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 當多數市民躲進空調房里暫避酷暑時,有這樣一群人無畏烈日炙烤,奔波于錫城的街頭巷尾與涉案現場,他們用汗水澆灌法治之花,攜手守護著基層治理的公平正義。
今年第一個“高溫橙”。在宜興宜城街道陽泉社區,宜城司法所專職調解員房鋆剛爬上三樓,額頭上就滲出細密的汗珠,她敲響黃奶奶家的門——這里正上演著一場因漏水引發的鄰里糾紛。
樓上獨居的黃奶奶家管道漏水,致樓下李阿姨家家具、電腦等受損,損失約兩萬元。李阿姨心疼損失,黃奶奶則因無力承擔賠償犯難:“我真不知道漏水,可這錢我拿不出啊。”房鋆只能樓上樓下、屋內屋外反復查看,確認了漏水系管道老化,非老人故意。隨后她清點受損物品、聯系師傅定損,在雙方間調和:“黃奶奶獨居不易,李阿姨損失也確實不小。”經過耐心調解,雙方最終達成和解:黃奶奶承擔管道改造和扣板更換的費用,并賠償李阿姨兩千元。走出居民樓,房鋆的衣服已被汗水浸透,看著兩人握手言和,她邁著輕快的腳步走向下一個調解點。
下午1點,濱湖區胡埭某事故車輛停車場,熱浪滾滾。無錫明慈心血管病醫院有限公司司法鑒定所的鑒定人邵明磊,正手持放大鏡對著事故車輛,目光緊緊鎖定在碰撞痕跡上,神情專注得仿佛周遭一切都已消失。38℃的高溫裹著鋼鐵被炙烤后散發的余溫,人一湊近,胸口就發悶,連氣都喘不勻了。
“碰撞痕跡的形狀、位置、深度等,必須精確測量并記錄,這對事故責任認定至關重要。” 他頭也不抬,大聲喊著同事過來拍照,聲音被熱浪烤得沙啞,卻透著司法鑒定人特有的嚴謹。一旁的同事小榮則快步上前,舉起相機對準痕跡,快門聲在燥熱的空氣里格外清晰。為固定第一手證據,他們在毫無遮擋的露天場地已連續工作4小時,對6起事故車輛的類型、行駛車速、安全技術狀況等痕跡進行鑒定。當邵明磊將最后一份制動系統檢測單從打印機中取出,鑒定工作才算畫上句點。來不及稍作休整,他的同事章鑫已經拎起工具箱,又投身到下一項檢測任務中,工具箱碰撞地面的輕響,正是司法鑒定人對職業最堅定的節拍。
下午4點,無錫一處違章建筑拆除現場,熱浪裹挾著粉塵撲面而來。錫城公證處的公證員謝昊,在拆違現場,認真核對著相關物品信息。因連續數小時工作,他拿著記錄本的手止不住顫抖。“雖然建筑本身是未經審批的,但違建內部,所有的物品都要逐一清點,并全程拍照、攝像,絲毫不能出錯。”他指著密密麻麻的標注,藍色墨水混著汗水,在紙頁上暈成星點,這是公證人對責任的詮釋。
在這場人與溫度的較量中,無錫司法行政人雖崗位不同,卻有著共同的初心與使命。他們用專業守護公正,用真情服務群眾,讓公平正義在烈日下毫厘不爽,讓民生權益在熱浪中穩如泰山。這個夏天,他們的身影共同繪就了無錫司法行政人最動人的群像,彰顯著司法行政隊伍的硬核擔當。
(張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