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的音符
□ 劉慧
弟弟打來視頻電話:“姐,西瓜熟了,能吃了,趕緊回家。”鏡頭里,初夏的風吹過,片片瓜葉順風翻起,圓溜溜的西瓜就露出來了,活像一群打滾的娃娃,看得我心都萌化了。從南京到新沂,三百多公里呢,弟弟這邀請,甜到心里去了!
初夏,是瓜農頭茬西瓜成熟的日子。此時天氣慢慢熱了,麥子、油菜開始泛黃。田里的秧苗也得趕緊澆水施肥了,不然等麥子、油菜一收,地就清閑了。
記得小時候我身體單薄,每每干農活,總是累得直不起腰。媽媽怕我這小身板累垮了,就從兜里掏出捏得皺巴巴的兩塊錢:“去,買個瓜解解乏!”那可是我們干活時難得的甜頭,美滋滋的!
初夏的西瓜挺貴的,因為剛上市,還是嘗鮮的日子。但是在鄉(xiāng)下待多了,自然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法則。“老板,來一個兩塊錢的西瓜。”瓜農一看,是個孩子,錢也不多,根本就不夠買瓜的,于是就從地里找出一些長得不太好的歪歪扭扭的瓜,賣給我們。這些瓜,瞅著是歪瓜裂棗的,可吃起來一點不差!
一個西瓜,一把鐮刀,咔嚓咔嚓劈開幾瓣,大的給孩子,小的給父母。每次弟弟都吃得肚子鼓鼓的,西瓜的汁水甘甜而清冽、充沛而豐盈,連同手上也沾得到處都是,時不時在身上擦擦,一不小心就會把肚子擦成西瓜皮同款。弟弟人小貪嘴,總是饞西瓜,所以母親時不時會問:“夠不夠?還吃不吃?再來一塊?”所以一個不大的西瓜,我們總是吃了大半,但是母親卻笑得和西瓜瓤一樣甜。
下班回家,經過水果店,看了看西瓜的價格,太貴。老板說,現在的西瓜好吃,等晚市的西瓜下來了,口感就不好了。我搖搖頭,拒絕了。一是口袋里票子不多,二是我想把今夏第一次吃瓜留給家人團聚的時刻。
我的叔叔,曾經是一個頂著爆炸頭,穿著喇叭褲、馬丁靴的時髦青年,而今卻是百畝瓜地里的老年閏土了。他種了多年西瓜等農作物,現在天天在西瓜地里看著刺猬和野兔這些大自然的“偷瓜賊”,根本就沒有銀項圈和捉猹的童真,倒是有幾分稻草人的風骨。他種的瓜,那叫一個絕!十里八鄉(xiāng)都找不出第二個,妥妥的西瓜大王!而我作為他最疼愛的侄女,必須是他吃瓜的頭號粉絲。
摘瓜,那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捧起一個瓜,“嘭嘭”拍幾下,聽個聲,就知道熟沒熟,然后一個個從地里傳至田頭。那種綠色的拋物線接力,有一種神奇的魔力。每一次的西瓜傳遞,都像是綠色的五線譜在跳動,又像是綠色的波浪在滾滾向前,就連旁邊慢慢變黃的麥子和油菜,也跟著這節(jié)奏一起搖擺。
我從來沒見過哪種水果能把淺綠、青綠、翠綠、墨綠這么多顏色完美地融合于一身,還能形成獨特的花紋,和諧又好看。但西瓜做到了,太神奇了!五月的鄉(xiāng)下,色彩可沒有秋天那么豐富。不過櫻桃算一個,成熟的櫻桃像紫色的瑪瑙,滿滿的初戀味道;石榴也算一個,花紅得像火,就像新婚的男女,熱烈而又奔放。而西瓜的綠,在這個時候卻顯得含蓄、內斂、豐富、睿智,就像一位生活了多年的老者,外表飽經滄桑,內心卻無比豐富。
“做人要像個銅錢,內方外圓;更要像走在西瓜地里一樣,左右逢源(圓)。”我是個直脾氣,長期在外工作,母親總是擔心不已。這次摘瓜,母親把這句話來回不停地念叨,聽得多了,感覺就像滑過喉嚨的西瓜汁,甜而解渴,沁人心脾。這“左右逢源”啊,算是這次除了西瓜之外帶回南京的第二個土特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