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你走過無數次,但你并沒有記住它。這里說的,黃泥壩。有些地方,你一旦走過,就很難忘記。這里說的,也是黃泥壩。黃泥壩四周群山環繞,常年繁花似錦,景色十分優美。
據六合紳士張官先生著的《棠志拾遺》記載:黃泥壩街,距六合城北35里,街南北長約百步,東倚騾子山,北對尖山,南有屏山連山,西北有黃貓山。臨街南黃興河,合天路穿街而過。合天路,乃六合至天長的道路,也是如今205國道。由此可知,黃泥壩乃交通要道 ,同時也是戰略要地。解放戰爭時期,新四軍曾在騾子山,成功地阻擊了國民黨部隊向解放區的進攻,步槍齊射擊落敵機一架,創造了著名的騾子山戰斗。
如果說,一座村莊的美,現代化的生活方式是她的時尚外衣,那么,古樸的文化底蘊便是她的美麗內涵。 今年春夏時節,我來到黃泥壩,一位年屆八旬、精神矍鑠的老人熱情地迎向我,他知道我的來意,打開話匣告訴我黃泥壩前世今生的故事,他的慈祥與熱忱,讓探訪的我感受到了一種回家般的親切。據村子里老人們的回憶,一條黃興河從黃泥壩街南穿過,黃興河大橋是黃泥壩當時最雄偉的建筑。沿公路兩側街面是清一色的茅屋,偶爾夾雜著一兩間瓦房,似是稀奇之物,街上有學校、商店、診所、飯店、旅社和鑄造、鍛造、縫紉、豬牛市等店鋪,從清晨到黃昏,街面上人流不息,生意很是興隆。街上蔡鐵匠的大鍬,張鐵匠的鐮刀、高家的犁頭,都是地方名牌產品,農民信任著呢!
黃泥壩的鹵菜,那可是聞名鄉里的。鎮北有一鹵菜巧手侯氏。他制作的鹽水鵝,是用太平天國時期遺傳的老鹵,坯白皮黃,油潤噴香,可算得上一大名產。只要侯氏一出攤,市民們爭相購買,不屑半晌工夫,侯氏鹵菜便罄銷殆盡。遲去的客戶都很惋惜,說:“明兒趕早”。中街的嚴家客棧,是街上唯一的一家旅社。一張簡易床,一條舊被子,住一宿只收兩毛錢。店老板,“小腳老太”,那可是攬客的好手。“小腳老太”是舊式婦女,裹足而成小腳,人稱“小腳老太”。她一大把年紀,總能把南來北往的旅客服侍得舒舒服服的。挑雞籠子的,推獨輪車的,趕毛驢的……如果在天晚之前趕不及下一站住宿,必定在黃泥壩投宿嚴家客棧。那時的客商都是肩挑、手提、步行趕路。晚間客人有熱水洗腳,早晨有鹽水漱口,還有上好的小菜、稀飯和烙餅,每客只收五分錢。
街南吉祥庵里有個很有名氣的和尚。據說他的法號叫“心悟”,渾號叫“麻四子”,俗家之名不得而知。說實在的,黃泥壩一帶的老人,恐怕只知道“麻四子”,大多數人并不知“麻四子”的法號和俗家之名。“麻四子”出名,并不是他的武功好,也不是他的經文深,而是他的嗓音好。他在農戶家做佛事,其聲如鐘,清脆洪亮,給佛事活動增色幾分。黃泥壩方圓幾十里,誰家只要做佛事,必請“麻四子”,“麻四子”早年圓寂,“麻四子”給當地許多老人留下難忘的印象,老人們都說如今的佛事沒有“麻四子”做得好。
再深入探尋,黃泥壩的故事竟與明朝廉政清官王宏緊密相連。相傳,王宏年少時,六合縣令路過黃泥壩,見他騎在牛背上吟詩誦文,觸景生情,口出上聯“牛背親黃卷”,王宏應聲對“龍頭奪錦標”,臨別時縣令又出“送別黃泥壩”,王宏對答“相逢白玉階”。這般充滿才情與志向的對話,讓黃泥壩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它見證了一位少年的非凡抱負,也成為后人傳頌王宏故事的重要地標。
夜幕降臨,那時的黃泥壩店鋪都在屋檐下挑起風燈,街面上一片燈火,煞是好看。晚飯后的市民三三倆倆地涌向街北俱樂部,聽民間藝人說揚州評話:“武松殺嫂”。評話說到精彩處,市民們爆出一片歡聲笑語。
黃泥壩,曾經幾度成為地方行政中心,幾興幾廢。如今的黃泥壩改名為“黃崗”,屬馬集鎮。尚儒曾在黃泥壩擔任一年多社區民警,據村民說黃泥壩的古街已湮沒在歷史的煙云了。新貌遠非昔日可比,如今取而代之的是祥和苑小區拔地而起的幢幢高樓,現代化的建筑取代了昔日的土坯房,但黃泥壩這個名字,始終是村民們心中不變的記憶。壩下的溪水依舊流淌,只是水流不再湍急,變得更加平緩,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過去村民們以傳統種植業和小規模養殖業為生,生活雖質樸卻也平淡。而如今,黃崗村正借著鄉村振興的東風,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鄉村旅游。黃泥壩周邊也被開發利用起來,種植了大片的經濟作物,春天,油菜花綻放,金黃的花海與黃泥壩相映成趣;秋天,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風中搖曳,訴說著豐收的喜悅。游客們紛至沓來,行走在整潔的村道上,感受著規劃有序的農田,還有那鄉村的自然風光和淳樸民風,黃泥壩也因此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在與村民的交談中,我深切感受到他們對黃泥壩的深厚情感。一位離任的村官感慨地說:“黃泥壩是我們村子的根,雖然模樣變了,但它承載的回憶永遠都在。小時候在這里玩耍,長大后在這里勞作,它見證了我們的成長,也見證了村子的發展。”是啊,黃泥壩就像一位無聲的見證者,目睹了黃崗村的興衰榮辱,它的前世,是充滿生活氣息的鄉村地標,承載著村民們的日常瑣碎與少年王宏的壯志豪情;它的今生,是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在時代的浪潮中,與村子一同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離開黃崗社區時,夕陽的余暉灑在這片土地上,黃泥壩在光影中顯得格外寧靜而美好。我知道,它的故事還在繼續,在歲月的流轉中,它將不斷書寫屬于自己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