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星期一,是中小學、幼兒園開學的日子。這一天,我又一次加入到送學的隊伍。當年,送兒子入園的情景歷歷在目,這回,輪到送孫子王栩上幼兒園了,時隔整整35年。
天公作美。肆虐多日的秋老虎收起了淫威,早晨一場淅淅瀝瀝的小雨送來了初秋的涼爽,空氣中彌漫著小草的芬芳。風雨送學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期待與不舍交織,開心與焦慮并存。
先說焦慮吧。早晨9點多,我送走孫子回到家中,頓時覺得心里空蕩蕩的,坐在沙發上發呆,連手機也懶得掏出來看一眼。空氣似乎凝固了,如同一個無形的罩子,將心靈裹得嚴嚴實實,沉悶而壓抑。時鐘仿佛停擺了,雖然距離11:45接孩子只有兩個多小時,也就是一局摜蛋的功夫,卻有度時如年的感覺。我和夫人、兒媳婦三人在家相對無語,誰也不愿提孩子上學的事,心頭似乎被焦慮填滿了:擔心孩子會不會哭?能不能吃飽飯?小便會不會尿褲子?會不會接水喝?明知這些擔心是沒用的,卻難以自我排解。兒子因為上班,沒能送孩子上學,但也沒忘記發信息提醒我們,接孩子時別忘記買一份寶寶想吃的洋蔥圈。時鐘剛過11點,我們就迫不及待地動身接孩子了。到校門口一看,撐著雨傘等候的家長摩肩接踵,個個踮著腳、伸著脖子,目不轉睛地朝著教室的方向望去。人人手中舉著手機,用心捕捉孩子人生第一次放學時的精彩瞬間,笑也好,哭也罷,表情其實沒那么重要了,只為豐富小天使的成長相冊,留下各自家庭的親情故事。
再說期待。經過將近1300多個日日夜夜的陪伴,孫子終于可以離開親人溫暖的懷抱,步入充滿愛和溫馨的校園,在老師的悉心呵護下,體味童真、享受童趣。寶貝求學之路的起點,長輩怎么能不憧憬呢?從家庭到校園,雖然只有區區幾百米的路,卻承載著孩子的夢想、家庭的希望。第一天接送,于家長,是一次“放手”,也是一場不得不面對的心理煎熬;于孩子,是一次歷練,是一場躲不過去的人生“陣痛”。其實,為了這一天,我們早就開始做功課了。俗話說,不要擔心,但要當心。兒媳婦提前一個多月就將小寶貝送到培訓機構學美術、學跳舞,畫畫得如何,舞跳得好壞并不在乎,主要是想讓小寶貝提前走出愛的“襁褓”,學會與親人“松手”,哪怕分開一二個小時也行。夫人在家一次又一次教孫子自己吃飯、穿衣、上廁所,簡單的事情反復做。我則一遍遍地用孫子聽得懂的話,向他灌輸幼兒園的好處,玩具多、玩的同學多、老師跟媽媽一樣好……這幾招,效果不錯,當天早晨9點前,當我們懷著忐忑的心情將孫子送到教室時,沒想到我們的存在感瞬間清零,孫子徑直跑到玩具柜前自個兒玩了起來,專心投入的表情旁若無人。兒媳婦下意識地湊近摟住他,輕輕地說,“寶貝,爺爺、奶奶、媽媽在外面等你哦。”意思是告訴寶貝,“你別怕,我們沒有走遠。”
11:45,放學的時間到了,孫子嘣嘣跳跳走到我們身邊,我們張開雙臂擁抱他。開學首日老師的評語讓我們如釋重負,“你家寶貝真乖,不哭不鬧,自己小便,自己吃飯。當老師提問垃圾放哪里時,他第一個舉手回答,‘放垃圾筒啊’。”特別是孫子見到我們后,并沒有拉著我們要回家,而是繼續在學校玩玩具,有那么一點流連忘返的意思。
“幼兒園是我家,老師像媽媽……”這首耳熟能詳的兒歌,唱出了老師的辛苦。我接到孩子時,看到湯老師、韓老師、潘老師汗水濕透衣背、疲憊寫在臉上,悟出了她們的付出,讀懂了她們的敬業。是啊,這一天,幾位老師不知撫慰過多少孩子的迷茫和不安,為多少孩子喂過飯、把過尿、擦過屁股。我代表所有的家長由衷地表達謝意,“謝謝你們把孩子的哭聲變成笑聲,把膽怯化為勇氣,為孩子成長帶來陽光、雨露……”
我也想對親愛的寶貝說,從今天開始,雖然我們漸行漸遠,但對你的愛絕不會稀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