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揚州市江都區邵伯鎮淥洋湖畔的鳳凰村,一間不起眼的衛生室門前經常停滿來自各地的車輛。推門而入,墻壁上層層疊疊的錦旗幾乎遮蓋了原本的白色,“針到病除”“德藝雙馨”的金色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71歲的刁順寶醫生正專注地為患者施針,他手指輕捻間,銀針如游龍入海,精準刺入穴位。這個場景,在這間140平米的村衛生室里已重復了半個多世紀。
“站起來,試試看。”2025年春節前的一個下午,刁順寶對用坐椅送來的退休徐老師輕聲說道。78歲的徐老師曾是社區舞蹈隊的活躍分子,一年前突發劇痛導致無法站立,輾轉多家醫院均被告知“老年性退行病變,無特效療法”。當她坐著輪椅被家人送到鳳凰衛生室時,已是“痛得想死的心都有”。
刁順寶記得那天情景:“脈象沉緊,舌苔白膩,屬寒濕痹阻。”他在老人的特定穴位扎了一針:“感覺怎么樣?能不能動?”幾分鐘后,徐老師顫抖著雙腿真正站立時,衛生室里爆發出難以置信的歡呼。后來,每周一次,徐老師前去扎針、敷藥、服藥,相繼兩個半月以后,徐老師已完全康復,自由行走。徐老師感動地說:“刁醫生不僅治好了我的腿,更救了我的命”。
多年來,被刁順寶治好的疑難雜癥病人數不勝數,不僅在民間口口相傳,有的還登上了報紙。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2019年2月18日的報道就是其中一例:江都區雙溝鄉樊套村村民吳春云,家里開超市,平常大量搬運資料等貨物,長期勞累導致腰腿疼痛。2018年9月,疼痛難忍的他到醫院做CT檢查,診斷為腰間盤突出,針灸服藥后病情反而加重,醫生建議手術治療,吳春云拒絕了。2018年11月,經他人介紹,吳春云帶著導尿管被家屬用擔架抬到了刁順寶處求診的當時,吳春云表情痛苦,不能站立。刁順室使用木診療法,配合針灸和中藥外敷,一小時后病人臉上有了笑容,疼痛幾乎解除了大半。第三天,病人能走進診所,治療5次后,大概半個月左右,病人已經治愈。并特地給刁順寶送來錦旗表示感謝。刁順寶高興地表示:“一人生病全家愁,患者愁著臉來看病,走的時候能笑一下,就是我最開心的事!”
為能做好自己最開心的事,刁順寶從醫一路走來著實花了一番心血。1972年刁順寶初中畢業后通過培訓,成為鳳凰村“赤腳醫生”,在那個缺少藥的年代,他親眼看到,身處窮鄉僻壤的病人,“小病忍,大病扛,重病活活見閻王”的痛苦慘狀,下定決心用自己的刻苦努力當個好醫生為民解憂。他說到做到,54年來,他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自學醫學,特別是中醫的理論書籍,參加鄉、縣、省里的多種專業培訓,不辭勞苦遠赴新疆、安徽、山東、北京等地遍訪名師、名醫,收集民間驗方,還在家里自留地上種植中草藥材。2012年獲得了“中國民間民醫”稱號,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特別是針灸形成了獨特的刁氏針法,該針法與多種中醫藥方、膏方相結合,有的放矢、辯論使用,為診治多種疑難雜癥出現的疼痛取得了奇效。掛滿在村衛生室墻上的錦旗以及多得沒法展出的錦旗、獎狀,就是他治療疼痛高手的見證。
54年的奉獻,長期不懈的堅守,刁順寶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如今雖已年逾古稀,仍老當益壯,為了把專業治疼的傳統延續下去,他精心教授徒弟,目前徒弟也已成了刁順寶的得力助手。一老一小每天不僅對上門來的病人看病,還經常抽空開展網絡問診,進行云端把脈。
在這片被淥洋湖滋養的土地上,刁順寶手中的銀針和多種民間中醫藥方,聲名遠播,譽滿四方,體現了一個甲子的醫者仁心。當城市醫院充斥著冰冷儀器時,鳳凰衛生室里傳播出來的溫度提醒人們:有些治愈,從來不需要高科技的裝點;有些傳承,正是在這樣的堅守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