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記者 鄧雯婷)善行天下,書寫大愛。9月10日上午,南京大學藝術學院舉行2025級研究生開學典禮,法志清等五位教師喜獲“言恭達獎教金”,南京大學兼職教授、著名文化大家言恭達親臨現場為五位獲獎教師頒發證書并合影留念。據悉,“言恭達獎教金”源于2024年8月成立的南京大學“言恭達教育基金”,由江蘇言恭達文化基金會與南京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設立100萬基金,專門獎勵藝術學院的優秀師生。
“無垠大愛勝三陽,化雨東風播梓鄉;莫嘆春歸花委地,慈情應共海天長。”十三年前,長期熱心公益、德藝雙馨的言恭達教授創作的自作詩《善行天下贊》,道出了他對慈善事業的滿腔熱情。
言恭達告訴江南時報記者:“堅守文化信仰、堅守審美理想、堅守人文操守是新時代每位藝術家必須具備的品格。多年來我潛心于書藝創作、學術研究與書法教育,同時也熱衷于慈善文化,這是出于對傳統文化的敬畏、對書法傳承的熱愛和對中華藝術的至誠。”
(言恭達教授為五位獲獎教師頒發證書)
據悉,言恭達資助高校藝術教育由來已久。早在2011年,他就捐資100萬元在東南大學設立言恭達獎學金、獎教金及文化藝術活動基金;2023年,他再次向東南大學捐贈100萬元設立“言恭達獎勵基金”。
南京大學“言恭達教育基金”下設“言恭達獎學金”和“言恭達獎教金”,專門獎勵南京大學藝術學院優秀師生。“言恭達獎學金”每年評選10人,每人獎勵5000元;“言恭達獎教金”每年評選5人,每人獎勵10000元。每年獎勵總額度達10萬元。
(圖為2024年8月12日,在南京大學舉辦的言恭達文化基金會捐贈助學儀式)
請聽南京大學藝術學院獲獎教師的動情告白——
(法志清老師)
獲獎者代表、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助理法志清的感言展現了一個藝術教育工作者的執著與熱忱。他衷心感謝言恭達的無私捐贈,也感謝學院領導和老師的認可。“雖在過去也曾獲得過一些獎勵,但此時獲得該獎,對于我有著非同以往的意義,或許這也是對我一生努力工作的認可。”法志清動情地說。
“一生與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職業與美相伴,何其幸哉!”法志清表示,雖然八九歲開始學書畫時立志成為畫家的夢想因緣錯過,但為藝術理論學者和藝術家老師們服務,“也是在另一個層面上實現了我的職業理想”。
(尚蓮霞老師)
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黨委委員尚蓮霞在獲獎感言中,分享了她對藝術教育本質的思考。“言恭達先生長期致力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以其深厚的文化素養和藝術造詣,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尚蓮霞表示,這份獎教金凝聚著言恭達對教育事業的深切關懷和對藝術人才培養的殷切期望。
“我時常思考,藝術領域的科研創作,生命力從何而來?我認為,它來自于我們是否真正俯下身來,傾聽時代的聲音,回應社會的真實需求;來自于我們是否始終記得,藝術最終是為了啟迪人心、溫潤生活。”尚蓮霞說:“我將繼續秉持一份樸素的教育初心,和同學們一起觀察、思考、創造,用藝術的語言,做好文化的傳承者、美的傳播者,做一個踏實而溫暖的教育工作者。”
(吳維憶老師)
南京大學藝術學院準聘副教授吳維憶說:“在即將迎來教學生涯第一個十年之際,能夠獲得這份榮譽的肯定和鼓勵,我倍感幸運。感謝我院領導和同事們的支持、感謝言恭達先生的慷慨。從初登講臺到今天,有一點認識是日益鮮明的:在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作為一名教師,應坦然接受并積極適應一個身份的轉換,即越來越少地扮演一個引導者、教授者,越來越多地作為一個聆聽者、同行者甚至守望者。無論聞道先后、術業專攻,愿我們始終保持好奇心、保持感受力。”
(袁夢倩老師)
南京大學藝術學院特聘研究員袁夢倩表達了獲得獎教金的感激之情。“我首先由衷感謝言恭達先生的慷慨助力,感謝您對文化藝術事業的竭誠奉獻、對教育事業的深切關懷,感謝您對南大藝術學院發展的大力支持。”袁夢倩說。
她同時感謝了藝術學院老師們的熱心鼓勵、信任和支持。袁夢倩承諾將繼續堅守教育與學術理想的初心,“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努力為學生的成長賦能,做他們生命中理想的燃燈者;保持對學術的好奇心與敬畏心,努力做嚴正而有溫度的研究。”
(劉德龍老師)
南京大學藝術學院中國畫方向碩士研究生導師劉德龍從更宏觀的角度闡述了藝術教育的價值。“獲此殊榮,我滿懷感恩。”對劉德龍而言,“藝術創作、研究與教學是純粹的快樂源泉:創作中自由抒寫心靈,研究里汲取歷史智慧,教學時見證思維覺醒——藝術以多元姿態滋養著我的精神世界”。
劉德龍強調了藝術教育的本質是“關乎心靈的事業”。“它超越技法傳授,致力于開啟心智,引導學生發現美、感悟美、創造美。在喧囂時代,它如明燈照亮心靈,培育同理心與批判思維。”劉德龍表示,未來將繼續與同學們攜手深耕藝術沃土,讓藝術教育的種子在更多心靈中綻放光華。
據悉,南京大學藝術學院“言恭達獎學金”的評選工作已進入最后階段,評選結果將于近日正式公布,屆時將有10名優秀學生獲此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