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傳媒廣場的紫銅雕塑“號角”挺拔矗立,時代的號角猶在在耳邊。11月27日,江蘇交控系統新聞宣傳培訓班第二批學員走進新華日報報史館,一起感受歷史長卷下的"新華紅"。
進入報史館,歷史觸手可及。一臺銹跡斑斑的老式印刷機、一本泛黃的《論持久戰》、一組《新華日報》華中版號外……一個個復原場景,給參觀者沉浸式體驗。那些歷經時間洗禮的信函刊物、歷史照片訴說著那段激情燃燒的革命歲月。學員們或駐足凝視,或相互交流,驚嘆于先輩們“輾轉多地辦報紙”“背著報館打游擊”的艱難曲折,也驚喜于“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喜人成就。一張報紙,見證老一輩革命家的奮斗史、時代和社會的進步史、黨的新聞事業的發展史;不僅僅是一張報紙,如今的新華日報已發展成擁有多家子報子刊和一批互聯網新媒體的現代傳媒集團。
“正是這張平常又特殊的桌子,陪伴著新華日報老一輩夜班編輯們度過一個又一個緊張、激動的不眠之夜……”這張獨特的馬蹄桌上誕生了第一張南京《新華日報》。是致敬、更是傳承,新華報業全媒體指揮中心大廳有著同樣的“馬蹄”造型指揮臺。
近年來,集團以全媒體指揮中心為依托,重設組織架構、創新采編流程、完善考核機制,實行報網端微“多端融合、一體運作”,推動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在確保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的前提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持續推出新媒體創意產品乃至“爆款”產品,始終做“一個鼓勵前進的號角”。
正如新華日報發刊詞中所述,“本報愿在爭取民族生存獨立的偉大的戰斗中做一個鼓勵前進的號角?!?5年后的今天,歷盡千帆的烽火少年,歸來仍是少年。丁惟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