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世界矚目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習近平同志發表了重要講話并乘車檢閱部隊,接著開始盛大的閱兵分列式。當我從電視屏幕上看到那震撼人心的宏大場面,心潮澎湃,感慨萬千,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這場閱兵超越了常規的軍事檢閱,既是對歷史的致敬,又是中國國防力量和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現;既是一場氣勢恢宏的軍事盛典,又是一堂發人深省的愛國主義教育課。閱兵的意義遠遠超出隊列行進和武器展示本身,給我們帶來多層次的深刻感悟。
閱兵場弘揚“中國精神”
首先令人震撼的是整齊劃一和氣勢恢宏的徒步方隊。官兵們威武雄壯、步伐鏗鏘有力,以無與倫比的高昂斗志和排山倒海的英雄氣勢,向世人顯示出所向無敵、壓倒一切的力量。他們展現的嚴明紀律、過硬作風、崇高理想和獻身精神,正是對“中國精神"的集中詮釋。閱兵場上的英姿背后,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付出,是嚴格訓練結出的豐碩成果。據報道,在這次閱兵訓練中,科技手段與傳統訓練方法相結合。激光測距儀不斷掃描,A1動作捕捉系統實時校準每個動作的角度與力度。閱兵方隊的嚴苛訓練以中國儀仗隊作為標桿。中國儀仗隊在國際舞臺上赫赫有名,今年5月在莫斯科紅場閱兵,102名中國官兵以3毫米誤差完成441步零失誤行進,被俄方稱為“最整齊的方隊"。這次參與徒步方隊閱兵的官兵追求的是每步步幅75厘米、誤差不超過3亳米的極致標準。這背后是極其艱苦的訓練,徒步方隊的戰士平均每人磨破37雙皮鞋,女兵方隊戰士腳掌的血泡層層堆積,儀仗隊擎旗手為達到步幅標準,綁沙袋加訓至膝蓋積液。訓練中官兵們頂著暴曬和壓力,用最佳成效展示中國軍人形象。從訓練場上的汗水到閱兵場上的英姿,充分體現出新時代中國軍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崇高精神境界。13個徒步方隊代表了我軍現有建制的各個軍兵種力量,方隊人員來自前身為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聯、華南游擊隊等單位官兵以及抗日根據地所在省份的民兵,體現出對革命傳統的繼承和弘揚。戰旗方隊遴選具有典型意義的旗幟,代表的是浴血于抗日烽火中的功勛榮譽,由所在單位官兵擎旗受閱,寓意著偉大的抗戰精神接續傳承,人民軍隊無畏艱難、奮勇前進。閱兵場是激勵奮斗精神的動力,能夠激勵各行各業的人們在自己的崗位上恪盡職守,追求卓越,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它告訴我們,國家的強大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努力奮斗,新時代更要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讓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代代相傳。
閱兵場展示科技強軍成果
這次閱兵是大國重器的集中展示,參閱的眾多新型武器裝備中首次亮相的占比很大,部分陸海空基戰略重器、高超精打、無人和反無人裝備首次對外展示。從地面裝備到空中梯隊,全面展示出中國國防科技的最新成果,展現出我軍現代化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近些年來,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我軍的武器裝備取得了飛躍式發展。閱兵場上眾多新型裝備亮相,全部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標志著關鍵軍事技術與工業制造能力已實現完全自主可控。更值得關注的是,展出的裝備主體己是以第四代裝備為主力,并呈現出從“單兵利器"向系統化協同作戰模塊的轉型。這次裝備方隊的編組方式也打破了傳統軍種界限,按照實戰化聯合編組的原則,劃分為陸上作戰、海上作戰、防空反導、信息作戰、無人作戰、后裝保障以及戰略打擊等七大作戰模塊,進行體系化作戰的展示。本次受閱的空中梯隊涵蓋我軍聯合作戰主體空中力量,陸、海、空軍戰機以強大陣容低空飛過天安門廣場。殲20隱形戰機首次以8機編隊亮相,規模前所未有。更引人注目的是灰色涂裝的殲一35隱形戰機,這是我國自行研發生產領先于世界的第六代戰機。空中梯隊不僅多型新機首次亮相閱兵場,而且以作戰體系編成,以模塊化、系統化編組,展示空中聯合作戰體系。這次閱兵的編成表明我軍建設和訓練重點己從單一武器平臺性能提升轉向了網絡化體系作戰能力的構建。閱兵中無人作戰與智能化、網絡電子戰、超高聲速武器、反衛星系統以及5G軍事化應用等新質新域作戰力量成建制、成體系地亮相,充分展示我軍制勝現代戰爭的強大能力。
閱兵場記錄國家跨越式發展歷程
回顧我國建國后的閱兵歷史,我們清晰地感受到國家從貧弱到強大的艱辛歷程。1949年開國大典時,我們只有17架飛機,因為數量太少,周恩來總理只能下令讓飛機飛完后繞個圈再飛一遍。那時,在每一個中國人都有共同的感受:我們的國家太貧弱了!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業基礎幾乎為零,連一輛像樣的汽車都造不出來。那時的閱兵,受閱部隊的裝備十分簡陋,不乏從戰場上繳獲來的“萬國牌"武器。步兵方陣步伐雖然整齊有序,但是難以掩蓋裝備簡陋的事實。閱兵背后彰顯的是國家實力。1949年開國大典時,全國僅有2萬公里鐵路,那時全國人均壽命只有35歲,文盲率高達80%。經過數十年的奮斗,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我國的經濟總量從1952年的679億元,躍升至2024年超過130萬億。高速鐵路運營里程從零增長到4、7萬公里,覆蓋全國。5G基站遍布城鄉,數字經濟全球領先。人均壽命超過78歲,文盲率降至2、7%。國家實力的增強,為國防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和技術基礎。從“萬國造"到“中國造",從“小米加步槍"到信息化作戰體系,閱兵場上的變化,清晰的記錄了中國從一個積貧積弱國家邁向世界科技強國和工業強國的足跡。閱兵場上的鏗鏘步伐和鋼鐵洪流,不僅是軍隊現代化建設的縮影,更是我國綜合國力跨越式發展的注腳。
通過觀看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儀式,在受到強烈震撼的同時,也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和感悟。
感悟之一:勝利來之不易。此次閱兵選擇在抗戰勝利8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舉行,旨在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并向世界宣示中國珍愛和平、維護正義的堅定決心,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意志,維護世界和平安寧的強大能力。紀念抗戰勝利,目的是讓我們不要忘記當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的罪惡歷史,不要忘記中國人民曾經遭受過的屈辱和痛苦,不要忘記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戰歷程。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爭,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斗爭。中國人民以血肉之軀戰強敵、以前仆后繼赴國難,付出了超過3500萬人傷亡的巨大代價,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紀念大會邀請大陸健在的國共兩黨抗戰老兵、我黨我軍和國民黨抗日英烈后代以及抗戰支前模范代表等人員觀看閱兵,充分表明對為國家流血犧牲的抗戰老兵們的崇高敬意。己經在世不多的抗戰老兵,是抗戰歷史的親歷者和創造者。他們用蒼蒼白發和莊嚴軍禮,無聲地訴說著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他們代表了民族的脊梁,提醒我們今天的和平與繁榮,是建立在無數先輩們的巨大犧牲與奉獻之上的,是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紀念抗戰,是為了教育后人知道勝利來之不易,更加珍愛和平。當今國際形勢變亂交織,和平赤字有增無減。日本國內始終存在著企圖否認侵略、美化侵略、歪曲篡改歷,甚至為戰爭罪犯翻案招魂的勢力,軍國主義隨時可能死灰復燃。在這種背景下,“九三"閱兵敲響警鐘,告誡我們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珍貴,對戰爭的警惕一刻都不能放松!我們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
感悟之二:和平需要實力守護。閱兵不僅是先進武器裝備的展示,更是向國內外展示實力的舞臺。它展示的軍容之盛、國力之強,能極大地激發國民的愛國熱和民族自信心。近百年來,中國人民飽受列強侵害之苦,深知和平的珍貴。和平不是憑空而來,國力強大才是和平的底氣,安寧需要實力守護。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國強方能兵強,兵強則能國安。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證明,弱國沒有地位,落后必然挨打。當年八國聯軍只所以能從沿海突破、長驅直入打到北京,日本一個彈丸小國只所以能夠侵占大半個中國領土,根本原因是政府腐敗、國力貧弱、科技落后。這次閱兵是展示國家綜合實力,特別是國防現代化成果的窗口。閱兵展示出“中國制造"的硬實力,從東風系列戰略導彈到新型戰機、無人機,充分顯示了中國國防科技工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雄厚底蘊。這些“國之重器”,是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盾牌。展示強大是為了讓大家知道和平背后的代價,今天的安穩不是大風刮來的,更不是白白得來的。閱兵讓國人真切地感受到國家的發展和強大,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對和平生活的自信。閱兵對外展示實力,也蘊含著清晰的戰略意圖,以一種透明的方式,向世界特別是潛在的戰略對手展示中國的軍事能力。通過公開展示我們的戰略威懾力量,表明中國有足夠的實力捍衛國家安全和利益,以降低戰略誤判。中國通過閱兵向世界宣告,我們珍愛和平,但也不畏懼挑戰。維護和平不僅僅依靠善意,需要有強大而可靠的威懾能力作為后盾。通過展示強大的饑肉,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從而更好的維護和平。這次閱兵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參加閱兵的外賓陣容強大。俄羅斯總統普京等26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出席紀念大會和觀看閱兵,再一次彰顯出我國的大國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世界矚目中國力量。
感悟之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實現民族復興的根本保證。舊中國積貧積弱、倍受侵略,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家和民族四分五裂,缺乏凝聚力。毛澤東同志在《論持久戰》中指出:“日本敢于欺負我們,主要原因在于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擔負起民族復興大任,在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挺身而出,吹響了救國存亡號角。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凝聚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同仇敵愾的抗戰意志,挺起了民族精神的脊梁,匯集成浩浩蕩蕩的抗日洪流。中國共產黨堅持全面抗戰路線,維護抗戰大局,制定正確戰略,開辟敵后戰場,成為堅持抗戰的中堅力量。黨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引領著奪取戰爭勝利的正確方向,經過“一寸土地一寸血"的英勇抗戰,終于趕走了日本侵略者,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掠奪和奴役的歷史。全國解放后,黨又帶領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強起來的巨大變化。從建國初期的一窮二白到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百姓缺衣少食、流離失所到全面建成小康,邁上了建設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歷史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就沒有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堅持黨的領導是中華民族的根本所在、命運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九三"大閱兵,是對全民族進行的一次最生動實際的愛黨愛國教育。全國乃至全球華人聚焦天安門廣場,一種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油然而生。它將億萬中華兒女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閱兵極大地鼓舞了人心、振奮了精神,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萬眾一心向前進!這正是閱兵的重大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