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集郵迷,但耳濡目染集郵愛好者朋友那種入迷的情景,學到一些關于“方寸天地”的事,郵票的背后竟有如此豐富的知識。
有一次,看到了《中國歷代名樓》的郵票。目睹蓬萊閣、黃鶴樓、滕王閣、岳陽樓的建筑風采,不由得勾起我旅游及閱讀詩文的回憶。
觀光青島煙臺時,來到蓬萊閣,終于實現了游覽仙境的愿望。登上山巔,站在古建群里,遠眺海天一色的景象。耳聞到“八仙過海”的傳說,給閣蒙上一層神話色彩,感受千年古閣的魅力,遺憾的是,沒有出現海市蜃樓的奇觀,未能遂愿,好在詩文讓我補上這一課。蘇軾筆下的《海市》壯美景象令人神往:“茫茫東海波連天,天邊大邑如山川”“相傳仙子海上住,樓臺金碧飄云煙”。我想,所謂仙境,是人們對美好事物追求的表達而已。
黃鶴樓,長江行旅游線中重點景區。導游引導我們登樓,俯瞰江水滔滔,三鎮鼎立,蔚為壯觀。展廳展出不同時期的黃鶴樓模型,告訴人們:當今該樓乃1985年重修之樓。李白膾炙人口的詩篇鐫刻展館:“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描述的意境開闊春意濃,惜別友人情意深,遙看江中遠去的船只,思緒萬千,為祖國的壯麗山河而自豪,為友人間的真情厚誼而感動。
滕王閣 不由得想起25歲的王勃即席寫下的駢文《滕王閣序》。文中贊頌閣所在地一一南昌“物華天寶”“人杰地靈”。雅集時,“高朋滿座”“勝友如云”。閣之建筑華麗“飛閣流丹”“桂殿蘭宮”。環顧四周景色,“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此時,他嘆惜自己“一介書生”“時運不濟”“命途多舛”,但“老當益壯”“窮且益堅,不墜青云志”,表達了報國之情。在這篇華彩詩章中竟獨創或引用如此多個多的成語及經典詩句,不得不讓人欽佩這位初唐四杰之一的文學素養。尤其在懷才不遇的情況之下,有如此的家國情懷,是難能可貴的。
4張郵票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岳陽樓。因《岳陽樓記》已編入語文教材,而作者范仲淹更是我景仰的,他的雕像在蘇州火車站歷史名人雕像群中處C位。且看這座國保單位,巍然屹立于湖南洞庭湖畔,斗拱飛檐,雕梁畫棟,古代被詩人稱之“從來洞庭湖,都在岳陽樓”。《岳陽樓記》描繪樓之大觀:“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氣象萬千”,時而“滿目蕭然”,時而“春和景明”,觸景生情,或“感極而悲”,或“其喜洋洋”。可貴的是,他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種先憂后樂的思想,表達了可貴的憂國憂民的情懷,亦啟示我們在生活中應把憂慮化為動力。
集郵時,以郵票為媒,研讀詩文,舉步登臨,互為深化,相得益彰,豈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