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載體。今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指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就是要推進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文脈賡續、品質提升,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6月,住房城鄉建設部召開全國完整社區建設工作現場會,要求結合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系統謀劃、統籌實施完整社區建設,提升城市建設品質。
建行江蘇省分行深度融入城市更新,通過精準對接、創新施策,將金融“活水”精準引向城市發展的關鍵領域,助力促進城市結構優化、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金融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特色路徑。
巧解老城改造困局
南京石榴新村改造是一場精密的“城市細胞再生手術”。2025年5月末,隨著南京石榴新村A地塊6幢新建住宅正式交房,200戶原地回遷居民按下嶄新的電梯按鈕,切實感受到“老破小”已然煥發新生。
這片小區距離繁華的新街口商圈僅不到800米。6年前,1500多位居民長期居住在墻體開裂、管道老化的危房中,安全堪憂。
2019年《南京市城市危險房屋消險治理專項工作方案》出臺后,石榴新村被列為江蘇省首批、南京市首個城市更新安全消險改造試點項目,但居民觀念轉變難、產權關系復雜、資金壓力大等難題接踵而至。
“不僅要拆危房,更要解心結。”建行南京秦淮支行專項團隊意識到,必須運用金融智慧破解這些難題。2020年3月,一份詳實的金融服務方案呈遞給南京秦淮更新建設發展有限公司——3828萬元前期貸款快速啟動拆遷、8億元信貸融資用于解決后續改造方資金需求、盤活“存房業務”、后期物業維護……這套創新且詳實的綜合金融解決方案打動了施工方,支行依托危房改造項目屬性,創新打造“危改貸”特色個人信貸產品,通過危房改造項目白名單準入與客戶個人綜合授信評估,助力居民解決購房資金缺口。同時,支行通過定期駐點的形式,一方面協助施工方開展高頻次的政策宣導和金融服務宣講,調解產權關系問題,另一方面及時為存在產權難題的原住戶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務方案和多樣的個人金融產品支持,以及拆遷款、過渡款的個性化資產配置方案等,有效解決了石榴新村改造中的關鍵難題。
截至2025年7月,已有4.7億元貸款精準注入項目。如今的石榴新村,停車場無感支付設備投入使用,智慧物業系統實時監控電梯運行狀態……這些科技場景為石榴新村注入更多智慧活力。
除了改善人居環境,建行南京分行也積極關注南京各類文化環境的打造,讓居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充裕。例如2023年,南京秦淮河建設開發有限公司要建設一項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程項目——水木秦淮藝術公園二期及配套景觀工程項目。建行南京玄武支行積極服務,三年來為其投放貸款4200萬元,助力將這座“文化藝術生活公園”打造成南京秦淮河畔集文、創、商、娛、游于一體的文藝新地標。
賦能城市韌性基建
在無錫梁溪區裕旺路與通沙路交叉口,一座總投資12億元、建筑面積6.48萬平方米的現代化醫藥流通供應鏈產業園正拔地而起。不久后,這片園區就是集智能倉儲與高效物流于一體的區域醫藥流通核心樞紐,不僅承載區域內醫藥耗材的集中存儲與快速分發,為上下游企業搭建暢通的供應鏈橋梁,更作為無錫市“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之一,構筑起守護城市安全的堅實防線。
2023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穩步推進“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為城市安全體系建設按下“加速鍵”。在這一政策指引下,無錫市迅速響應,積極布局“平急兩用”設施建設,將醫藥流通供應鏈產業園項目成功納入省級清單,確保項目加速推進。
2024年末,得知項目入圍清單后,建行無錫分行立即行動。第一時間深入項目現場,僅用短短數周便完成盡職調查,并同步制定針對性融資方案。隨后,建行無錫分行積極協調內部資源,為項目開辟審批綠色通道,通過優化業務審批流程加快推進各項工作,同時主動牽頭對接各方,成功組建外部銀團。2025年1月,2.14億元城鎮化建設貸款成功投放至項目的實施方無錫開弘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為項目順利落地提供了關鍵資金保障,更推動了銀團的高效合攏。
對“平急兩用”基建項目精準發力,也為園區升級持續支持。2024年起,為助力園區轉型、優化現有用地布局,建行南京分行為南京新居置地有限公司的城市更新項目迅速高效地提供“城市更新貸”19億元。該項目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區盤城街道,原片區內分布的棚戶區缺少科學規劃,容積率低、利用粗放、布局零亂。此次升級改造后,將實現有限土地資源的“再生”利用,達到從嚴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目的,促進產城融合。這筆資金不僅有效解決“老大難”的低效用地塊盤活的問題,同時也緩解了該企業集團因墊付拆遷款而導致的現金流緊張問題。
構建可持續生態
常州扁擔河岸邊,一幅“水清產興”的畫卷正在徐徐鋪展。作為滋養太湖流域的重要脈絡,扁擔河的生態治理曾面臨“投入大、周期長、收益弱”的困境,而建行常州分行探索的“類EOD”模式,為這一難題給出了金融答案。
2024年初春,當“扁擔河生態整治及創新產業園建設項目”出現在鐘樓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時,建行常州分行敏銳捕捉到了機遇,并形成項目的共識:關鍵在于找到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換的核心節點。為此,建行常州分行積極探索“類EOD”(即生態環境導向的城市開發)實踐路徑:以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為根基,依托特色產業運營為支柱,通過區域綜合開發為載體,將公益性強、短期收益弱的生態治理,與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關聯產業(如文旅、康養、科創等)深度融合、一體化捆綁運作,構建可持續發展閉環,為地方優質項目開辟市場化融資新通道。
為推動項目落地,建行常州鐘樓支行組建跨層級專項團隊,與區政府及施工建設方新運城發公司高頻對接。2024年10月末,4.5億元授信成功獲批。這是建行常州分行在江蘇類EOD模式融資的“零”的突破,更讓金融“活水”真正流進了扁擔河流域。
不僅為城市的更新添彩,也為鄉村人居環境的整治發力。孟河鎮是典型的鄉鎮行政單元,其管轄范圍以農村地區為主,其小黃山村被納入江蘇省首批“和美鄉村”建設名單中。建行常州新北支行了解到,龍城城鎮化公司將對位于常州新北區孟河鎮西北部的小黃山景區進行生態保護修復及項目提升建設,但急需資金支持。支行深入走訪,針對項目特點和企業的核心需求迅速為企業量身定制了綜合融資服務方案。這份方案不僅提供了極具市場競爭力的融資利率和靈活的期限設置,還前瞻性地考慮了項目未來的現金流管理、資本運作等需求,獲得了該公司的充分認可。2025年6月,支行成功為其發放“新農村支持貸款”1.5億元。
從韌性基建到老城更新,再到生態產業融合,建行江蘇省分行破解城市更新發展中的痛點堵點,共創美好生活,讓城市在更新迭代中愈發宜居、更富智慧、更有溫度。(建行江蘇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