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炎培是杰出的民主主義戰士、忠誠的愛國主義者、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卓越的教育家、中國職業教育的先驅。黃炎培與鎮江頗有淵源,一生中多次到過鎮江,與鎮江的馬相伯、冷遹、陳光甫、陸小波、李耆卿、唐儒箴等鄉賢碩彥、政商耆紳多有來往,交誼篤深。他還曾為陳懷民、胡筆江、馬相伯等抗日志士題送挽聯,以表哀悼、緬懷、追思之情。
“空軍斗士”陳懷民
陳懷民(1916—1938年)原名天民,鎮江人。1933年考取中央航空學校(杭州筧橋),1936年畢業后在南昌空軍教導大隊任少尉飛行員。1937年9月19日,在南京上空擊落日軍敵機兩架后,身負重傷。1938年1月,在河南歸德上空與日軍敵機激戰,擊落敵機3架,腿部中彈受傷,經休養恢復后又歸隊。1938年4月29日,日軍敵機轟炸武漢,陳懷民駕機迎戰,擊落敵機1架后,受多架日軍飛機圍攻,所駕飛機油箱中彈著火,他迅速向敵機猛撞過去,與日軍同歸于盡。
《武漢日報》1938年4月30日報道四二九空戰
1938年5月24日,黃炎培在日記中稱“空軍斗士鎮江陳懷民”,并撰寫挽聯“為念悼之”:
憑最后一剎那壯烈心靈,雖死猶生,有我無敵;
運高空幾千尺翻騰機巧,其智若勇,超群絕倫。
“金融巨子”胡筆江
胡筠(1881—1938年)字筆江,生于揚州江都,祖籍鎮江。1914年任北平交通銀行總行經理。1921年在上海與南洋華僑巨商黃奕住合創中南銀行。1932年在鎮江創辦了蠶絲和桐油的專門學校,接管了被日商擠垮的溥益和民生兩個紗廠。1933年任交通銀行董事長,著手準備國防財政和戰時經濟。
1932年1月28日,日軍入侵上海,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怒潮,胡筆江表現出拳拳愛國之心。他在上海電臺演講時發誓:“設使我為此次戰爭而犧牲,則國家損失不過一貧民之子而已?!?/p>
七七事變拉開了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序幕,財政部命當時的四大銀行董事長共同研究戰時金融政策報告,胡筆江晝夜伏案,就敵占區、臨近敵占區、距敵較遠省份、大后方等的金融狀況分別提出具體對策,備受各方稱贊,后來一一得以實施。在日軍侵占上海前,他負責將交通銀行和其他銀行的資金和業務轉移到香港、重慶和昆明。
1938年8月初,胡筆江在香港接到重慶國民政府財政部的電邀,商討籌款到美國購買飛機一事。本擬23日動身,后因故改為24日,與浙江興業銀行總經理徐新六由港乘飛機赴重慶。1938年8月24日上午,胡筆江乘坐“桂林號”自香港飛抵廣州上空,遭到五架日本軍用飛機截擊,機毀人亡,墜入海中,不幸以身殉國。
《新華日報》1938年8月28日報道“漢市各界追悼徐新六胡筆江”
胡筆江遇難后,漢口市商會銀行業公會在武漢總商會召開了隆重的追悼會。宋子文、孔祥熙、董必武參加了他的追悼會。宋子文在悼詞和挽聯中說,“胡進身之初,僅為錢莊學生,一無憑藉,經數十年之奮斗,以才能德行,見重于時,最后卒任交通銀行董事長。”“忠于事、恕于人,血性論交,常披肝膽肺腑至誠以相見;敵之仇、國之寶,奇才招忌,竟歷刀兵水火諸劫而成仁?!泵珴蓶|、朱德、彭德懷皆送了花圈挽聯,毛澤東、朱德在挽聯中稱其為“金融巨子”。
1938年9月8日,黃炎培得悉“金融巨子”胡筆江“以身殉國”的噩耗,遂作挽聯:
揮手散千金,誰如豪俠,吾嘗有作,君莫不玉汝于成,為國惜才,公誼私文惟痛哭;
熱腸勸杯酒,永訣平生,人當達觀,古且以圣焉而死,凌霄謝俗,九天一瞑亦高超。
1948年8月23日,胡筆江追悼會(逝世十周年)在上海舉行,黃炎培代冷御秋致挽聯:
德量最恢張,吾嘗有作,君莫不玉汝于成,公義私交,瘴海十年馀涕淚;
國仇終獲報,人當達觀,古且以圣焉而死,長才短瞬,寥天一瞑亦高超。
“愛國老人”馬相伯
馬相伯(1840—1939年),又名良,江蘇丹陽人,著名教育家、神學博士。震旦學院、復旦公學的創始人之一。
(中共中央電賀馬相伯百齡壽辰)
(毛澤東彭德懷電唁馬相伯逝世)
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馬相伯不顧年邁力衰,作演說,寫文章,呼吁團結抗日,并與章太炎聯名通電,要求“立息內爭,共御外侮”,先后發起組織“中國民治促成會”“江蘇國難會”“不忍人會”“中國國難救濟會”等組織,堅決主張對內團結、對外抗戰,被尊稱為“愛國老人”。1932年,參加宋慶齡等組成的中國民權保障同盟,馬相伯連續4個月,發表12次國難廣播演說,為抗日救國奔走呼告。因馬相伯學識淵博、年高望重,上海文化界人士組織救國會(后來發展為全國各界救國會),一切通電、文件都由馬相伯領銜?!捌呔印北徊叮H到南京,竭力營救,愿“拿我的頭顱來擔?!?。全面抗日戰爭爆發,淞滬會戰打得異常激烈,全國百姓都在支援前線,馬相伯已是97歲高齡,他上街寫字寫對聯賣錢,寫一個字30元,寫一副對聯50元,整整湊了10萬元捐款支援前線。后來,更是全家出動,買了醫療用品,在后方辦起了醫院。
1939年是馬相伯百歲誕辰。國民政府為他頒發褒獎令“民族之英,國家之瑞”,中共中央賀電稱之為“國家之光,人類之瑞”。馬相伯在給上海復旦同學會的親筆信中寫道:“國無寧日,民不聊生,老朽何為,流離異域,正愧無德無功,每嫌多壽多辱!”他以前方將士浴血抗戰勞苦為念,把各方贈與的壽儀移作犒慰傷兵之用。1939年10月20日,馬相伯得知湘北大捷,興奮異常,夜不能寢,病勢加劇。11月4日在越南諒山溘然逝世。
噩耗傳出,舉國哀悼。1939年11月7日,黃炎培作《挽一百一齡馬相伯先生聯》:
經過道咸同光宣,迄于民紀,百年邁世史,恰寫終身,大齡竟屬學人,仗公突破疑年錄;
奔走滬京漢湘桂,而出邊關,一顆老人星,遂沉南極,每日索觀戰訊,抵死長懸報國心。
?。ㄗ髡吆喗椋和鯓s,男,江蘇丹徒人,民建成員,現為鎮江市冷遹研究會副秘書長、江蘇省周恩來研究會會員、民建鎮江市文化委員會委員。王抒滟,女,江蘇鎮江人,現為蘇州科技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