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我喜歡旅行,年輕的時候,工作比較繁忙,雖然心中充滿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向往,對不同城市風土人情的好奇,但總是因為時間的限制而無法實現。這兩年,我突然意識到,如果再不去實現年輕時的理想,或許真的會老去。1980年出生的我,雖然對體育運動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前些年身體狀況卻頻頻出現問題,總是想在家躺著休息。直到一位老中醫對我說,體弱的人更應該多出去走走,一方面可以開闊心胸,另一方面,真正的旅行,如登山、越野、徒步等,都是鍛煉體質和耐力的好方法。于是,我告別了經常抱著藥罐子的生活,踏上了追尋時光的旅程。
這幾年,我印象最深的旅行經歷有西藏的米拉山口、林芝的桃花、景洪的夜市、新疆的天山、神農架旁的大九湖、池洲的平天湖、安徽的九華山等等。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賽里木湖,那是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淚,我是在冬天去的,湖面結冰,景色更加壯麗。由于我經常一個人旅行,有時候會感到不太方便,因此逐漸喜歡上了自駕游。最近,我去了趟皖南川藏線,無論是從自由度還是風景欣賞的角度來看,都讓我感到非常滿意。自駕游不僅讓我可以隨心所欲地安排行程,還能偶遇一些有趣的新鮮事物。
有時候,我并不想出遠門,就在揚州逛逛。煙花三月時下揚州,的確是一幅美麗的畫卷。瘦西湖的春夏秋冬各有千秋,特別是雪后的瘦西湖,別有一番風味。我還記得,夏日雷雨前在熙春臺看見的云海,波濤翻滾,仿佛置身仙境。此外,在京航大運河和長江揚州入口處有一座燈塔公園,可以看見穿梭不息的大小船只,江水不斷涌向岸邊,仿佛聽到了古時候廣陵潮的聲音,正如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所描述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音樂
除了旅行,我還喜歡音樂。90年代,我常常抱著收音機聽情歌,00年代,開始聽CD,聽民謠、聽搖滾、還有屠洪剛、韓紅的歌。這些年,我突然覺得,不去現場看看心中的偶像們,也許是人生的一種遺憾。于是,我經常關注各種演唱會和音樂節的信息,恰巧有些我喜歡的藝人,而且票價經常打折,所以當然不會錯過這些機會。現場的氛圍的確很好,每當那些熟悉的旋律響起時,我總覺得自己在回憶青春。
我最喜歡去音樂節,那里總是熱鬧非凡,樂隊現場演奏,歌手們也顯得格外開心。在現場,有一定野外生存能力的人,比如我,可以玩一整天。戴上帽子,帶上小墊子,累了就坐下來休息,還可以帶些食物,現場有免費的飲用水。第一次去聽音樂節,是在揚州空港舉辦的,當時有張杰、房東的貓,好像還有黑豹。最激動的一次是在合肥,聽到了趙雷的《我們的時光》,當郜一菲的小號吹響時,我幾乎熱淚盈眶。最難忘的一次是太湖灣音樂節,聽到了張懸的《最美好的時光》、脆莓的《再去海邊》、痛仰的《公路之歌》,還有老狼、大張偉、汪峰的現場演唱。另外,我在現場聽過好幾次DOUDOU的演唱,覺得這兩個雙胞胎小姑娘的音樂風格非常獨特,也許是因為我喜歡聽一些佛教音樂的緣故吧。
人到中年的感悟
人到中年,我深刻地感受到,無論是對家庭、工作還是生活,健康的身體、開闊的胸懷和一顆永遠年輕的心都是必不可少的。健康的身體是所有活動的基礎,只有身體好,才能有精力去追求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開闊的胸懷則讓我能夠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無論是工作上的壓力還是家庭中的瑣事,都能以平和的心態去應對。而一顆永遠年輕的心,則讓我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和對未來的憧憬。
旅行和音樂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兩部分。旅行讓我看到了世界的廣闊,感受到了自然的美麗,也讓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音樂則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絲寧靜,讓我在回憶中找到青春的影子。無論是站在高山之巔,還是坐在音樂節的草地上,我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人到中年,我更加明白,生活不僅僅是物質的追求,更是精神的享受。我將繼續保持對旅行和音樂的熱愛,用健康的身體和開闊的胸懷,去迎接每一個美好的明天。無論歲月如何變遷,我都會保持一顆年輕的心,繼續追尋那些美好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