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山泉韻越千年,古鎮映月煥新聲
唐代詩人張祜曾作山水田園詩《題惠山寺》,其中“泉聲到池盡,山色上樓多。小洞生斜竹,重階夾細莎。”二句音韻和諧流暢,詩味似淡實濃,意象無不體現江南的清幽靜雅。
在無錫惠山極目遠眺,都市風光盡收眼底。暮色中,寺院鐘聲回蕩在行云流水之際。如今,繡嶂街上前衛的書店、咖啡店與老茶樓和眾多祠堂一起,營造出惠山古鎮獨有的氣息。
朦朧煙雨中的惠山古鎮更顯詩意。高月鵬 攝 視覺江蘇供圖
惠山二泉流芳,東坡詩意永恒
無錫惠山素有“江南第一山”的美稱。惠山泉為唐代大歷年間無錫令敬澄所開鑿。因西域和尚慧照曾在附近結廬修行,古代“慧”“惠”二字通用,便稱惠山。
江南大學教授、吳文化江南文化研究專家莊若江介紹,茶圣陸羽曾來惠山煮泉品茗,將惠山泉列為“天下第二泉”。元代書法家趙孟頫專為惠山泉書寫了“天下第二泉”五個大字,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泉亭后壁上。
宋熙寧六年(1073年),蘇軾在外放杭州期間,拜訪惠山錢道人,品鑒小龍團茶,登頂遠眺太湖,在《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中寫下:“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相傳,有人問蘇軾為何不尋第一泉的泉水泡茶,蘇軾笑答,各地都說自己的泉是天下第一泉,唯獨沒有人與惠山泉爭第二,這個第二是實打實的,不如先尋第二泉泡飲。
蘇軾第二次“打卡”惠山是在宋元豐二年(1079年)。他與秦少游、參寥同游惠山美景,看到前朝三位文人在惠山的題詩,深有感觸,每人賦詩三首。蘇軾應詩三首《游惠山》時正值中年,由于與當權的政見不同,備受排擠打壓,但他并未消沉,借惠山美景抒情,表達了豁達的思想和堅貞的情操。《游惠山(其一)》中的“俯窺松桂影,仰見鴻鶴翔”描寫了蘇軾低頭觀察松樹和桂花的倒影,抬頭遠眺鴻鶴翱翔天際,傳遞出詩人超脫塵世,追求心靈的純凈和寧靜的心境。
“市”“鎮”碼頭繁榮,祠堂文化厚重
提到江南古鎮,人們往往會想到小橋流水、枕河人家,惠山古鎮的重頭戲卻不在此。這片土地上,曾經矗立著157座祠堂。歲月流轉,祠堂遺址如今仍有百余座。“規模、數量、種類都堪稱‘中國之最’。”莊若江介紹,這里祭祀有開發江南的始祖泰伯、仲雍、季札,五代吳越王錢镠,宋相司馬光、王旦、范仲淹等人。
明清時期,無錫依憑優越的自然條件、便利的水陸交通和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社會生產力得到較快發展,已是聞名全國的米市、布碼頭。江南古鎮大多形成于這一時期。莊若江告訴記者,江南古鎮最早是一些由市場貿易需要而逐漸形成的“市”,后來人口規模日漸擴大,便形成了“鎮”。“當時許多來無錫做生意的徽商在惠山腳下秦園街、香塍街、繡嶂街搭鋪做生意,進而在此卜宅定居,因此惠山浜、上下河塘一帶又聚集了一些徽祠。”其中最著名的是被譽為“溪山第一樓”的朱熹祠。無錫也有在惠山增建行業會館祠的工商巨族,以楊藕芳祠最具代表性,這是惠山祠堂群中唯一的西式建筑。
惠山二泉書院右側的顧端文公祠,祀主為明代東林學派的領袖人物顧憲成。祠堂正廳廊柱上,是顧憲成親題的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繡嶂街上的范文正公祠,因祀主范仲淹《岳陽樓記》中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他的祠堂也被稱為“憂樂堂”。
“惠山的寄暢園,其實也是一座祠堂。”莊若江說,與蘇州的城市園林不同,寄暢園是一座建于山麓的別墅型園林。寄暢園又名“秦園”,是明代兵部尚書秦金衣錦還鄉后所建的別墅。秦金去世后,別墅一度由子孫各房分占。到清乾隆年間,族人共同將別墅改立為家祠,名“雙孝祠”。
乾隆帝六次南巡中七次造訪寄暢園,留下《游寄暢園題句》等十余首詩作及匾額楹聯,評說“江南諸名勝,唯惠山秦園最古”。據記載,乾隆返京后即命工匠在清漪園(今頤和園)仿建惠山園(今諧趣園),并親題“清泉白石自仙境,玉竹冰梅總化工”楹聯置于園中。
惠山古鎮燈火璀璨,人潮涌動。潘正光 攝 視覺江蘇供圖
方志編纂出新,古鎮今韻生姿
今年5月,在無錫市檔案史志館、無錫市文旅集團和編纂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惠山古鎮歷史文化街區志》完成總纂。《惠山古鎮歷史文化街區志》是《無錫市“十四五”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確定編纂的四大歷史街區志之一,也是2025年江蘇省重點史志出版資助項目。
《惠山古鎮歷史文化街區志》編纂工作自2024年啟動,緊扣歷史文化主題,著重體現街區的“名”和“特”。記述上限為有考古資料佐證的史前,下限至2022年,記述范圍以街區規劃為主,著眼于反映歷史全貌與事物關聯。全書目前共24萬字,類目包括街區概覽、錫惠名山、天下二泉、寄暢名園、惠山古寺等。
惠山泉水甘美、茶情佳,民間音樂家阿炳在這里孕育出蜚聲海內外的名曲《二泉映月》。如今,漫步惠山古鎮,河面碧波粼粼,古樹搖曳生姿。今年4月底,作為2025央視春晚無錫分會場舞臺的惠山映月里正式開街。開街活動現場,節目《二泉月·江南韻》將無錫文化“青綠山水”的朦朧詩意生動呈現出來,一座江南“不夜城”躍然眼前。
今年夏天,映月里全新升級,正以“水韻+樂韻”的二重奏,向市民游客展開兼具自然活力與文化底蘊的夏日畫卷。“知音音樂里”全景式演出項目帶領游客沿阿炳雕塑光影秀至寶善橋、龍頭河路線游覽,在《二泉映月》等經典音樂表演中,解碼無錫故事,感受惠山雅韻。
“惠山映月里也是‘音樂里’,這個夏天會通過各類活動,讓音樂文化IP在水脈貫通之際逐漸清晰。”無錫惠音文化旅游管理公司市場總監李晨晨介紹,7月底至8月初,兩場“音浪大作戰”夏日水仗活動還將帶來酣暢淋漓的清涼體驗。梁溪文旅集團工作人員透露,未來還將持續提升夜間氛圍營造,打造更具沉浸式體驗的文化空間。
(江南時報記者 張梓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