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行宿遷泗洪支行成功攔截了一起電信詐騙案件,為客戶付女士避免了19500元的經濟損失。這不僅展現了銀行工作人員高度的職業敏感性,也為社會公眾敲響了防范電信詐騙的警鐘。
2025年8月25日上午10時左右,付女士急匆匆地來到工行泗洪支行辦理轉賬業務。她表示需要將19500元匯入一個指定賬戶,工作人員在指導客戶填寫匯款單時無意中發現客戶手機聊天記錄里出現了“切記不要到自助機、一定要保密”等字樣,看到這里,銀行工作人員立即提高了警惕。經過詳細詢問得知,付女士稱其是前來領取“扶貧資金”,“客服人員”引導她到就近網點辦理現金匯款。更讓人痛心的是,這19500元并非付女士自己的積蓄,而是她向朋友借來的錢。
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銀行工作人員判斷這很可能是一起典型的電信詐騙案件,網點工作人員耐心地向付女士解釋,所謂“客服人員”引導她使用的手機app實際上并非官方應用商店的正規軟件,而其承諾的高額扶貧資金更是缺乏可信依據。同時,網點工作人員還列舉了近期發生的多起類似案例,提醒付女士不要輕信來歷不明的信息。然而,付女士對這些勸說一時未能接受,她堅稱自己已經核實過相關信息,并相信對方不會欺騙自己。面對這種情況,銀行工作人員沒有放棄,而是進一步采取行動,協助付女士撥打了當地公安機關的電話,請求警方介入調查。最終,在多方努力下,付女士意識到自己可能遭遇了騙局,決定停止轉賬操作并向警方報案。
此次事件充分體現了金融機構在防范電信詐騙中的重要作用,作為每天接觸大量客戶的一線窗口,銀行不僅是金融服務的提供者,更是守護群眾財產安全的重要屏障。工行泗洪支行員工憑借敏銳的洞察力和強烈的責任心,成功阻止了一起潛在的詐騙案件,為付女士挽回了重大損失。然而,這起事件也暴露出當前電信詐騙手段的隱蔽性和迷惑性。犯罪分子利用一些看似合法正規的名義,如“扶貧資金”“國家項目”等,誘導受害者放松警惕并實施詐騙。對于普通民眾而言,提高防騙意識尤為重要。首先,要增強辨別能力,不輕信任何未經官方認證的消息;其次,遇到涉及金錢的事項時,務必與家人或朋友商量,切勿盲目行動;最后,當懷疑自己可能遭遇詐騙時,應及時求助于公安機關等權威機構。(宿遷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