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 近日,中國銀保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針對新市民群體在創業就業、租房買房、孩子上學、醫療養老等方面的切實需求,鼓勵銀行保險機構積極做好與現有支持政策的銜接,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支持。
對此,光大銀行聚焦新市民對重點領域的金融服務需求,出臺了關于加強服務新市民的十個方面24條惠民、利民具體舉措,以高質量、高效率的金融供給增強新市民的獲得感,推動“三農”服務再上新臺階,助力“城鎮化”建設邁向新征程,積極、精準、穩妥地為新市民提供金融服務。
深耕特色普惠信貸項目助力新市民創業就業。打造具有線上化、自動化、信用類特色的產品“組合拳”,提升新市民融資便利性;提高“快貸系列”產品的城市覆蓋范圍和可得性,為新市民創業及吸納就業提供更為及時的信貸資金;推動廠房抵押、知識產權質押、科技孵化等特色普惠貸款項目落地,加強與國擔、農擔合作,擴大政府性融資擔保對小微企業的覆蓋面;重點圍繞企業、政府機構、交易平臺、互聯網平臺、特色行業五大普惠生態鏈發展場景金融,為小微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積極參與城市更新項目緩解新市民住房困難。通過將城市更新列為房地產業務的重點領域,積極踐行新型城鎮化建設,著力解決新市民住房需求。該行將通過參與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共有產權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和城鎮老舊小區的改造工程,支持保障性住房健康持續運營,助力提升新市民的居住供給。
提升新市民住房融資便利性和均等性。及時跟進和應用各地方政府明確的新市民標準,對符合各地購房政策且具備購房能力、收入相對穩定的新市民,積極滿足合理的購房信貸需求;加快推進對購房者信用水平、房屋交易行為的智能識別,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遠程自動化、自助式的批貸、放貸和還貸流程;落實“因城施策”原則,合理確定符合購房條件新市民首套住房按揭貸款的標準。
推動新市民生活消費的用卡便利和融資便捷。重點面向城市職場新白領、一線藍領、應屆畢業生等特定新市民群體,發行專屬信用卡,同時,聯合青年群體較集中的網絡購物平臺,為新市民信用卡客戶推出權益禮包、提供購物特權;針對新市民在進城、落戶過渡階段的差異化金融需求,發揮線上融資優勢,合理提供消費信貸產品。
推出保障型金融服務護航新市民工資支付和資金安全。發揮農民工工資保函業務在工程建設領域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的功能和優勢,確保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設置一對多的賬戶管理和支付結算模式,保障騎手、貨車司機等靈活用工的新就業形態市民獲得勞動所得的時效性和便利性;運用交易資金托管功能,在房屋交易、教育培訓等行業,保障新市民在置業、教育過程中的資金安全。
踐行新市民融資交易的利率優惠和費用減免。加強對普惠貸款定價機制的頂層管理和考核監控,建立常態化的收費檢查機制,嚴防誤收費、嚴禁亂收費,推出無還本續貸功能,通過展期和靈活設置還款期限等方式,緩解還款壓力,有效降低新市民創業融資成本;定制發行農民工“眾匠”主題卡等卡種,提供包括減免工本費、掛失費、手續費等在內的五大優惠政策。
為新市民提供養老保障和普惠理財。重點打造“1元理財”“水電燃無憂保險”等普惠型理財和保險產品;創新發行更多符合新市民特征的養老理財產品,助力新市民實現老有所依的愿望;面向無社保的新市民,提供商業養老年金和醫療重疾保障,降低新市民的疾病和養老風險。
促進新市民繳費服務的便捷性和高效性。發揮“光大云繳費”作為全國領先的開放便民繳費平臺優勢,通過技術創新、項目擴容,加大平臺輸出,優化流程體驗,大力發展社保、教育、物業、醫療、養老等行業的繳費服務,適應新市民流動性強的就業特點和生活需求,提升新市民獲得繳費服務的便利性。
加強內外合作滿足新市民復合型金融需求。做好與財政、社保的對接服務,積極參與農民工工資保證金賬戶系統建設,推動農民工工資代發和保證金專戶業務實施,落地發行第三代社保卡,為新市民養老金等政府補貼發放提供便利;與人行征信中心合作,開展個人信用報告無紙化查詢服務。
助力新市民金融知識普及和金融風險防范能力提升。以“2022·陽光消保溫暖守護”金融消費者教育宣傳活動為載體,通過送金融知識進社區、進學校、進工廠等方式,做好新市民金融知識普及教育;開展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活動,助力新市民增強防騙反詐、防范非法集資能力;暢通新市民投訴渠道、完善糾紛多元化解機制,通過第三方機構調解、中立評估等方式高效而妥善地處置消費糾紛,切實維護新市民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丁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