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會現場)
二十余載潛心鉆研,一部著作再現“先生”身影。9月5日,由江蘇省書法院指導,江南時報社、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主辦,南京十竹齋畫院承辦的“曹洋新著《先生,高二適》分享座談會”在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藝術館舉行,南京書畫院書法篆刻研究所所長曹洋攜新著《先生,高二適》帶領大家叩響通往巨匠高二適先生精神世界的大門。
中國畫學會創會副會長、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創會會長高云,鳳凰傳媒集團副總編輯王振羽,省人民政府參事、中書協理事、省書協副主席劉燦銘,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總編輯王林軍,南京市文旅局二級巡視員王冬青,南京市文旅局副局長程峻,南京市文旅局一級調研員、南京書畫院書記蔣艾佳等領導,高二適女兒高可可、弟子莊希祖,以及來自江蘇書協、江蘇書法院的書法家代表,文化屆、出版界、高校、學者等各界人士到場參與并圍繞該書開啟了一場關于高二適先生的追尋之路。
《先生,高二適》一經出版便得到廣泛關注,本次分享會也獲得多方祝賀。
“20多年來曹洋一直專注于書法研究、創作和教學,尤其在高二適先生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新著《先生,高二適》的出版,對弘揚高二適精神,推動近現代書家個案研究具有一定的示范意義。希望曹洋以此為起點,作更深更廣的研究?!被顒右婚_始,主持人江南時報社社長、總編輯管云林首先為大家宣讀了民盟中央專職副主席、中國美術館原館長吳為山特別發來的祝詞。
《先生,高二適》一書從多角度對高二適先生的生平、交游、詩學、文史、書學及“蘭亭論辯”進行全面系統地深度剖析,以豐富的文獻資料為基礎,深入挖掘了高二適作為民國知識分子典型的文化擔當與精神風貌,全面構建了其人生價值體系、詩學體系、國學體系與書學體系。該書為南京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并于2025年先后入選“鳳凰好書榜”、《書法》雜志“全國書法好書榜”。
高云在致辭時首先向大家展示了由吳為山提供的早年林散之寫贈高二適的 18 首詩書法作品,還飽含深情地讀出著名書法家沈鵬在看到林老這些詩歌后寫下的感觸。高云感嘆道:“這篇文字,這段故事,道出了學者之間的惺惺相惜,文人之間的相親相敬。大藝術家之所以大,就在于有大情懷、大格局、大修養。我想,這就是曹洋先生堅持 20 多年研究高二適先生的價值所在?!彼硎荆叨m先生作為“金陵四老”之一,在書法藝術和學術研究方面具有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貢獻,“學養與書法并重”“具有敢于挑戰權威的學術風骨”“書法風格具有獨特性”是其最突出的三個特點,而曹洋先生研究撰寫高二適先生,正是在發現、研究、推崇高老這些可貴的特質,從而理解人文學養與書法藝術的關系,以期從書法本體創新性構建書法美學體系,這本著作可以說江蘇近年來書畫研究成果的一個縮影,一個代表,一個高度。
“從曹洋先生的學術視角,我們得以窺見一位立體的高二適的‘書法人生’;從書法史的宏觀視角,我們需重新確認高二適先生的歷史地位與杰出貢獻;從當代的現實視角,我們更應發掘高二適先生的永恒價值與時代意義?!眲N銘從三個維度談到了他讀這本書后的感受。在他看來,高二適是“文化自信”的典范、他是“人書合一”的楷模和“獨立精神”的燈塔?!断壬叨m》,不僅是對一位歷史人物的回顧,也是對江蘇乃至中國書法文化的一次重要梳理,更是為我們提供了一面觀照歷史、審視當下的鏡子。
王林軍從結構與內涵上簡要分析了該書的特點,他表示:“《先生,高二適》獨具特色的倒裝結構體現出作者對高老由衷的敬佩之情,全書做到了宏觀與微觀的結合。曹洋先生這份 ‘二十年磨一劍’ 的堅守,讓書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有據可依,每一段敘述都飽含溫度,也讓我們得以透過文字,真正走近這位兼具國學大師與書法大家雙重身份的文化大家。該書形質俱佳,入選了今年1-2月的鳳凰好書,是一本非常適合品讀的好書。”
高二適先生作為二十世紀學者型書家的代表,其家國情懷、人文風骨、學術精神與藝術追求,在當代文化強國建設的背景下愈發彰顯出時代價值。據介紹,書中首次詳細披露了高二適與郭沫若的“蘭亭論辯”,及其與章士釗、亞明、林散之等文人的交往歷程,提出了許多新觀點,為理解二十世紀中國學者的文化風骨提供了重要視角,一經出版便得到廣泛關注,本次分享會也獲得多方祝賀。
“20多年來曹洋一直專注于書法研究、創作和教學,尤其在高二適先生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新著《先生,高二適》的出版,對弘揚高二適精神,推動近現代書家個案研究具有一定的示范意義。希望曹洋以此為起點,作更深更廣的研究。”吳為山特發來祝詞。
高二適弟子、著名書畫鑒定家蕭平評價曹洋的研究“視野開闊、角度新穎、語言充滿張力,善于思考,不拾人牙慧”。
江蘇省書法院院長、江蘇省書協副主席李嘯表示:“《先生,高二適》讓我們重新認識了一位‘先生’,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當下的文藝界最缺少一位像高二適這樣的‘先生’,也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曹洋的寫作過程正是一個‘受益’‘受教’的過程?!彼ㄗh將《先生,高二適》改編成一部戲劇或電視劇,讓更多的人了解高二適,讓藝術界更多的人認識這位先生,找回自己應該追求或應該擁有的東西,這或許對當下的藝術界更有意義。
高二適女兒高可可特意趕來參加分享會,她在現場對記者說:“這本書系統、全面地介紹了父親,將父親一生的經歷及學術成就都體現出來了,值得我們好好去讀一讀。希望大家能從中讀出高老的勤奮、堅守、氣節、才智及家國情懷?!?/p>
“有些文明密碼需要慢火慢燉,有些文化基因值得用生命守護?!惫茉屏謴膭偱e行的九三閱兵開始說起,循序漸進地引領著現場嘉賓參與分享。他在主持時表示,這部以心血凝成的著作,既是對高二適筆墨精神的禮贊,更是為往圣繼絕學的精神嗣續。它不僅重塑了高二適的歷史形象,更在思維方式層面為傳統文化研究開辟了新路徑——唯有將個體融入華夏文化體系,將文化體驗注入公器精神,方能讓故紙堆里的文字真正活起來,在當代文化土壤中萌芽生長。
(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黃賢金,南師大圖書館副館長孫愛梅,金陵圖書館副館長潘潔,南大東方建筑研究所副所長戚紅年接受曹洋著作捐贈)
分享會現場,曹洋分別向南京大學圖書館、南師大圖書館、金陵圖書館、南大東方建筑研究所捐贈該書。隨后黃正明、謝少承、常漢平、紀松、董水榮、 鄭長安、陳克年等書法家代表, 溫潘亞、周海歌、費振鐘、胡正良、尹蘇橋、李金華、李文剛等出版界、高校文化學者、新聞單位等三十余人共同參與了分享。
活動接近尾聲時,曹洋拿著用行書書寫的答謝詞走上臺發言,他對書法的感情都濃縮在這張一平尺大小的宣紙上。談及自己二十多年來的經歷,他幾度哽咽。他的動容與動情,來源于在學術道路上不斷探索的艱辛,也暗含著他對親人、恩師、朋友等那些一直在身邊幫助支持他的人們的感激。他說:“面前的這本著作不僅僅是我個人的創作,而是你們共同參與完成的杰作。”曹洋20多年潛心研究高二適,其前期專著《高二適研究》獲江蘇省社科哲獎一等獎,多篇論文發表于《讀書》《中國書法》等核心期刊,并獲中國書協全國書學討論會提名獎。
分享會現場,眾多專家認為《先生,高二適》的出版,不僅是對高二適先生學術與藝術成就的系統總結,更是對二十世紀中國知識分子文化風骨的深刻回溯,為新時代的文化建設與藝術生產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資源。
活動當天更多精彩觀點,《江南時報》將陸續發布,請持續關注。
(江南時報記者 徐曦 攝影 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