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30年代初,“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大地瞬間燃起抗日烽火,東北抗日聯軍奮起反抗,在白山黑水間與日偽展開了激烈的游擊斗爭。遼東半島和渤海灣因其關鍵的戰略位置,成為了雙方交鋒的重要區域。1934 - 1935 年,抗聯在長白山周邊山區建立起游擊據點,通過破壞日偽的交通、通信設施,襲擾并消滅鬼子漢奸,有力地打擊了日偽的統治。
1934年初冬,大連旅順不凍港海風呼嘯。抗聯特遣射手趙鐵柱趴在離港口三里地的一幢俄式洋樓屋頂。他身形壯實,臉龐堅毅,常年的山林生活讓他的皮膚變得黝黑。他身著破舊棉襖,帽檐壓得很低,緊緊盯著樓下港口通往市區的馬路,手中握著裹著破軍布的莫辛納甘步槍。
趙鐵柱掏出凍硬的窩頭,就著冷風慢慢咀嚼。遠處傳來輪船的汽笛聲,他看了一眼懷表,剛過下午3點。根據獲悉的情報,叛徒陳福生將在特高課特務的護送下,從營口乘船預計當日下午抵達大連港。趙鐵柱覺得碼頭和必經路口很可能設有陷阱,絲毫不敢大意。
等待之際,趙鐵柱不禁回憶起往事。他本是長白山的獵戶,自幼跟隨父親在山林中穿梭,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那年深秋,關東軍的一支偵查分隊發現了一名假扮商人的抗聯干部,一路追到了大鐵山山腳下的二道溝,卻在此失去了蹤跡。趙鐵柱的家就在二道溝旁,他的父母剛剛將那名抗聯干部藏好,就被闖進家中的日本鬼子抓住,雙雙吊在房梁上嚴刑逼供。兩位老人寧死不屈,堅決不出賣抗聯同志,最后被氣急敗壞的鬼子燒死在草房里。趙鐵柱打獵回來,看到家破人亡的慘狀,悲憤交加。他將父母藏在山洞中躲避的抗聯干部,通過另一條進山秘道送走。隨后,憑借對山林的熟悉,他在這支日軍小分隊的返程路上設下了致命陷阱:在狹窄的山路上挖深坑,上面覆蓋樹枝,坑底豎起削尖的木樁。日軍小分隊果然紛紛中招,趙鐵柱將他們逐一殲滅。之后,他帶著繳獲的武器投奔了抗聯,其中就有那支莫辛納甘狙擊步槍。
在抗聯隊伍里,趙鐵柱與戰友們并肩作戰。憑借出色的射擊天賦和豐富的山林生存技能,再加上將破舊獵槍換成了新式的莫辛納甘狙擊步槍,他很快成為了抗聯中的頂尖射手。
此次趙鐵柱要對付的陳福生,正是趙鐵柱父母舍命相救的那個抗聯干部。陳福生原本是遼東半島抗聯游擊隊的后勤采購員,卻因貪念挪用部隊錢款,還包養了一名偽滿警察的外室。事情敗露后,他害怕受到懲罰,連夜逃出山林營寨,投靠了營口偽警察署特高課的警視松本,淪為了遭人唾棄的叛徒。
出發前,趙鐵柱面色陰沉地對隊長說:“為了救陳福生,我爹娘搭上了性命,他卻為了私利背叛,絕不能輕饒了他!”隊長拍了拍他的肩膀,嚴肅地說道:“嚴懲叛徒刻不容緩,但這次情報來得有些蹊蹺,不得不防敵人使詐。要是發現叛徒被敵做誘餌,就趁機干掉他,然后迅速撤回老鐵山林,他們追不上你。別忘了聯絡暗號,我們等你勝利歸來!”頓了頓,隊長又補充道:“老鐵山的新雪剛化,山路滑,記得沿著溪流走,這樣更安全。”隊長身材高大,沉穩可靠,眼神堅定,久經沙場,是抗聯的主心骨之一。
趙鐵柱連續兩天扮作苦力在港口扛大包掙工錢,趁機對碼頭及周圍建筑進行實地查看,最終選定了遠離碼頭的原俄國商人公館,如今被日軍征用為憲兵隊宿舍的洋樓作為狙擊點。給莫辛納甘狙擊步槍裝上光學瞄準鏡后,有效射程可達600-800米,在此埋伏,足以遠距離射殺必經此地的目標人物。這天中午,趁著憲兵隊都集中在餐廳吃飯,趙鐵柱用飛爪和繩索,悄悄爬到了洋樓樓頂,伏身在之前搭建好的掩體下等待時機。他再次確認,這座洋樓周圍倉庫林立,道路狹窄雜亂,既便于隱匿,又能保證安全撤離,這才放下心來。
下午三點半,趙鐵柱透過狙擊槍的瞄準鏡,發現碼頭出入口的便衣明顯增多。不一會兒,一艘小火輪緩緩駛來,但并沒有立刻靠上碼頭躉船。只見船上,一個黑衣人押著滿臉恐懼的陳福生在甲板上露面,二人在跳板前逗留。港口寒風凜冽,天空陰霾灰暗。身形瘦長的陳福生縮著脖子,眼神閃躲,往日的神氣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小火輪的駕駛艙內,按照計劃“守株待兔”的松本,正端著望遠鏡隔著玻璃掃視著碼頭。他身材矮胖,眼神陰鷙。然而,過了許久,預期的情況并未出現,松本開始懷疑抗聯并不知道陳福生被轉移到了這里。
半個小時過去了,松本和便衣們漸漸沉不住氣了,于是下令船靠岸。隨著旅客陸續下船,他們依舊沒有看到碼頭上有疑似抗聯的人員出現。松本深感守株待兔無望,決定轉場,并親自出馬實施“引蛇出洞”的第二套計劃。而此時的陳福生,既慶幸沒有遇到抗聯,又擔心自己失去利用價值后被拋棄。
松本親自拽著陳福生下了船,鉆進一輛黑色轎車離開碼頭,一路上拉開車兩邊的窗簾緩緩行駛。遠處,居高臨下的趙鐵柱看到目標正在接近,便調勻呼吸,繼續等待最佳的狙擊時機。在必經的前方路口,新增了一處日軍崗哨,任何車輛經過都必須停車檢查。趙鐵柱推測,這很可能還是松本設下的圈套,照此推斷,崗哨及其附近或許埋伏著槍手。
黑色轎車在離崗哨 5 米處停了下來。趙鐵柱透過狙擊槍的瞄準鏡,在有效射程范圍內,清楚地看到轎車后座上陳福生和松本并肩而坐。瞄準鏡里陳福生的臉,與父母被燒死的畫面重疊在一起,趙鐵柱的手指在扳機上微微收緊。司機停車后搖下車窗拿證件,松本一邊向外張望,一邊用手槍抵住陳福生的后背,逼他搖下車窗,探出頭佯裝透氣。
趙鐵柱深吸一口氣,穩住槍口,全神貫注。周圍倉庫傳來嘈雜的聲音,街道上的行人都被日軍驅散,氣氛緊張壓抑。趙鐵柱屏氣凝神,扣動扳機,子彈呼嘯而出,“嗖”的一聲,精準地擊中了陳福生的咽喉。陳福生喉部中槍,鮮血噴涌而出,身體猛地向后倒去,雙手本能地捂住脖子,喉嚨里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眼睛瞪得老大,滿是驚恐。松本見狀,忙不迭地推門就要下車。趙鐵柱迅速拉動槍栓,調整槍口后再次扣動扳機。這一槍,帶著趙鐵柱的憤怒與仇恨,直朝松本射去。子彈擊中了松本的后脖頸,頓時污血飛濺,松本來不及慘叫便歪向一側,手槍從手中滑落。此時,崗哨前的日軍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得呆立當場,短暫驚愕后,才回過神來,開始四處張望,尋找槍手。
說時遲那時快,打出第二槍后,趙鐵柱迅速拆卸步槍,將步槍托、零件和拾起的兩枚子彈殼統統藏進事先挖好的墻洞,用磚頭堵上并抹上泥灰,做好記號,以備日后執行新任務時取用。他后退一步,最后看了一眼藏槍的墻洞,發現與磚墻已然渾然一體,便順著閣樓排水管滑到夾道,脫下偽裝服,閃身混入因槍聲驚慌逃散的人群之中,頭也不回地朝城郊走去。
遠處警笛聲大作,日偽軍開始封鎖街道。趙鐵柱拐進堆滿漁網的小巷,順著漁網堆后的斜坡滑下,借著夜色的掩護鉆進蘆葦蕩,七拐八彎,漸漸將警笛聲甩在了身后。
月光從云層中漏下,照亮了城郊的土路。此時的趙鐵柱嘴角浮現出淺淺的笑意,但依然警惕地環顧著四周。他的步履愈發踏實,想到今夜就能回到老鐵山林向隊長報告任務完成,叛徒陳福生得到了應有的下場,腳步也變得輕松了許多。
天色漸暗。就在他快要接近老鐵山林時,恍惚間看到林中有人影晃動,又聽到樹葉被踩的“沙沙”聲。趙鐵柱一個激靈,緊握雙拳,側身藏在一棵大樹后面探頭張望。再聽,那樹葉“沙沙”聲也停了——趙鐵柱心里明白,對方一定也發現了他。人不動我不動,雙方僵持了一會兒,趙鐵柱突然聽到人影方向傳來一聲斑鳩“咕咕”的鳴叫聲,他也回了一聲;接著,又傳來兩聲“咕咕”。斑鳩的鳴叫聲讓趙鐵柱喜出望外,他知道這是隊長帶人來接應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