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往的歲月里,有些畫面如同印刻在心田上的雕塑,任憑四季更迭,風雨侵蝕,其輪廓依然清晰如初。那背影,便在其中。它不僅是當時視覺上的生動畫面,更是人的靈魂深處永恒的燈塔,照耀著我去追尋詩與遠方。
人生的旅途告訴我——背影從未遠去。60多年前,讀朱自清的《背影》,我的眼眶就不知不覺地濕潤了。文中,父親艱難地爬過月臺的背影,他那肥胖的身軀,包裹在青布棉袍與黑布馬褂之中。只是為了給兒子買幾個橘子,他每前行一步都顯得那么費勁。這種無言的父愛,穿越了時空,觸動了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當時,我雖年幼,但也已然懂得,背影里一定蘊藏著人世間最為緊要的東西。
在我生命的篇章中,同樣珍藏著關于背影的記憶。那是在物資極度匱乏的特殊時代,三年嚴重困難時讓每一粒糧食都顯得非常珍貴。一個秋夜,月光皎潔如水,寒意悄然侵襲。父親肩挑一擔荒草,步履維艱地行進在崎嶇的鄉間小路上,目的地是上李堡街,只為用這些荒草換回全家數日的口糧。我跟在父親身后,蹦蹦跳跳,滿心都是對小人書、燒餅和肉包的憧憬,卻未曾留意到父親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負重。夜空中,星辰閃爍,仿佛在向我眨眼,但我卻無暇顧及它們的溫情。伴隨著父親沉重的腳步聲,我抬頭望望他那高大而清瘦的背影:雖不顯得偉岸挺拔,卻像一座小山般穩固而可靠。那一刻,我仿佛隱隱約約領悟到,父親的背影里,承載的是對家庭無限的責任與真誠的厚愛。
光陰荏苒,彈指一揮間,就到了1978年盛夏,我迎來了人生的關鍵節點——高考。當錄取通知書的喜訊翩然而至,父親的笑容里藏著不易察覺的自豪與辛酸的復雜情感。他騎著那輛見證了無數艱辛的老式自行車,載著我駛向富安汽車站。一路上,他奮力蹬踏,背影在西南上空的太陽照射下拉得很長,汗水濕透了他那打著補丁的粗布衣,每一滴都似乎在訴說著父親的辛勞與付出。那一刻,淚水模糊了我的視線。我已經意識到,父親的背影,不僅體現了他對我成長的關心,更寄托了他對我未來前程的殷切期望。
時間猶如白駒過隙。1985年春天,父親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那一刻,我仿佛失去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依靠,整個世界變得空落而暗淡。然而,生存的壓力不容許我長久地沉浸在失去親人的悲痛之中。我必須堅強起來,成為這個大家庭的支柱:照顧母親,撫養弟妹,確保他們能夠無憂無慮地生活,并順利完成學業。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父親的背影總會悄悄浮現在我的腦海,那份不屈不撓的堅韌與勇于擔當的精神,成了我勇往直前的不竭動力。
如今,歲月已將我的頭發染成了白霜,弟妹們也早已各自有了溫馨美滿的家庭,他們的子女都是正規大學畢業的本科生、研究生,有醫院院長、銀行主管、交警中層、國企工程師。而我,依舊堅守著那份對大家庭的牽掛與關懷,這份情感,早已融入了我的血脈,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0年了,父親奔波忙碌的背影還經常出現在我的夢中。無論時光如何流轉,它都一直如影隨形,永遠伴隨著我,不斷激勵著我。背影從未遠去,它是情感的紐帶,更是責任的傳承。它以另一種更加深沉的方式,與我們的生命緊緊相依,共同走過每一個日升月落,每一步風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