,充分動員民警、社工、網格員等力量,開展地毯式排查,全面摸清全市“笑氣”濫用人員底數,逐人建檔,在查處基礎上加強宣傳教育、跟蹤管控,全力抑制“笑氣”濫用勢頭。
“每次看到警方宣傳單上受害者的照片,就像看見自己的將來,我想把人生拉回正軌,再也不愿被它控制了!”近日,睢寧縣公安局城西派出所來了一名特殊的投案人——“00后”小伙徐某主動上交13瓶“笑氣”,下定決心告別一直被操控的生活。
“我們堅持雙輪驅動,不僅要宣傳教育、依法查處吸食人員,更要深挖違法銷售網絡。”方軍告訴記者,市公安局依托公安數據資源優勢,綜合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搭建數據模型開展多維分析研判,全面梳理“笑氣”違法生產、流通、銷售網絡,形成精準識別、預警監測、高效處置的打擊治理模式。
管服并行,護航企業安全發展
“易制毒化學品出入庫臺賬必須完整規范,嚴格按標準填寫。”6月18日,禁毒支隊民警走進徐州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對企業易制毒化學品使用、庫房管理及監控系統運行情況進行全面檢查。該企業負責人說:“民警的定期指導提升了我們的安全意識,更夯實了管理基礎,為企業安全發展提供了保障。”
徐州市公安局積極構建“線上+線下”動態監管體系,強化對重點設備和重點企業的隱患排查,持續推進易制毒化學品信息化、行業化、等級化管理,探索建立企業安全風險等級評定機制,形成嚴密管理閉環,確保經營合法規范。“我們按照‘全生命周期’管控要求,持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特別是強化涉毒涉危涉爆等多重屬性易制毒化學品全流程監控,做到嚴格規范、應管盡管,徹底消除監管盲區。”禁毒支隊四大隊大隊長李召介紹。
監管無聲,服務有感。徐州市公安局因企制宜,服務前置,不斷優化放管服改革,為易制毒化學品企業提供優質便捷的法律和政務服務,積極推動將易制毒化學品審批納入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社會征信系統,企業無需再提交非經辦人身份證、營業執照等材料,政務服務效能顯著提升。
同時,徐州市公安局堅持包容審慎的原則,充分運用釋法說理、警示勸誡及行政指導等非強制行政手段,探索推行輕微違法告知承諾制、首次違法預警提示等路徑,引導、督促相關企業自覺守法,積極打造富有警種特色的民生警務,全力做好易制毒化學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引航員”和“守護者”。
(王彪 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