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雯露,一位熱愛一切美麗事物的青年女畫家,擅長以畫筆將剎那的光影與情感凝固為永恒。對她來說,“美麗”并非外在的虛飾,而是一種自然而然流露的氣質與靈魂,她的作品清新雅致,注重意境與內涵的營造,注重由內而外的真誠表達,那種靜謐悠遠的感覺頗能觸動人心,令人過目難忘。
我與她的相識,頗有幾分機緣。2023年,江蘇省藝術培訓促進會在南京召開理事會,地點設在協會副秘書長、南京江北新區文聯副主席、江北新區書法家協會主席許磊的培訓學校。會議結束后,許磊特意向我介紹了他們學校的一位青年教師——謝雯露。落落大方的女子,眉目如畫、淺笑嫣嫣,舉手投足間皆帶著藝術氣息,當時便給我留下極深的印象。
交談中得知,她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主修設計。她的談吐簡潔干練,沒有藝術圈里常見的浮華與“油氣”,反倒多了一份清純與質樸,這種坦率讓我心生好感。也許是因為志趣相近,后來我們多次一同參加文化交流活動,關系越走越近。
有一年,連云港市兒童文學學會計劃設計一款對外宣傳標識。第一時間,我就想到了她。簡單說明需求,她便爽快答應。沒過幾天,就發來初稿,那一刻,我眼前一亮。她以連云港這座濱海城市為背景,將孩童的剪影與海水的靈動自然交織,色彩層次漸變輕盈細膩,仿佛一幅寓言畫卷:孩子們遨游在浩瀚的知識海洋,天真與智慧交匯,靈性與大地相連。作品構思巧妙,表達精準,正中我意。最終,這款標識也贏得了同仁們的一致贊許。
謝雯露對自己要求極高,從不滿足于表面的修飾,而是重視內在的修養與積累。她喜歡徜徉在浩瀚書海中,廣泛閱讀歷史、哲學、文學等著作,以不斷拓展思想疆域。她也積極參與各類文化活動,讓自己的視野與胸懷日益開闊。
作為一位年輕的藝術工作者,她始終保持著進取心:一邊投入工作,一邊堅持創作,還在積極為備考研究生做準備。她為人低調,從不以才情炫耀,只愿默默耕耘于藝術與生活的沃土。她深知,真正的藝術并非浮華張揚,而是沉潛與積累。
記得有一次,她發來一幅新作,請我提出意見。坦白說,我略顯猶豫,畢竟我非美術專業出身,雖偶爾寫些評論,終究難稱權威。但出于她對我的信任,我仍直言了心中所感。
作品構思非常精妙,整體層次分明,意境深遠。畫面以近、中、遠三層遞進展開:近景是深沉厚重的林木,中景是一位孤獨而堅定的行者背影,遠景則是布達拉宮與雪山輝映的莊嚴景象。沉穩的灰色描繪林木,不僅塑造了自然的形態,更暗喻塵世紛擾與人生沉重;中景的人物背影步履不停卻堅定,象征著探索與勇毅;遠景中的布達拉宮巍然聳立,象征信仰與歸宿,而雪山圣潔無塵,如同人類心中未被玷染的理想凈土,寄托著對高尚與純粹的無限向往。整幅畫構建了一段從塵世到凈土的心靈旅程。
謝雯露以細膩的筆觸勾勒自然的復雜與生命的微妙,將視覺的美感與哲思的深度融為一體,在繼承傳統繪畫的精髓的同時,又敢于融入當代繪畫觀念與表現手法,讓作品兼具思想深度與時代感。以東方美學為根基,卻不拘泥于傳統,在寫實的框架中,謝雯露開辟出一條探索生命意義與自然法則的獨特路徑。未來,她不會只局限于一隅畫布,她會不斷拓展藝術的邊界,把自己的心血與靈性傾注在更廣闊的天地。
年輕就是資本,未來無限可期,謝雯露是個有夢想的年輕人,相信通過努力,有朝一日她必定能在當代藝術語境中留下屬于她個人的獨特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