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藝60周年,執教55周年的蘇金海老師,是一位知名篆刻家,今年教師節前夕,他的一本新書面世了,這是一本獨特的書,書內集中了他為“從藝”的學生們,刻制的姓名章和齋號印。充分展現蘇老師對各種古印式的諳練與變通。有讀者欣賞后,詩評曰:“師為挑李印春風,雪泥鴻爪師亦榮”。
蘇老師年過“古稀”,可謂是“桃李滿天下”。他的學生涵蓋了原南京第四中學(今南京第二十九中學)、南京藝術學院書法篆刻專業、南京業余書法篆刻學校篆刻班,以及社會各界的書法篆刻愛好者。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直至當下,橫跨50年時光,蘇老師從“青年教師”,升為了學生們尊敬的“蘇老”。他在教壇上,春風化雨,廣種印田,培育了眾多藝壇之花。他的學生中,有的已是各行業內的業務骨干,有的則肩負著藝術傳承的重任。
我從書中看到,每一方印章,都凝聚了蘇老師的藝術精髓,更銘刻著師生之間的深情厚誼。每一方印蛻背后,都蘊藏著一段故事,承載著藝術的血脈延續。蘇老師創作量大,一生秉持恬淡之志,默默奉獻,潤物無聲。據了解,在漫長的藝術生涯中,他為學生們刻過的各類印章不計其數。有的因時間太久,學生又分散在各地,一時難以將所刻印章一一收齊。此書雖只收錄了128方姓名、齋號印章,但已是“印聚大觀”。
蘇金海老師以刀筆為器,立身于世,以翰墨為媒,育人不倦,其藝術成就與教育貢獻“雙璧”輝映。這本《蘇金海刻學生姓名齋號印聚》書,是對蘇老師藝術與教育生涯的一次回顧,也是對他“清剛雄健”印風的美學展示。我們可從中窺見他的藝術境界,切磋技藝,為推動篆刻藝術的薪火相傳,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品讀了這本“印聚”的全部作品,感到這是他“去雅還俗”、服務大眾的個性追求,自己藝術追求的宣示,對個人印風的主動闡釋。篆刻藝術在近代臻于鼎盛之后,經過自1950年代中期至1970年代末的過渡、變革與轉型,在八十年代進入了大繁榮的當代。蘇老師便是當代篆刻史上,最早涌現出來的名家之一。
憑藉對篆刻藝術的摯愛,憑藉勤學苦練和對篆刻之美的特殊感悟,他闖出了一條自己的藝術道路。1983年上海《書法》雜志舉辦的“全國首屆篆刻評比”中一舉成名。數十年來,其篆刻作品一直在各類全國性藝術大展上亮相或獲獎;并曾擔任南京印社副社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委員,至今仍是國內多家印社的顧問或導師。
南京詩人劉曉評曰:“刀耕幾度見,玉朗自怡心。鈐印呈大美,師門足可欽。”這次,在蘇老師從藝60周年之際,新老同學們,將各自珍藏的“師贈印章”鈐拓出來,匯集成譜出版,既表達對老師的愛戴與感激,更凝聚著的師生深厚情誼,同時也是對蘇老師半個世紀,投身于“篆刻藝術教育”的記錄,具有珍貴的文獻價值。祝愿蘇金海老師藝術之樹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