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里的法條怎么落地?基層司法所究竟藏著多少“法治密碼”?近日,無錫學院法學院50余名“準法律人”帶著滿腦袋問號,走進錫山區司法局東港司法所參加“司校攜手 法護青春”主題開放日。這場把課堂搬進司法行政一線的實踐課,讓大家在“零距離”圍觀、“沉浸式”闖關里,解鎖了法治實踐的新姿勢。
第一站,先從最貼近民生的人民調解說起。東港司法所負責人直接開講“實戰干貨”,從調解流程到運作機制,連怎么融入基層治理網格都拆解得明明白白。同學們拋出的“靈魂拷問”一個接一個:“調解協議能強制執行嗎?”“遇到胡攪蠻纏的當事人怎么辦?”負責人用真實案例一一破題,瞬間讓抽象的制度框架變得可感可觸。
了解完 “人怎么干活”,再來看看“科技怎么助力”。大家馬不停蹄轉戰東港鎮綜合指揮中心,網格化智能治理平臺的演示直接讓人“哇塞”出聲。屏幕上滾動的數據太能打:近300個單位在線聯動,180多位“法律明白人”扎根街頭巷尾,矛盾糾紛排查、群眾意見收集全流程可視化。看著實時更新的治理清單,同學們直呼:“原來科技+法治這么帶感!”
見識了科技的“狠活”,再來深扒調解背后的法律門道。“調解大師課”緊接著上線,東港司法所負責人帶著大家沉浸式解讀《人民調解法》,核心要義及司法適用瞬間從課本里“跳”出來。“劃重點!調解不是和稀泥,得在法理里摻點人情味兒。”這番話讓大家秒懂:法律紅線內的平衡術,才是真本事。
“原來基層法治工作藏著這么多門道!”走出司法所時,不少同學還在熱烈討論。大家坦言,這次實踐活動不僅拓展了理論視野,更讓他們讀懂了司法行政工作在社會治理中的分量。
下一步,雙方還將解鎖更多“校地合作副本”,推動司法行政實踐與法學教育深度融合,讓法學青年在理論與實踐的碰撞中快速“升級”,為法治無錫建設注入更多青春力量。
(無錫市司法局 張永明 陸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