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蕭平,一股“清流”涌畫壇
□ 陸華 鄒凌
在江蘇書畫界,只要提到蕭平,幾乎無人不曉。他不僅精書畫、通理論、擅鑒定,還存愛心、做慈善、樹人品,由大愛之心進圣賢境界,是江蘇書畫界涓涓流淌的一股“清流”。著名美術理論家、南京藝術學院博導周積寅教授在《摯友蕭平印象》一文中稱:“他一生追求真善美,愛國、為民,崇德、尚藝,德藝雙馨,當為畫壇之楷模。”
蕭平在“愛蓮居”接受陸華、鄒凌專訪,并共同欣賞蕭平所藏《林風眠畫冊》
布道而不失潮流
在當代畫壇,蕭平之所以有今天這樣的成就,與其勤奮好學、刻苦努力和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分不開。蕭平出生在一個郵電之家,父親是一名文藝愛好者,尤善書法。少時受父親的影響,他對書畫藝術產生了濃厚興趣。高中畢業時他考入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但因國家對藝術院校招生計劃的調整,除南藝附中考生外一概不取,而無緣于南藝。1961年夏,新成立不久的江蘇省國畫院招收首屆學員,蕭平得知后,如久旱逢甘雨,以優異成績考入第一屆學員班。他先后得到了傅抱石、錢松嵒、張晉、丁士青、亞明、宋文治、魏紫熙、張文俊、林散之等前輩的指導,并對中國書畫進行了系統的學習。后來有同學回憶,當時,蕭平不像其他同學住宿舍,而是從家步行來畫院上課,寒來暑往,陰晴雨雪,他是個從不缺席的“課堂早客”。
畫院學員班畢業時,經亞明推薦,蕭平到南京博物院從事古書畫鑒定工作。在南博工作的20年,是蕭平筆墨藝術得以豐滿和成熟的時期。他不僅系統地學習了書畫史和書畫鑒定等有關書籍,還和南博古書畫鑒定專家徐沄秋、王敦化、許莘農老師一起,對數以萬計的古書畫藏品重新過目、登記。其間,蕭平始終用眼看、用心記,并在筆記本上繪成簡圖,留作資料。這使他年紀輕輕就有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業務水平迅速提高,終成鑒賞名家。著名美術理論家、中央美術學院博導薛永年教授在《精鑒賞而善書畫》一文中稱:“在當代,雖然中青年國畫家輩出,精鑒而善畫者卻稀如星鳳,有之,便不能不想到蕭平。”著名美術理論家馬鴻增在《學者型書畫藝術家蕭平散論》一文中認為,蕭平在南博期間得益于前輩徐沄秋和徐邦達為他創造了脫穎而出的良好條件,“然而,更關鍵的是他的聰慧、勤奮、刻苦和悟性,使得他發展成為一位博學多能的學者型藝術家”。
學業有成的蕭平,從沒忘記“布道”,總是毫無保留地把心中所學,特別是書畫鑒定知識傳授給普通百姓、書畫愛好者和收藏者。除了在大學里開設書畫和鑒定等專業課,他還在國家文物局、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江蘇省美術館、西泠印社、澳門藝術博物館等單位和機構開展專業講座,特別是經常出入于揚州、南京、杭州、寧波等地的“市民講壇”,義務普及和宣傳中國傳統書畫藝術及鑒藏。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多媒體運用成為時代的潮流。今年已83歲的蕭平順應潮流,走在時代的前列——他不辭辛苦,在藝術市場做起了直播,當起了藝術的弄潮兒,成了“高齡網紅”。他先后在中央電視臺數字頻道和書畫頻道、北京保利拍賣、中國嘉德拍賣、揚子直播、夏美術館、網易,以及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多個自媒體平臺講解中國書畫、書畫名家、書畫鑒賞等。如在央視書畫頻道講解石濤和“揚州八怪”,15位名家,一共10天20講,每講完一家,就做示范畫一家。如講鄭板橋時,就畫鄭板橋的竹子,講怎么畫的、特點是什么等等。該頻道連續播了4年,影響很大。有一次蕭平在上海碰到北京風情畫家馬海芳,馬海芳說,“書畫頻道您的講座,我從頭看到尾,真是了不起”。上海拍賣行的一位老總打電話給蕭平說,“今天我們收藏界有個聚會,大家討論的一個題目就是您的‘揚州八怪’講座,講得太好了!特別是講金農,大家都說金農只有蕭平能講這么生動,上海沒人能講”。
2022年6月,中國民主促進會江蘇省委員會在蘇州舉辦“江蘇民進江海書畫會成立30周年書畫展”,蘇州民進文化大講堂希望蕭平就蘇州與書畫有關的事作一個講座,蕭平欣然答應。當天,《吳門書畫的過往與現今》講座線下有100多人聽講,網易等平臺同步作了現場直播,后臺給出的數據顯示,線上直播觀眾有325萬多人。
2024年,南京“十竹齋”得到江蘇藝術基金資助,主辦了“金陵山水四百年——‘金陵’·‘新金陵’文獻暨當代金陵山水名家邀請展”,并邀請蕭平作《金陵山水四百年》主題講座,該講座被大美堂書畫鑒藏社等3家自媒體全程收錄,之后剪輯成10個鏈接,連續播發30天,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為使藝術講座更多地惠及民眾,在蕭平的主導下,2014年成立了公益性的大美堂書畫鑒藏社,匯集文博、藝術市場、藝術收藏、藝術創作等領域的專家,以發掘中國傳統書畫的藝術價值為使命,致力于中國書畫鑒定、研究、教育和推廣。目前,蕭平已在該講堂開展“金陵山水四百年”“揚州八怪”“吳門畫派”等系列講座近40講。觀眾普遍反映該講堂講實話,不講虛話,能增長見識,實用性強。自開辦以來,系列講座先后被夏美術館、蒼潤齋以及安徽省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書畫頻道等機構和媒體轉發,已成為江蘇書畫收藏界“最美講堂”,足以說明蕭平的影響力。
20世紀60年代的蕭平,攝于南京博物院
1962年9月,蕭平與錢松喦、陳大羽、張文俊等在山東泰山
1984年,蕭平在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做中國畫之示范
傳播而不失風雅
在蕭平眼里,中國書畫是理所當然的世界瑰寶,世界上沒有一個畫派能像中國書畫一樣,承載著幾千年的文明史,具有豐厚深邃的文化底蘊。他說,每當在國外講學、訪問時,“看到中國書畫的那一瞬間,猶如喝了一杯微甜的清茶一般,瞬間讓我感覺身心舒暢”。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書畫藝術,蕭平每到一處都會極力宣傳和傳播中國書畫。迄今為止,他已去過50多個國家和地區。
1983年,蕭平作為江蘇文化藝術界第一位訪問學者,應邀去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舉行講座;1984年,應邀訪問日本,鑒閱了東京國立博物館和京都國立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書畫珍品,與日本著名南畫家大山魯牛及美術評論家遠藤光一會晤交流;同年,又受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方藝術史系的邀請,前去講解中國書畫藝術,并被聘為“盧斯基金”研究員;1988年,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辦《中國書畫鑒賞》系列講座,歷時一月;1996年春,在美國圣瑪麗學院和明德大學,分別作《中國書畫藝術》系列講座和演示,歷時兩月;同年秋,在新加坡藝雅鑒賞社作《中國畫的本質和中國畫的鑒賞》系列講座,歷時一月余;2019年,僅日本就去了3次,考察中日繪畫的異同,講解中國傳統書畫。一系列演講,都是來自他對中國畫的基本認識。蕭平認為,中國書畫的意象體系具有不息的生命力,在掌握其理法之后,便可在造物和意念之間的廣闊天地里自由馳騁。為此,香港《南華早報》稱他是“傳統捍衛者”。
1984年冬,蕭平受美國中國畫研究專家兼收藏家高居翰的邀請,在加州柏克萊大學圖書館舉辦《金陵畫家、畫院和畫派》講座及個人書畫展,之后又去該大學洛杉磯分校作了《中國畫的本質和我的創作》演講。為慶祝蕭平的講座和書畫展獲得成功,高居翰舉辦了一個小型酒會,并發表了熱情洋溢的祝酒詞;與會的美國學者、華裔專家對蕭平的講座和書畫藝術給予了高度評價。美籍華裔數學家陳省身教授激動地說:“看到來自祖國的藝術家及其取得的成就,感到十分欣慰和高興。”幾年后,陳省身作為訪問學者來南京大學教學,兩位朋友相聚,又一次增進了友誼。
無獨有偶,美國明德大學教授約翰·伯寧豪森(中文名白志昂)是一位漢學家,在中國臺灣學的中文,與瓊瑤是好友。1989年,應南京大學中美文化中心邀請,白志昂來寧做訪問學者,經人介紹認識了蕭平,每到周末他都會到蕭平家請教有關中國書畫的問題,蕭平每次都會認真講解,兩人由此結下了深厚友誼。白志昂回國后便將研究方向轉向中國書畫,并開始收藏中國書畫。
1996年,蕭平受明德大學的邀請去講學并舉行小型書畫筆會,白志昂得知后,親自將蕭平夫婦接到自己家中。白志昂的家在佛蒙特州,周圍景色優美,山坡上常有大雁飛來飛去,因此,他的家被取名為“望雁坡”。蕭平去的那天正好是白志昂54歲生日,為慶賀好友生日,蕭平特地以《富春山居圖》的筆法,畫了一幅《望雁坡居圖》送給他。后來白志昂在《佛蒙特的春天》一文中回憶道:“為了慶賀我的生日,那天晚上我們邀請了中文系的同事和幾位會說中國話的朋友出席宴會。當我從學院下課回到家,妻子告訴我,整個下午蕭平把自己關在三樓的‘象牙之塔’書房里作畫……晚宴后,蕭平夫婦取出禮物送給我——一幅精彩絕倫的山水畫長卷,畫的是我們家四周的風景,房屋、曠野、大雁南飛……更令人驚喜的是,蕭平先生用了黃公望《富春山居圖》里的筆法繪制這幅畫,加上他獨特的題字,讓我感覺黃公望又復活了。”
蕭平在明德大學講學期間,白志昂都自告奮勇地做翻譯。明德大學榮譽教授、富豪洛克菲勒得知蕭平在明德大學舉辦講座后急忙趕來,可惜錯過了講座時間。他找到白志昂詢問有沒有補救的辦法,白志昂告訴他還有一個機會,就是次日蕭平會在錄像室為學校畫一幅畫,作為教材。第二天,洛克菲勒便穿著西裝早早地在錄像室等候,白志昂向蕭平介紹了洛克菲勒。蕭平畫完《荷池清趣》后,洛克菲勒對白志昂說:“我知道蕭先生明天要走,但我真誠地想請他到我家里做客,大約占用一個小時。”于是白志昂向蕭平轉達了洛克菲勒之意,蕭平說,既然這樣,就去吧。下午3點,洛克菲勒夫婦一齊站在他家花園門口迎接蕭平夫婦。在洛克菲勒的花園里,蕭平看到了一尊淡綠色的玉觀音雕塑,這讓他頓感親切。然而讓蕭平更想不到的是,在相互交流藝術觀之后,洛克菲勒邀請蕭平夫婦上樓,在主人臥室和樓梯之間的墻壁上竟然掛著一幅四尺三開的蕭平畫作《八哥紅葉》。洛克菲勒告訴蕭平,他們每天早晨起床后都會對著八哥道“早安”。后來,蕭平所畫的《荷池清趣》也被洛克菲勒收藏,他送到日本東京裝裱,之后舉辦了世界綠色藝術展,該畫成為展品中唯一一件中國畫。
1996年,蕭平與夫人在美國洛克菲勒教授家做客
2008年,蕭平在揚州特校指導聾啞學生
2025年8月8日,蕭平在新加坡舉辦書畫鑒賞講座
藝高而不失大愛
蕭平在藝術上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1981年,他從南京博物院調回江蘇省國畫院工作,成了職業書畫家。但他多年養成的研究習慣始終未改,堅持著書法、繪畫、鑒定和史論寫作并舉,在繪畫創作上又兼顧山水、花鳥和人物三方面的發展,對于理論、藝術真品的博覽和對于大自然的體察、感悟,也從未懈怠。“我相信,建筑一個廣闊、深厚的基礎,才有塑造成功大廈的可能。”他在《游于藝——七十自序》中非常自信地說。事實也正如他所言,厚積薄發成就了蕭平的藝術高地。
對于蕭平的繪畫,薛永年如此評價:“他已經開始將各具面目的山水、花卉、人物統一于清空、靈動、率意而適性的風貌中,追求著淡而厚、實而清。一些出色的作品仿佛均在山泉的蕩滌下,從內部放射著隔簾看月、隔水看花般的清光,極大地增加了透明度。這種妙在遠近之間的靈秀清逸的新貌,雖未必對觀者有多大的觸動,卻能夠給人以舒悅的美的享受。”馬鴻增認為:“中國繪畫審美特性可歸為‘寫畫’美學體系,它由傳寫性、傾瀉性、書寫性三個支系構成,三者相輔相成、相生相發,奧妙無窮。由此可觀照蕭平作畫,可說是完整意義上的‘寫畫’藝術家。”周積寅則稱蕭平是“集書法、國畫、鑒賞、史論、收藏于一身,且有不凡的造詣和建樹”。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在書畫界創作和鑒賞都取得如此成就之人,還有一顆大愛之心。
蕭平平生最愛書畫名家呂鳳子“藝術制作止于美,人生制作止于善”這句話,并一直將其奉為圭臬。他認為,作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要敢于付出,要有一定的社會擔當,要在人性中求善,要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特別是弱勢群體。他說:“‘美’之于藝術,就如同‘善’之于人品,都是最高的境界。”在不惑之年,蕭平將畫室“朝華館”改名為“愛蓮居”,并在《游于藝——七十自序》中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蓮花,成了我的‘偶像’。淡于名利,不倚不傍,唯真、善、美是求。”幾十年來,他除了追求藝術,就是樂善好施。他常為身邊的下崗職工找工作,購買他們推銷的生活用品,還會資助輟學學生、重病教師、殘疾青年,并拿出精品畫作積極參加社會各界舉辦的書畫義拍活動,卻不圖任何回報。
1998年夏,中國發生特大洪水,蕭平看了中央電視臺“我們萬眾一心”賑災義演晚會后深受感動,一連幾天揮毫潑墨,創作了11幅書畫作品,通過太平洋拍賣公司在金陵飯店舉辦了“蕭平捐助抗洪救災書畫拍賣會”,共得款3.7萬元,蕭平夫人鄒正玉又拿出3000元,湊足4萬元整數交江蘇省民政廳轉往災區。一位醫生在拍賣會上拍得《春山訪碑圖》,后來找到蕭平,希望他再作題記,蕭平欣然答應,隨即題詩一首,“眼中江如帶,心為楚水憂。拙藝堪揮灑,風雨共一舟”,表達了他心系災區之情。
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蕭平不僅積極參加省市組織的各種捐畫捐款賑災活動,還參加了由當時文化部、民政部中國社會工作協會主辦的“為了孩子——中國藝術品經營行業及藝術家聯合賑災義捐義拍”活動,以及由中國美術出版總社、榮寶齋主辦的“為了汶川重建家園賑災義拍”活動,并上了2008年中國藝術慈善榜。
2004年,蕭平應邀為揚州市特殊教育學校題寫校名,有機會走進聾啞盲童的生活。當他看到學校殘疾學生生活仍有困難時,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于是決定要多方面幫助他們,每年向學校捐款。第二年,他便出資10萬元設立“蕭平獎學基金”,獎勵在各級各類藝術比賽中獲獎的學生和輔導教師,幫助家庭困難的學生。2006年冬,他又來到學校看望學生們,發現有些孩子的床上沒有棉被,一打聽,原來這些學生因家境困難,把學校發的棉被留給家里的父母了。蕭平理解這些孩子的善良和“兩難”的無奈,回到南京后,他和夫人合計,發動親朋好友募捐,然后開著7輛私家車,為孩子們運來了價值幾萬元的棉被、羽絨服、毛毯等過冬物品。同年,他又出資2萬多元在學校設立“蕭平愛心畫室”,用于幫助有志于書畫藝術的殘疾學生。
有個叫朱駿的聾啞學生,6歲時就學寫書法,后學習國畫。蕭平注意到朱駿有不錯的書畫基礎,便收他為學生,并揮筆題寫“梅花香自苦寒來”7個大字,鼓勵他刻苦學習,努力成才。在蕭平的認真指導下,朱駿努力學習,2009年以優異成績考上了長春大學特教學院中國畫專業,4年后順利獲得學士學位。為了表達對蕭平的感激之情,報答揚州特殊教育學校的培育之情,實現自己獻身特殊教育的心愿,朱駿又通過考試,重新回到母校——揚州特殊教育學校任教。
2006年底,在時任愛德基金會秘書長丘仲輝的介紹下,蕭平了解到國內孤兒所面臨的各項困境,開始關注孤兒助養項目,并一對一資助孤兒學生。9年時間,蕭平共資助4名孤兒,捐贈善款25260元,受助孤兒順利完成學業,步入社會。他也常常收到受助孤兒的學習生活匯報和表達感激感恩之情的書信。蕭平認為,做慈善,在物質上是付出,在精神上卻是收獲;慈善既是對社會的回報,也是對心靈的慰藉。
(陸華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光明日報》《揚子晚報》資深記者;鄒凌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理論藝委會副秘書長、《江蘇工人報》資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