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艷鳴是當代中國著名女楹聯家,現任江蘇省楹聯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詩聯界有個共識,叫作“以作品說話”。她的詩聯作品,在當今詩壇聯壇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個性鮮明,清新雅致,猶如春風撲面,令人陶醉。她曾榮獲中央電視總臺等舉辦的“詩詞中國”大賽一等獎,文化部、中國文聯等主辦的“中國百詩百聯”大賽優秀獎;多次獲《對聯中國》年度最佳作品獎及中國對聯創作獎、金獎提名,獲2020年度金獎。
這些頂級榮譽,足以彰顯她的詩聯成就。榮譽與作品是相輔相成的,作品贏得榮譽,榮譽褒獎作品。她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除了秀外慧中的氣質、汲古知今的底蘊、察微知著的感悟,還與她的努力是分不開的,辛勤耕耘,方有收獲。正如她寫的《吟聯有感》:“常對溪流思以海;自將甘苦礪成珠。”涓滴水流匯成大海,守得寂寞方成事業,個中甘苦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她以精品對聯奉獻給社會,令人生敬佩之情。
從魏艷鳴的作品中,我們感受到濃郁的“三氣”,即豪氣、文氣和靈氣:
十年軍旅生涯經歷,鑄就了她的軍人風姿,巾幗風采,作品中豪氣干云。“詩情軼蕩風云外,豪氣沖凌宇宙間。”(明代李燉詩句)
南京大學碩士學歷,造就了她的知識淵博,眼界開闊,作品中文氣氤氳。“詩思燁燁生花散,文氣渾渾見錦還。”(清代吳宖默詩句)
浸潤詩聯深厚閱歷,成就了她的感情細膩,思考深刻,作品中靈氣充盈。“樓挹山光臨睥睨,窗含靈氣接虛無。”(明代梁紹裘詩句)
近讀她的對聯新作,琳瑯滿目,珠圓玉潤,反復吟詠之余,一樹繁花擷其幾朵作一賞析,意在探索她的創作之路,亦為我輩學聯之思。
南京棲霞山
月澈江聲,獨隨鐘杵傳千里;
山銜文韻,爭向楓箋題六朝。
賞析:
棲霞山位于南京城東北,三面環山,北臨長江,號稱“金陵第一明秀山”。棲霞山以風光和人文聞名天下。棲霞寺有1500多年歷史,中國四大名剎之一,佛教“三論宗”祖庭。“棲霞丹楓”名列金陵新四十景,為中國四大賞楓勝地之一。
作者抓住“寺”和“楓”這兩個核心元素,演繹出棲霞山獨特的風光和韻味。22個字,字字不離主題,既有畫面感,又具想象力。有遠有近,有聲有色,有動有靜,有古有今,有虛有實,月、山、聲、韻、杵、箋等物象和意象,將山的精髓融入其中,空靈生動,引人入勝,寫出棲霞山超然物外的禪意和神韻。寫到這里,忽然想起《紅樓夢》中香菱學詩的話:“‘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若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此聯的“傳”太俗,題無理,但其中奧妙,堪耐咀嚼。
玄武湖并蒂蓮
攜萬千天地菁華,清自泥中,翩翩宜雨更宜月;
并多少光陰故事,開于心上,脈脈是情不是花。
賞析:
生成概率僅十萬分之一的南京玄武湖并蒂蓮,近幾年接連出現,是也珍稀,亦為祥瑞,一時轟動金陵,觀者如云。此祥瑞之花不可無聯無詩,此聯即為吟詠并蒂蓮的佳作上品。攜……菁華,天地間仙氣匯聚成美麗;并……故事,悠久的古都回首著繁華,一空間一時間,寫盡風流,聚焦當下,“并”的不僅是花,更是情。接以“泥中”“心上”,將“而不染”的風骨升華為空靈的意境。結句“翩翩”寫姿,“脈脈”寫情。宜而更宜,是也不是,前句以遞進手法寫出并蒂蓮的可愛,后句以否定的手法突出并蒂蓮的高潔。這不是一朵普通的荷花,而是寄托人的感情,向往美好生活的生動畫面。
淝水之戰
百萬甲應聲而潰,笑鞭影空投,向背何曾歸馬上?
一枰棋破局以生,為東山長挺,衣冠從此盛江南。
賞析:
淝水之戰發生在作者祖籍家鄉,此著名戰役,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作者站在歷史的高度,以曾經的軍人之眼界,審視這一場以少勝多的戰例,思考了“人心向背”這一重大思想。一“潰”一“生”,勝負了然,別開生面;一“笑”一“挺”,褒貶有度,旗幟鮮明。起句的“百萬甲”對“一枰棋”,把金戈鐵馬寫得波瀾壯闊而又輕松自如。結句的“何曾”“從此”,提示了戰役自身到治世方略,戰場勝負到長治久安的過程和影響。兩個人物半隱半現,一是前秦苻堅,狂妄自大;一是東晉謝安,東山再起。戰役的結果是中原文明得以在江南地區存續和發展。歷史不僅由勝利者書寫,更是順民心者書寫。由此,全聯高瞻遠矚,意義積極,“興亡誰人定,盛衰豈無憑。”上聯問,下聯答,聯味清新而雋永。
揚州瓜洲渡沉箱亭
一心人難得,負心人偏有,慟千載猶傳,江上玉人隨碧水;
櫝中寶皆鐘,眼中寶誰珍?憾幾身獨悟,世間至寶乃真情。
賞析:
位于江蘇揚州的瓜洲渡,是馮夢龍《三言二拍》中“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之地。杜十娘曾泣訴:“妾櫝中有玉,恨郎眼內無珠”。作者根據人物和事件,有感而發,重在抒發“世間至寶乃真情”的感悟。上聯以“難得”“偏有”起句,慨嘆世事的無情,一個“慟”字,寄托了對杜十娘的深切同情,也使作品切合“沉箱亭”主題。下聯以“皆鐘”“誰珍”,發出了靈魂的拷問,尤其令人震撼。作品以杜十娘而至天下人,以江上而至世間,由碧水而至真情,大轉折大回環,圍繞一人一事而盡情演繹,值得“傳”更值得“悟”。
浦口火車站
看歲月匆匆來匆匆去,算尋常誤會深情,百余載滄桑,總為夢底笛聲醒;
問世上何者輕何者重?縱多少名流貴要,萬千番聚散,偏只人間背影留。
賞析:
我入伍時長江大橋尚在建造,途中在南京浦口火車站吃了一頓兵站送來的晚飯,由此留下深刻印象。讀了此聯,更覺親切。此站建于1914年,見證無數風云變幻,收藏無數歲月故事,尤其是朱自清《背影》中父親的形象。上聯起句即寫出車站曾經的繁華,熙熙攘攘的乘客中,多少悲歡離合,總為歲月消磨,然汽笛的鳴響,始終回響在人們的記憶中。下聯起句設問,輕者重者,都如匆匆過客,唯有《背影》中的背影,為一代又一代人所景仰,背影者,情也。整聯的思想性逐漸升華,到此達到高潮。
題蘇東坡
何慮生涯夢憾,顯榮不惑本心,困頓不移初志,抱以真懷,千年吟嘯穿風雨;
豈惟文學峰高?來處且從蘇軾,歸途且看東坡,成其大道,一種精神貫古今。
賞析:
寫蘇軾的詩聯汗牛充棟,作者獨辟蹊徑,抓住蘇軾的人生態度來寫,可謂引泉一澗,入木三分。上聯寫他的政治生涯際遇,化用《定風波》句,“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那種豁達的胸襟,是本心和初志的表現。下聯寫他的詩詞創作心路,坎坷經歷成就了他的文學高峰,大道終從筆下開。二三分句看似輕松,實則厚重。蘇軾謫貶黃州,在城東東坡開墾躬耕,自號東坡居士。這一來一歸,實現了蘇軾人生的一大轉折,沉浮之中,而灑脫豁達,脫胎換骨成了蘇東坡,“東坡”成為人生一種新境界。以最韌的精神力量支撐自己,以最美的精神財富留給世人,這就是此聯塑造的蘇東坡形象,雅而切。
題林徽因
有才華者無如其美,有美貌者無如其才,秀而兼慧,韌而兼剛,四月天中奇女子;
居世境時處之若詩,居詩意時處之若世,蘭賦以馨,蓮賦以韻,千尋瀑下絕塵花。
賞析:
林徽因是中國近現代建筑學家、文學家,亦是傳奇人物。作者圍繞“才華”和“美貌”,寫出一個兼而有之的女性形象。更精彩的是,作品化用林徽因經典詩作《你是人間四月天》句:“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大大地增強了感情色彩和聯意升華,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寫活了”是此聯最大特色。前二分句的反復、交織吟詠,效果極佳,給人以美的享受。四五分句畫龍點睛,意在贊美秀外慧中,如蘭似蓮的人物品質,直接而恰當。全聯以詩意語言、質樸敘述、恰當評價,使人在中國無數婦女典型中,一眼認定,她,就是林徽因;她,就是令世人崇敬的林徽因。
梅子
以鹽相佐,堪調鼎鼐;
與酒同溫,合伴英雄。
賞析:
梅子,即梅樹的果實,一種非珍貴而又有名的果品。作者能將小小的梅子,寫出家國情懷、英雄氣概,并非著意拔高,故弄玄虛,而是字字有著落,句句有來歷。上聯的鹽、梅是古代調味品,《尚書》載:“若作和羹,爾惟鹽梅。”調鼎鼐喻指治理國家,政治名人稱為調鼎手。明代詩人洪暹有句:“廊廟未窮調鼎手,麒麟曾策柱天功。”下聯亦有典,出自“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至今尚是名言。此聯以小見大,以少勝多,以簡馭繁,用典手到擒來,不露痕跡。全聯未提梅字,處處切梅。避題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金銀花
居俗塵猶抱樸含真,若品韌德馨,又何妨富貴其形,清涼其性;
立大道須馭繁以簡,縱藤纏蔓繞,終不負兩花一蒂,雙色一心。
賞析:
我對金銀花情有獨鐘,手植一株今年大放光彩,所以看到作者寫此,認為觀察細致,形神兼備。金銀花一蒂二花,金銀兩色成雙成對。起句用“居俗塵”賦以親切感,用“立大道”贊以高品格,立意鮮明。平凡與高尚同在,簡樸與純真一體,藤纏蔓繞寫實,品韌德馨寫虛,虛實結合,引出結句三字領引兩句自對,不但文采斐然,更顯意境空靈。寫其形而贊其神,使聯作升華到思想的高度,豈是一朵小花乎?
瓜洲古渡
問它天際千帆,心月為誰明渡口?
記取詩中一字,春風從此綠江南。
賞析:
地處江蘇揚州的瓜洲古渡,千年歷史中留下了著名的詩篇和傳說,被稱為“千年詩渡”,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王安石《泊船瓜洲》都與此有關。作者風格一轉,未直寫瓜洲古渡,似是立在古渡口,向著天際,以“心月”來訴說心中的感慨。“心月”本佛家語,謂明凈如月的心性。恰如《春江花月夜》抒發的心境,一個問句,既是自問,也是問人,有“何人不起故園情”的寓意,而余味綿綿。下聯似與瓜洲古渡不相干,熟悉王安石那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數番斟酌方選定“綠”字,寫的就是瓜洲。由一詩一字而賦予古渡以深意。一字在詩中,千帆在天際,在合理與不合理中,蘊含的情感由此噴發。以質樸的文字,平淡的語言,寫出幽遠的意境,孤高的襟懷,是需要功力的。
(作者為中國楹聯學會對聯文化研究院研究員,上海楹聯學會顧問,中華楹聯主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