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文化旅游業發展一直走在全國前列。近兩年,全省銀聯渠道異地文旅消費總額年均增長10%以上、占全國比重10%左右。
9月4日,江蘇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江蘇省持續推動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錢寧介紹,《行動計劃》提出實施優質產品供給、消費服務擴大、產業空間拓展、經營主體培優、市場環境優化和政策支持保障六大行動,共22項重點任務。
發揮“蘇超”撬動作用
做靚“水韻江蘇”文旅名片
今年盛夏,“蘇超”熱潮席卷江蘇。江蘇省體育局副局長張海濤透露,截至8月31日,蘇超前十輪已舉辦60場賽事,149.4萬人現場觀戰,線上直播觀看人數達13.3億人次。
賽場外,全省各地通過做優文旅服務,不斷將蘇超的流量轉化成文旅消費增量。《行動計劃》圍繞發揮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撬動作用,提出策劃“跟著‘蘇超’去旅行”主題旅游線路,推出“水韻江蘇·風雅德比”創意融合產品,持續打造賽事“第二現場”,放大“吃住行游購娛”全要素整合的鏈式效應。
江蘇作為文學大省,擁有豐富的名著資源。《行動計劃》提出,梳理挖掘經典名著及名人故事、重要文物、特色非遺、地理標志等文化符號,開發體現吳文化、楚漢文化、金陵文化、淮揚文化等特色地域文化的原創IP,打造爆款文旅推介產品,擦亮并用好南京“世界文學之都”、揚州淮安“世界美食之都”、鹽城蘇州“國際濕地城市”等特色品牌,整體提升“水韻江蘇”品牌美譽度。
今年暑期,全省熱門博物館的“花式夜游”帶動周邊夜間消費增長25%。為此,《行動計劃》提出鼓勵更多博物館延長開放時間、開發文創產品、推出夜游項目,促進更多高校博物館、社會博物館對外開放,到2027年,全省備案博物館年參觀人數達到1.5億人次。
此外,《行動計劃》提出,迭代升級“演出+旅游”“展覽+旅游”“影視+旅游”“地名+旅游”等業態,擴大高品質演唱會、音樂節、文化展覽等文化供給,建設一批融入地域文化元素的小劇場、曲藝書場、沉浸式演出場所,每年舉辦大型營業性演出不少于300場次。
推進“兩廊兩帶兩區”建設
強化科技賦能文旅產業發展
《行動計劃》把“兩廊兩帶兩區”建設作為深度融入區域重大發展戰略的有效抓手,提出優化打造運河文化遺產和濱海生態旅游廊道、揚子江城市休閑和陸橋東部絲路旅游帶、沿太湖和洪澤湖生態文化旅游區,開發跨區域旅游精品線路,構建全域可游的魅力空間。
隨著現代科技在文旅領域廣泛應用,新業態新產品新場景層出不窮。《行動計劃》鼓勵建設文旅領域大模型和可信數據空間,打造VR大空間、導覽機器人等“人工智能+”“數據要素×”數字體驗場景,遴選發布40個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優秀案例。發展數字藝術、數字娛樂、網絡視聽等新業態,支持戶外運動、智能穿戴等文旅裝備技術提升。同時,對獲評國家文旅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的企事業單位,給予適當獎補和項目資助。
《行動計劃》突出重大項目牽引,要求落實國家“兩新”政策,促進文旅設施設備提檔升級;高質量建設長江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加快連云港國際郵輪訪問港、南通江海郵輪港、南京長江游輪港等項目建設;鼓勵各地在保護文化遺產和生態資源的前提下,科學規劃建設文旅增量項目,并推動高質高效運營。
打造文旅產業集聚區
深化制度機制建設
為梯度培育優質文旅企業,《行動計劃》鼓勵骨干文旅企業做優做強、增強核心競爭力,引導中小微文旅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加快培育和引進頭部文旅企業。推動文化娛樂、旅行社等傳統文旅企業轉型升級,支持動漫游戲、數字演藝、電競文旅、智慧旅游等新興文旅企業發展壯大。《行動計劃》提出,到2027年,全省規模以上數字文化企業超3000家,游客接待量千萬級旅游景區增至20家。
同時,《行動計劃》提出,推動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國家旅游科技示范園區、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南京)等能級提升。推進揚子江創意城市群建設,打造環太湖度假產業集聚區、沿揚子江度假產業集聚帶。到2027年,創建國家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示范區(單位)4家左右,新認定省級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20家左右。
建設現代文旅產業生態圈,需要拿出一批細處著手、實處發力的改革創新之舉。《行動計劃》圍繞增強公共服務、綜合監管、要素保障“三個能力”,提出創新文化事業單位收入分配、績效激勵等機制,創新發展文旅消費信貸,用好“蘇旅貸”專項金融產品,支持文旅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推進文化藝術、旅游職業教育發展等。同時,提出健全文旅產業發展省級統籌協調機制,構建大文旅工作格局,明確要求各地和省有關部門把發展文化旅游業納入“十五五”發展規劃,結合實際探索務實舉措,推動各項任務落地見效。
(江南時報記者 錢海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