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江蘇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聯合江南時報共同推出“江蘇抗戰志略”欄目,以圖文形式,從不同視角,帶您了解江蘇軍民抗戰歷史,感受偉大抗戰精神。
九一八事變后的抗日救亡運動
1931年9月18日深夜,根據不平等條約駐扎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突然襲擊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和沈陽城。接著,日軍在很短時間內占領了我東北三省。九一八事變發生后,南京國民政府采取“不抵抗主義”,激起了全國廣大民眾的強烈不滿,紛紛組織起各種形式的抗日救亡運動。同樣,一個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運動也很快在江蘇大地興起。
9月21日,蘇州各界反日會發表宣言,憤怒抗議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同日,南通人民舉行群眾大會,致電國民政府,要求政府對日本的侵略,“嚴重對待,勿稍因循”。22日,鎮江各界人士大會通過要求政府對日交涉、速作軍事準備等七項提案。23日,南京20萬市民集會,請求政府對日宣戰。24日,武進縣抗日救國民眾大會宣布實行對日經濟絕交,全縣立刻掀起抵制日貨運動。26日,淮陰新聞界組織了反日后援會。30日,揚州中學學生組成150個宣傳小組,到城鄉各地講演,控訴日軍侵略暴行。徐州、海州、鹽城等地也到處發出同仇敵愾的怒吼。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軍在上海閘北進攻中國軍隊。蔣光鼐、蔡廷鍇指揮第十九路軍,自動奮起抵抗。在民族危機日益加重的嚴峻形勢下,江蘇人民掀起了以援助十九路軍淞滬抗戰為主要內容的反日愛國運動新高潮。
南京愛國學生舉行反日示威游行
1月29日,南京各界5萬人熱烈歡送十九路軍駐寧部隊開赴淞滬前線,中央大學4名熱血青年當場投筆從軍,赴滬殺敵。首都各界抗日救國會致信全國各報,批評政府對日本侵略“委曲求全”的做法,號召全國同胞團結起來“謀民族之生存”。首都工界抗日會成立運輸隊開赴前方為抗日軍隊轉運物資;婦女救濟會開展廣泛的募捐活動,動員人民群眾捐錢捐物慰勞前方將士;工人、學生組成擔架組和救護組到前線救護傷員;大學教授們也一再呼吁政府,不要依賴國聯調解,應急調海空軍幫助陸軍作戰,不再壓抑民眾的抗日運動。
無錫民眾的勞軍活動開展得轟轟烈烈。從2月1日到3日短短三天內,各界人士共捐出現款1255元,銀元82枚,還有大量的年糕、面包、炒米、大米、棉被、絨衫、軍衣、軍毯、毛巾、鞋襪等實物。醫務界及儉德會組織救護隊去前線救護傷員,航運公司派出輪船運送上海難民到后方疏散。
南通人民積極聲援十九路軍抗戰。南通學院醫科學生參加了救護十九路軍傷員的工作。大生一廠工人踴躍認捐,“一時該廠辦公室內,人山人海,戶限為穿”。中共啟海縣委派地下黨員聯絡進步學生,組織海啟民眾反日聯合會,學生、教師、農民、工人、商民紛紛加入民眾反日會,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反日救國和支援十九路軍抗戰活動。
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后的兩個月中,常州人民捐獻大洋9675元,國幣2140元,大米及饅頭等熟食品2.5萬公斤,干醬1500余公斤,麻袋1.1萬只,軍毯、毛巾等軍需品5915件。
在鎮江人民聲援十九路軍抗戰的高潮中,停泊在鎮江碼頭的日本軍艦上,有3名日軍士兵于2月14日竟然上岸尋釁,遭到鎮江人民的痛打。日艦長乘機威脅和侮辱中國警察,提出9條無理要求。執行媚日外交政策的江蘇省政府,不顧群眾反對,逮捕了3名反日愛國者;下令追究警察未盡保護日軍士兵之責,將兩個巡官撤職;賠償日方醫療費4500元,并在省會各報上公開向日方道歉。省政府的種種舉措,引起廣大群眾的極大憤慨。
徐州人民舉行各種活動聲援上海軍民抗戰。2月14日,學生救國會代表30余人,趁蔣介石、汪精衛的專車去河南途中路過徐州車站時,向蔣、汪請愿,提出三項要求:(1)宣布對日絕交;(2)援助十九路軍;(3)維護愛國運動。汪精衛代表蔣介石出來接見學生,口頭上答應了學生提出的要求。
揚州各界在淞滬抗戰后也聞風而動。各校學生上街游行,宣傳全市開展禁止日貨的統一行動,發起募捐,舉辦抗日救國義演。女學生為抗日戰士趕制棉背心。《民鋒周刊》《新世紀周刊》等宣傳抗戰、反對妥協的宣傳品相繼問世,鼓舞了當地人民的抗日志氣。
靠近淞滬前線的蘇州地區,一·二八抗戰的槍聲一響,當地人民就立即行動起來,募捐錢物,慰問前方將士;組織力量,轉運軍需物資;收治傷員,并派醫療隊趕赴前線。
江蘇人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援了十九路軍的抗戰,激勵了前方將士抗日殺敵的斗志,十九路軍總指揮部對江蘇人民的支持,多次致電表示感謝。
來源:《江蘇省志·江蘇人民革命斗爭紀略》《中共江蘇地方史·第一卷(1921—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