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書香雨花”與讀者朋友一起品讀《舊時燕》(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這是南京大學(xué)程章燦教授的經(jīng)典著作,作者將這本書命名為“文學(xué)之都的傳奇”。
我想,這一方面,是作者對南京城所蘊含的獨特文化氣質(zhì)的推崇,另一方面,也源于他在南京生活幾十年,積累下的深厚情感。其實,作為南京人,我對這里的六朝煙水氣,這里的山川形勝,這里的人文底蘊,也是十分鐘愛。
虎踞龍蟠、有女莫愁、新亭對泣、南朝四百八十寺、鳳凰臺上鳳凰游……六朝古都南京,流傳下多少膾炙人口的故事,多少千古傳頌的佳篇、多少名垂青史的英杰,怎不讓我們心生敬畏,心生向往!
《舊時燕》書名,取自唐代詩人劉禹錫的《金陵五題·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讀來細細品味,既有“杏花春雨江南”的輕盈靈動,又有王朝興替、時代變遷的厚重滄桑,很契合南京這座“六朝”古城的音韻氣質(zhì),由此我想到,它又是南京城市的詩篇。
這本書收錄了24篇描寫南京歷史上有名的“人、事、物”的散文,程教授以散文的筆,從多個層面入手,剖析了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蘊,揭示了南京獨特城市魅力。
其時間跨度,從六朝時期的“舊時王謝”“六代烏衣”,唐宋的“百斛金陵”“葉落半山”,明清的“有足自隨”“俗眼看花”,一直延續(xù)到近代的“美酒生涯”“氣韻風(fēng)流”,讓讀者在富有流動性的文字里,感受南京城千百年來綿延不絕的文脈傳承。
書中內(nèi)容跨度非常大。例如“愛住金陵”“葉落半山”“名士風(fēng)流”等篇章,描寫了李白、王安石、袁枚、吳敬梓等和南京相關(guān)的詩人、作家?!皫r壑棲霞”“高閣臨江”“煙雨樓臺”等篇章,描寫了棲霞山、瓦官閣等名勝古跡。還有的篇章集中敘事,如《金陵王氣》《虎踞龍蟠》等等,圍繞一個專題,展開講述多個文學(xué)故事,意蘊悠長,又耐人尋味。
當(dāng)然,城市的傳奇、城市的詩篇,中心無疑是“人”。閱讀《舊時燕》的時候,我有一種很奇妙的體驗,那就是能讀到南京許多“老友新事”。即使,像莫愁女這樣的神話傳說人物,程章燦教授也花了整整一個篇章來解讀,她是《莫愁樂》中,江津城西的多情歌女呢?還是《河中之水歌》中,錦衣玉食的大家閨秀呢?所謂傳說,妙就妙在亦真亦幻,我們邊讀邊想象,余韻有味。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詩仙李白的典故,大家都很熟悉,他在南京城,也留下了許多詩篇。“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的這首《清明》詩,連小朋友都會吟誦,可是少有人知,“杏花村”的原址,就位于南京城的西南一帶,以售賣美酒佳釀“金陵春”就聞名于世。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這句子帶出的圖境,多么給人想象!據(jù)統(tǒng)計,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xué)家王安石,在南京先后生活了20多年,南京秀美的自然風(fēng)光,不僅陶冶了他的詩情畫意,更培養(yǎng)了他“以天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
王安石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可能都是一位銳意革新、百折不撓的改革家。而在南京的半山園,晚年的王安石,收獲了寧靜閑適的隱居生活。在這里,他還與曾經(jīng)“變法”時的死對頭蘇東坡意外相逢,二人把酒言歡,一笑泯恩仇,完全沒有那種“文人相輕”的嫌隙,而是多了一份“惺惺相惜”的情感,這給文壇留下一段佳話。
確實,很多與南京城相關(guān)的名人,我們都比較熟悉,但真正仔細讀完這本《舊時燕》,我們才能對他們有了一份親近!有了更深切、更全面的體悟。因此,我本人在閱讀的時候,既有一種很輕松的親切,又有一種驚喜的新鮮感。
在程教授的筆下,我們跟隨這些風(fēng)流名士的腳步,歲月兼程,春風(fēng)化雨,感受詩意韻流,從千年流傳的典故中,從文學(xué)歷史的訴說中,解讀南京的歷史文脈,尋覓城市的文化之根。他筆下的這些故事,有的是一波三折的傳奇演繹,孕育著城市的文學(xué)性情;有的為我們撥開歷史的云煙,看到熟悉城市的另一面;有的則串聯(lián)起文化的脈絡(luò),凝縮著城市文化的菁華。
歷史本是厚重的、瑣細的,但在南京,這座富有傳奇的“文學(xué)之都”,在程章燦教授的筆端,南京的城市傳奇身輕如燕,在春天和秋天、南方和北方、在文雅與民俗之間,在歷史和現(xiàn)實之間,飛來飛去。春夏秋冬,詩意盎然,春華秋實,生生不息,讓我們在翻開《舊時燕》時,感受南京城的古樸典雅和悠久文脈,去體會一代又一代文人名士的才情和寄懷。
我還知道,《舊時燕》是程章燦教授所著“南京三書”的其中一本,另外兩本是《山圍故國》和《潮打石城》,書名都出自劉禹錫的詩。這三個書名真好!我想到,唐代詩人孟浩然說過: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
江山勝跡,城市傳奇與詩意,往往都與古今人物密切相連,大江東去,潮起潮落,總與文化一脈相承。我們都在讀書讀史,就如同讀一部又一部的史詩,作者和我們在一起,續(xù)寫文都的傳奇與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