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的版圖上,平望古鎮宛如一顆溫潤的明珠,散發著獨特而迷人的光芒。悠悠歲月里,它憑借著四河匯集與京杭大運河穿鎮而過的獨特地理優勢,沉淀了深厚的歷史底蘊;又在時代的浪潮中,依靠人文賦能,積極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徑,煥發出全新的生機與活力,書寫著文旅發展的嶄新篇章。
平望,因水而生、因農而穩、因工而興、因古鎮而美、因文化厚重而靈動。四河匯集的壯麗景觀與京杭大運河貫穿全鎮,構成了它獨一無二的水鄉風貌,也為其文旅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京杭大運河,這條流淌著千年歷史的黃金水道,如一條蜿蜒的絲帶,將平望與南北各地緊密相連。它不僅是交通運輸的動脈,更是文化傳播的橋梁。沿著運河岸邊漫步,微風拂面,帶來絲絲水汽,仿佛能聽到往昔商船往來的喧囂與船夫的號子聲。河面上,游船悠悠駛過,泛起層層漣漪,與兩岸的粉墻黛瓦、綠樹垂柳相互映襯,宛如一幅流動的水墨畫。
始建于唐朝的平望驛,遺址位于雄偉壯觀的安德橋南堍,曾是古代傳遞文書、官員歇腳的重要驛站。雖歷經歲月滄桑,但站在遺址前,依然能感受到當年這里車水馬龍、行色匆匆的繁忙景象。它見證了平望作為交通樞紐的重要地位,也承載著無數歷史故事與文化記憶。而坐落在安德橋南側的平望小九華寺,常年免收門票,它以地藏信仰為內核,將歷史積淀與現代佛教實踐完美融合。古寺內香煙裊裊,梵音陣陣,信徒們虔誠祈福,游客們也在此感受著佛教文化的莊嚴與寧靜,使其成為蘇州大市內重要的佛教文化載體,為平望增添了一抹神秘而莊重的文化色彩。
除了這些歷史遺跡,運河沿線的自然風光同樣令人陶醉。河岸兩旁,古老的駁岸靜靜佇立,它們由一塊塊規整的石頭堆砌而成,見證了無數船只的停靠與起航。岸邊的垂柳依依,隨風搖曳,細長的柳枝輕撫水面,仿佛在訴說著平望的往昔歲月。每到夜晚,華燈初上,運河兩岸燈火輝煌,倒映在水中,如夢如幻,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打卡拍照,感受這獨特的水鄉夜色。
平望的老鎮區,是一幅充滿生活氣息的市井畫卷。南大街、北大街、司前街等,這些古老的街道縱橫交錯,沿街商鋪與居民和諧共存,共同營造出熱鬧而溫馨的氛圍,成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點,也為當地民生福祉的提升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南大街上,老字號店鋪鱗次櫛比,每一家都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與傳承。百年醬園面館里,彌漫著醇厚的醬香和誘人的面香。走進店內,點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蘇式湯面,搭配上自己愛吃的葷素澆頭和一碟店家贈送的姜絲或特殊配方腌制的醬菜,那爽口濃郁的味道瞬間喚醒味蕾,讓人回味無窮。醬園里,各種醬菜琳瑯滿目,從傳統的蘿卜干、醬黃瓜到特色的蝦籽醬,每一樣都選用新鮮食材,遵循古老工藝制作而成,是平望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也是游客們喜愛的特色伴手禮。
非遺手工坊定勝糕團點,更是熱鬧非凡,師傅們熟練地揉面、包餡、蒸制,不一會兒,一個個軟糯香甜的定勝糕便新鮮出爐,色澤粉嫩,寓意著吉祥如意、凱旋,是平望傳統節日和慶典中必不可少的美食。游客們不僅可以品嘗到這道美味,還能親自參與制作過程,體驗傳統手工藝的樂趣。
平望中醫館位于南大街中心,是吳根越角中醫藥博物館在平望開設的分館(正心堂),中醫館除了用翔實的史料、文字和圖片、實樣展示悠久的中醫藥傳統文化和藥用價值外,還提供針灸、拔罐、推拿、舌胎辨析與把脈等中醫傳統療法,很受民眾歡迎。
從南大街悠悠徒步到北大街上,一家家百年老店呈現在你眼前,如平望照相館、圖書館、粽子店、餛飩店、勞動橋旁的網紅沈家面館及傳統的手工工藝品店散發著獨特的魅力。查氏糕團店是吳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乾隆御膳“冰雪糕”生產直銷店;蘇繡工作室里,繡娘們飛針走線,一幅幅精美的蘇繡作品在她們手中誕生。細膩的針法、鮮艷的色彩,將花鳥魚蟲、山水人物等圖案栩栩如生地呈現在綢緞上,讓游客們不禁為這門傳統技藝的精湛而贊嘆;文創集合店里,擺滿了各種以平望文化為元素的創意產品,如印有古鎮風光的紀念明信片、信箋、各種各樣的書箋,還有用運河文化設計的小小裝飾品等,既具有實用性,又充滿了文化內涵,深受游客喜愛。
司前街的群樂旅社建于民國時期,它見證了平望百年來的輝煌與發展。這座具有歷史韻味的建筑,如今依然保留著當年的風貌,木質的門窗、復古的招牌,仿佛將人帶回了那過往的美好時光。住在這里,不僅能體驗到獨特的古建筑氛圍,還能感受到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
漫步在這些古老的街道上,游客們既能欣賞到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感受到歲月的沉淀;又能深入當地居民的生活,體驗到原汁原味的水鄉風情。這種充滿生活氣息的旅游體驗,完全區別于一些過度商業化的古鎮,為平望贏得了眾多游客的青睞,也讓當地居民從旅游發展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體感與滿足,真正實現了人氣旅游催生民生福祉。
在文化體驗方面,平望更是別出心裁,為游客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讓人們在游玩的同時,深入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
平望鶯湖文學社是地方文學愛好者的社團組織、它凝聚了本鎮幾十名老中青文學愛好創作者,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創作心得與讀書交流活動,為繁榮地方文史文化與現代文學創作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南大街勞動橋東堍的地方民俗戲臺是節日游客關注的焦點,那悠然的唱腔在岸邊回蕩,滬劇、錫劇、越劇等江浙滬傳統戲劇與新潮音樂常常于此碰撞,古韻今風,沉浸式體驗運河文化風情。
藝英書院,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湖邊,它們是一座座充滿文藝氣息的閱讀空間。書店內除了各類書籍,還設置了文創產品區、咖啡休閑區。游客們可以在這里挑選一本心儀的書籍,坐在窗邊,一邊品味咖啡,一邊欣賞窗外的湖光山色,享受一段寧靜而又美好的閱讀時光。同時,書店還經常舉辦各類文化講座、讀書分享會等活動,邀請專家學者、作家前來交流,為平望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地方微型收藏博物館,雖規模不大,但收藏了許多與平望歷史文化相關的珍貴文物和老物件。從古代的農具、生活用品到近代的照片、文件,每一件展品都承載著平望的發展歷程。在這里,游客們可以通過實物展示、多媒體介紹等方式,深入了解平望的過去,感受歷史的厚重。
平望糧倉展廳,由廢棄的糧倉改造而成,保留了糧倉原有的建筑結構和風貌。設民宿、餐飲、商貿、展示廳,廳內通過圖片、文字、實物等形式,展示了平望的農業發展歷程、糧食文化以及民俗風情,還有每年一次的迎新書畫展。游客們在這里不僅能了解到糧食生產、儲存的知識,還能感受到運河文化和平望人民勤勞樸實的品質和對土地的深厚情感以及濃厚的文化氣息。
值得一提的是,游客還可以到北大街莊雪明書法工作室免費體驗抄寫《平望志》等傳統手藝。在書法老師的指導下,游客們拿起毛筆,蘸上墨汁,一筆一畫地抄寫著古籍、詩詞、心經,感受著書法藝術的魅力和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這種沉浸式的文化體驗活動,讓游客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平望的歷史文化,也增強了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傳承意識。
在平望,臨街店鋪的年輕老板們也為古鎮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們緊跟時代潮流,積極探索創新經營模式。不是在做直播帶貨,通過網絡平臺將平望的特色產品推向更廣闊的市場,是在做手工香囊,用精美的刺繡和天然的香料制作出一個個充滿江南韻味的香囊,或是在修繕紅木家具,傳承傳統木工技藝,讓古老的家具重新煥發生機。這些年輕的創業者們,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為平望的文旅發展帶來了新的思路和機遇。
當你于“五一”一起來到平望村上——長漾里,那自然的鄉下田園風光,干凈舒適的民宿,麥田露營、自助燒烤、萌寵喂養、自助飛盤、趣味足球等戶外運動,還有ni ni農夫集市讓你夢想的種子有了在此扎根發芽的念想。
當你一路向東來到平望大龍蕩,結三五要好伙伴,那趣味展開帆船、皮劃艇、龍舟、槳板等水上運動項目,絕對讓你嗨個夠。
還有運浦灣,既可觀大運河來回穿梭之大小船只,又可定制露營套餐,燒野火豆飯、做青團子,睡帳篷等休閑活動。
人文賦能,讓水鄉平望在文旅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憑借獨特的地理優勢、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活動以及年輕一代的創新活力,平望正逐漸成為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知名的文旅目的地。
“展望未來,平望將繼續深挖人文資源,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加強品牌建設與營銷推廣。”平望鎮黨委宣傳委員沈國強如是說。“我們還將進一步拓展文旅融合的深度和廣度,推動文旅與農業、工業、教育等產業的全方位融合發展,打造平望地方特色和更具游客吸引力的文旅產品。”。
筆者是土生土長的平望人,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人文力量的持續推動下,水鄉蘇州吳江平望必將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彩,書寫出更加輝煌的文旅新篇章,讓每一位來到這里的游客都能留下一段難忘的水鄉記憶,沉醉在這片充滿魅力的江南水鄉之中。
文/周建明 圖/陳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