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沿海連云港港口向南有個陳家港,是灌河入海口。這里是清末民初建成的濟南鹽場所產淮鹽的一個重要集散地,是淮鹽海運的最早港口之一。濟南鹽場建在灌河東的大源、裕通、慶日新3個制鹽公司每年生產的巨量淮鹽在這里集中,這些淮鹽通過海運或灌河河運向外銷售。依港而建的陳家港鎮,成為現鹽城市的一個重要集鎮。
1918-1920年,淮北鹽區濟南場所屬大源、裕通、慶日新3個制鹽公司先后在陳家港建成鹽碼頭,可堆存淮鹽425萬擔。民國二十二年(1933),國民政府收購鹽商鹽坨與碼頭改建官坨,擴增了坨容,并在碼頭裝上電燈照明,使之成為淮北鹽區最重要鹽坨之一,每年有大量的淮鹽集中于此,通過海輪和帆船外運,在江蘇本省和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等省銷售。開國上將張愛萍曾于抗戰時期在此親自指揮過一場奪取淮鹽的戰斗。
1939年3月,日本侵略者乘兵艦強行登陸了陳家港。一時間,陳家港和附近鹽場到處豎起日寇膏藥旗,打破了陳家港人民的正常生活,昔日熱鬧的濱海集鎮變得雞飛狗跳,一片恐怖。日寇為掠奪淮鹽、控制海上交通,在陳家港設立據點,在鹽場修筑多處炮樓,駐扎日軍和偽中央稅警團海州分團第四大隊、第七大隊、保安隊、偽警察局及偽海防大隊劉九功部共800余人,對我鹽阜根據地構成重大威脅。日偽官兵端著三八大蓋槍,上著刺刀,威逼善良的鹽民,交出辛苦生產的淮鹽,每家每月只能換領2斗高粱,鹽民生活陷入饑寒交迫,海英菜和鹽蒿種子成為常食,還倍受日偽欺凌。
為了給鹽民們雪恥解恨,為了不讓淮鹽白白被日寇侵吞,我新四軍三師決定攻打陳家港及周邊守敵,奪取被日偽強征、掠奪而囤積于此的淮鹽。1944年4月8日,在副師長張愛萍指揮下,三師八旅二十四團第一、二營,分別殲滅了響水口以東陳家港以西辛灣、馬家溝的敵人,孤立了陳家港守敵。為完勝陳家港戰斗,張愛萍作出了具體部署,并于5月2日晚,向參戰部隊作了戰前動員。當夜,各參戰部隊冒著滂沱大雨,踏著油澆似的道路,迅速地進入各自戰斗位置,將陳家港嚴嚴實實地包圍起來。
(戰士利用鹽廩向敵人進攻)
5月3日凌晨3時,各部隊同時向敵人發起攻擊。二十二團從西北、東北方向,旅特務營和二十三團特務連從西南、東南方向,四面向敵人圍攻。三營奮勇隊隊長高世龍率領30多個隊員,冒著敵人火力網的密集彈火,像尖刀一樣從東北方向插進敵陣地,沖到圩子邊摔出一排手榴彈,斃、傷10余名敵人。接著,敵人一個排向我反攻過來,奮勇隊又斃敵數名,將其擊退。八連一排排長王世德帶領全排戰士突進陳家港鎮內,在旅特務營支援下,如猛虎下山,將敵人驅趕、壓縮在鎮北紅瓦房一帶。此時,狡猾的日軍乘快艇從海上溜走,偽軍們受命全部留下負隅頑抗。我機槍手爬上制高點大鹽廩,架起機槍向敵人猛烈射擊。經過3個小時的激戰,一直視日軍為依靠的偽軍們本就是一群吃干飯的貨,哪有什么戰斗力,終于抵擋不住,便在營房上豎起了白旗,駐扎在陳家港鎮內的偽稅警團、保安隊、偽警察全部乖乖地繳械投降。
按照張愛萍的作戰部署,二十二團一部攻打駐守鹽場的偽第七大隊兩個中隊和偽海防大隊劉九功部,很快奪取了偽海防大隊劉九功部建在鹽場生產區八圩的炮樓,可惜劉等乘夜色從海上逃跑了。天明,我軍炮火猛烈攻擊駐守在七排頭圩的偽中央稅警團海州分團第七大隊部,其大隊長郭克勤率部下慌不擇路地逃往海邊。我軍十連連長高喊:“沖啊!”第一個跳出工事,向前撲去。戰士們個個踴躍殺敵,跨過河溝上的小橋,蹚過鹽田水灘,追擊潰逃的敵人,平端著槍將仇恨的子彈射向敵人。敵大隊副齊建齋把搜刮民脂民膏得來的鈔票放在手中掂了又掂,極不情愿地撒了一路,以誘惑我軍戰士撿錢而放緩追剿速度,乘機溜之大吉。小伎倆被我軍識破,摔倒在鹽鹵溝里的齊建齋被我戰士從鹽水中拎了出來,一眾偽軍官兵很快被俘。
(新四軍部隊利用作戰間隙,開展鹽業大生產運動)
此時發生了一個小插曲。通訊員陳明跑在追擊戰士們的最前面,一連繳了兩支槍。他看到前面有個敵人抱著機槍在拼命逃跑,就邊追邊喊:“新四軍優待俘虜,放下機槍饒你不死!”但當追到敵士兵時,發現機槍不見了。敵機槍手叫郭鳴闖,因過溝邊河逃命,身上全濕透了,凍得瑟瑟發抖。陳明就將自己身上衣服脫下來給他穿上,還給他干糧吃。郭鳴闖在感動之下,跳下水溝,撈起他丟掉的捷克式機槍,交給了陳明。
駐守十排頭圩的偽第二中隊被我軍四面包圍,雖驚恐萬狀,仍作困獸之斗,垂死掙扎。張愛萍手拿望遠鏡,健步登上高高的鹽廩指揮作戰。二十二團一營營長張以誠與全營指戰員脫掉棉衣,上好刺刀,只等一聲令下,準備與敵肉搏。張愛萍對旅副參謀長莊林說:“眼下這仗,不能光靠硬拼,硬拼我們也有傷亡。我們現在向敵人打一場政治攻勢仗,配合槍炮發言,減小我軍代價。你可寫封信,送給偽大隊長,警告他中國人不能打中國人,要團結抗日,爭取和平。”莊林當即寫信一封,讓韓兆軒送給偽大隊長,令其率部下投降保命。剛逃在此處的偽大隊長帶著一個警衛員,前來談判。張愛萍說:“我們新四軍說話是算數的,你們必須在20分鐘之內投降。如不投降,我就給你吃家伙。”偽大隊長知道陳家港已經失守了,看到新四軍這陣勢,早嚇得心中發毛,點頭哈腰地答應回去與弟兄們商量商量。韓兆軒掏出手槍,指著他說:“你不要走了,現在就在這里喊他們下來商量吧。”偽大隊長就趕快喊話:“人家新四軍那么多人,你們打不過的,人家又不搜腰包,趁早繳械保命吧。”偽中隊長楊景科早被新四軍的攻勢嚇得六神無主了,聽大隊長這么一喊,立即率全部偽軍繳械投降了。至此,共有7處鹽圩子被我軍收復。同時,七旅十九團和二十四團也殲滅了大源鹽場和慶日新鹽場的敵人。
這次戰斗,新四軍俘偽軍第四大隊長王壽昌、第七大隊長郭克勤等435名官兵,繳獲迫擊炮3門、擲彈筒3個、輕機槍4挺、長短槍414支、子彈37000發、無線電臺2部、偽幣百萬余元、食鹽48萬擔、糧食及其他戰利品若干。我軍僅犧牲1人,負傷12人。
戰斗勝利結束后,我軍在陳家港休整了8天,將繳獲的糧食等其他物資,分發給群眾,并做了大量的基礎性群眾工作,幫助群眾蓋房,幫助鹽民修復產鹽灘地。由于當時尚處在抗日戰爭的戰略相持階段(1938年10月——1943年12月),敵我力量懸殊,根據毛主席游擊戰思想,新四軍在組織群眾搶運繳獲的食鹽等武器裝備后,撤回了根據地。用不著任何人下命令,鹽民和鎮上群眾,主動趕來幫忙,把一麻袋一麻袋的淮鹽放在獨輪車上,一車一車地推往根據地。這些淮鹽為抗戰戰略相持階段的最后半年及戰略反攻直到奪取抗戰的最后勝利,提供了重要的經濟支持。
新四軍第三師副師長兼八旅旅長張愛萍戰前親自給部隊作動員,戰斗中深入前沿指揮作戰
1943年7月10日,張愛萍寫下一首詞以紀念這場戰斗:“烏云掩疏星,狂濤怒號鬼神驚。濱海林立敵碉堡,陰森。渴望親人新四軍。遠程急行軍,甕中抓得鬼子兵。紅旗風展陳家港,威凜。食鹽千堆分人民。”
主要資料來源:
《革命戰爭中的淮北鹽場》(《江蘇革命歷史叢書》,南京出版社出版發行,1994年5月第1版)
《江蘇鹽業史》(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出版發行)
(作者簡介:胡可明,男,江蘇省連云港市,漢族,大專學歷,連云港市工業投資集團中層管理人員(退休),鹽業史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