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意場上,想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打造出好的商業模式,關鍵就在于把產品做好、項目干漂亮,做人要靠譜。那就是讓產品、作品、人品來說話。
在吳江,有一位企業家,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三品”的內涵和真諦。
他就是吳江順泰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建明。
產品:提升核心競爭力
說起周建明的產品,先要從他的人生經歷說起。
1978年7月,18歲的周建明高中畢業。他和眾多的學子一樣,參加了高考,但不幸名落孫山。然而在那個時代,擁有高中畢業文憑的年輕人算得上是“香餑餑”。身材挺拔、長相英俊的周建明被招聘到吳江縣委掃盲工作隊,負責整理資料,撰寫信息與通訊報道等。雖然干的是“打雜”活,但周建明腳踏實地,一絲不茍,表現非常出色。后來他回到家鄉梅堰鎮,被安排到一家事業單位工作,負責共青團與單位“三產”工作,不久還兼任鎮團委副書記。在周建明面前,美好的未來在向他招手。
但到了1987年12月,周建明的人生之舟調轉了航向。這源于他的一次建房經歷。那年,他看到周邊的人家紛紛建起了新樓房,心頭一熱,也在老宅基地上建了三樓三底的兩層樓房。等到樓房竣工,周建明竟然沒有一點喜悅,原來他花了二萬多元的建房款,一半是借的。而他當時每月只有60多元工資,這樣的收入,何時才能還清欠債呀?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周建明要尋找新的出路,于是他毅然辭職,于1988年元月,他和哥哥來到綢都盛澤鎮,在商潮涌動的東方絲綢市場開了一家門市部,開啟了充滿艱辛的創業之旅。那年頭,社會上流行很勵志的一首歌——《愛拼才會贏》。周建明不僅會唱,而且身體力行。每天他騎行30多公里往返于鄉下梅堰老家和絲綢重鎮盛澤之間,早出晚歸,風雨無阻。
在盛澤,周建明雖然開設了門市部,但他沒有等客上門,而是主動出擊,摸清客戶的需求,隨后有的放矢在蘇州東吳等幾家國營絲織廠采購貨源。到了年底,經營有方的周建明賺到了第一桶金。他不僅還清了欠債,還積聚了第一筆原始積累。為了方便出行,他將自行車換成了南京玉河牌輕便摩托車。
周建明大展宏圖,業務越做越大。到了1996年,他所在的公司僅上繳稅收就達幾十萬元。口袋里有了錢,周建明毫不猶豫花了20萬元購了一輛桑塔納轎車。那個年代,20萬元可以在盛澤買一幢比較高檔的別墅了。
開上便捷的桑塔納轎車,周建明的業務也駛入了快車道,業務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1999年,周建明在老家看到一家瀕臨倒閉的村辦企業,當即收購下來。他招兵買馬,投了好幾百萬元引進新設備,第二年春就投入了生產。從此,在紡織行業打拼多年的周建明真正有了屬于自己的企業。
經過幾年的資金積累后,周建明憑借著敏銳的洞察力,不斷拓展業務,謀劃更宏偉的藍圖。2008年春,他和朋友陸火良合作,開始進軍房地產,在平望、橫扇等推出書香苑、水韻名家、賓江名苑等樓盤。由于這些樓盤位置獨特,質量上乘,一竣工就銷售一空。
周建明事業逐漸做大。2009年年底,為擴大再生產,他在平望鶯湖工業園購買37畝土地,投資建造了一家36000平方米車間的新廠。2011年春,他添置了先進的日本豐田噴氣織機與前道設備,引進國內先進紡織設備及技術人才,不斷推出高端前沿新產品。
在商場如戰場的紡織業,周建明如何闖出新的天地呢?他帶領一班人加大投入,進行技術創新,改進生產工藝,研發棉感仿記憶、仿記憶、400T超薄尼絲紡等透氣透濕防曬新型面料。這些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品受到了國內波司登、雅鹿等眾多著名品牌的客戶青睞,為企業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2018年至2019年,在紡織行業沉浮30年的周建明,他經營的企業及貿易公司銷售額一度超過了1億元,廠區內上交年總稅額超500萬元,企業效益及稅收上交額位居鎮開發區中小織造企業的前列,受到了鎮政府的獎勵。
作品:著書立說揚文化
周建明在商海取得成功,一如他業余打乒乓一樣,左右開弓,揮灑自如;又如他業余愛好書法,筆走龍蛇,沉穩內斂,從容不迫。
周建明無疑是個多面手。按理說,作為企業家,他的作品就是他銷給客戶的商品。但周建明的作品與商品表面上似乎無關,但他讓人家感受最深的是,他除了精于書法之道,更多的是他頻頻推出的文學作品讓眾多的朋友為之驚嘆不已,由此,無形中為他加分不少。
周建明和文學結緣由來已久。他18歲高中畢業后進入機關工作,工作之余,他大量閱讀文學作品,養成了寫作愛好。2005年,一位民革黨員汪晨燁看見他的文章經常在報紙副刊上發表,就介紹他認識作家金華,之后馬上申請并順利加入了吳江作家協會。
加入吳江作家協會后,周建明更加努力,所發的文章也更多了。2015年,他順利加入了蘇州市作家協會。
周建明不斷上新臺階。他的作品在《中國婦女報》《團結報》《中華工商時報》《散文百家》《今古傳奇》《新華日報》《揚子晚報》《江南時報》《書法導報》《書法報》《江蘇民革》《蘇州日報》《姑蘇晚報》《蘇州政協》《吳江政協》《吳江日報》《吳江文學》等報刊頻頻亮相。
2017年11月,周建明第一本散文集出版發行,取書名《那些感情的實話》,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11月18日,吳江作家協會舉辦了《那些感情的實話》新書首發暨閱讀分享會,在吳江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周建明的新書出版后,他的筆頭更勤了,作品獲獎的檔次越來越高。2018年,周建明參加民革中央舉辦的改革開放40周年征文,在眾多的征文中一舉榮獲了全國“二等獎”。
2019年,周建明更上一層樓。他加入江蘇省作家協會,并赴南京接受省作協的專業培訓。
從一個普通的農民,成為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周建明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白天忙于公司事務,寫作常常靠晚上進行。很多時候他從凌晨4點開始。但周建明以此為樂,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一篇又一篇的文章。
但周建明沒有滿足,他看到新媒體蓬勃發展也躍躍欲試。2022年4月21日,他在揚子晚報“紫牛新聞”紫牛號發表了第一篇文章《品味平望》,從此一發不可收。在編輯的鼓勵下,他推出了“享受人生”專欄。該專欄成了他自由翱翔的一方新天地。半年多時間,他就發表文章90多篇。很多文章被各種媒體轉載,其中19篇被《人民日報》“人民號”轉載,57篇被“今日頭條”轉載,13篇被《學習強國》號轉載。2023年4月,他獲得了2022年度揚子晚報“紫牛新聞”紫牛號個人號10強排榜第四名。
值得一提的是,一腔熱血的周建明,傾心于家鄉的變化,創作了大量以吳江、平望為內容的文章。他交友廣泛,就此他撰寫了不少書友、文友、親友的文章,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在吳江文學界,大家都知道,周建明是個寫作快手、能手。
2023年7月,中共吳江區委宣傳部、文聯,中共安陽市委宣傳部主辦的“絲綢之路遇見甲骨文——中華文化探源采風”活動。他代表吳江作家協會參加,但他變身隨團“記者”,及時寫下了大量生動的文章。這些文章除了在他的“享受人生”專欄推出,還在“吳江文藝公眾號”上連續發表。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2024年新年伊始,周建明又一次摘下甜蜜的果實——他的又一部由80篇散文,共30萬字組成的散文集《撫慰——我的人生筆記》出版。1月12日,由吳江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吳江區作家協會承辦的《撫慰——我的人生筆記》首發式隆重舉行。
周建明的喜事接踵而至。2024年7月,他又在紫牛號2024年上半年度個人號20強榜單中榮獲第三名。9月15日,在“紫牛新聞,無遠弗屆”揚子晚報紫牛新聞上線5周年暨紫牛新聞7.0版升級啟動儀式上,周建明上臺領獎并作為獲獎者唯一代表發言。會后,揚子晚報推出整版報道了此次活動的盛況。
周建明文學創作碩果累累,很多人既佩服,又擔心。他如此傾心于文學創作,會影響他的事業嗎?會不會存在寫作和實業經營之間產生沖突或矛盾?
針對不少人的疑慮,周建明是這么說的:“我覺得兩者是一種互補關系,文學是很‘清純’的,文學毫無銅臭味,它是美好的精神食糧。如果非要說實業與文學之間的相同之處,那就是,無論是要做好實業,還是要寫好文章,兩者都離不開一種執著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這方面兩者是完全一致的。”
周建明對文學的摯愛和貢獻讓熟悉他的朋友敬佩不已。
2024年,創立于1986年的平望鶯湖文學社面臨換屆。周建明眾望所歸,被大家推薦為鶯湖文學社社長。周建明一上任,就在“吳江文學公眾號”和平望鎮政府打造的“平波臺公眾號”上定期推出“鶯湖文學社社員作品專欄”。與此同時,他組織鶯湖文學社和兄弟文學社開展交流活動,前往杭州參觀浙江文學館、浙江博物館、郁達夫故居等地進行采風交流活動,受到了社員的歡迎。
周建明用激情擁抱文學,以自己的行動傳遞文學的力量,同時也溫暖著地方文學愛好者。
人品:履職為民求實效
作為成功的企業家,周建明卻沒有商人常有的銅臭味。是的,誰讓他是江蘇省農民讀書明星、蘇州市百佳文明市民標兵、吳江區“十大最美家庭”提名獎等榮譽的獲得者呢!在大家的印象中,周建明儒雅、豁達,以一顆真誠的心,默默做著許多奉獻社會的好事。
說起來,讓周建明自豪的是,他從2007年就當選吳江區第十三屆政協委員,后來又連續當選十四、十五、十六屆吳江區政協委員。
周建明踏上政協的舞臺后,善于觀察、勤于思考,他經常主動與群眾溝通、交流,掌握第一手資料與數據。近20年來,他與民革吳江總支部撰寫集體提案及個人提案50多個。這些提案大多關乎社會民生,如開通鄉村公交車、改造年久失修老街弄堂、村莊環境衛生整治、清理“黑摩的”、扶持培養農村青年人才、切實加強小區物業管理等榮獲了年度區優秀或重點提案,并多次作為區工商聯代表作年度大會發言。
2018年,周建明被推薦為平望瀾溪塘河長。他通過日常的巡護,將發現的一些問題,通過提交提案、撰寫社情民意等方式,與相關部門溝通,讓承辦部門感覺到有信服力,將河湖管理工作做實、做到位。
2019年1月,平望總商會由平望、梅堰兩個商會攜手融合成立的,周建明當選為秘書長。他配合會長,抓黨建、強組織、建體系,辦實事、爭作為,各項工作齊頭并進。后來,總商會一舉榮獲全國“四好”商會稱號,成為全區所有基層商會爭相學習的標兵和楷模。由此,周建明獲得了吳江區基層商會優秀秘書長的榮譽。
2024年以來,在吳江區政協、平望政協工委領導的支持下,由周建明牽頭,成立了由8名政協委員組成的平望紡織特色委員工作室。工作室成立后,通過企業相互學習交流、政策宣傳指導、協商議事解難題等形式,讓平望紡織企業彼此合作,共享資源。同時,以工作室輻射全鎮更多企業,以點帶面,逐漸形成一個產業集群,推動平望紡織產業提檔升級。
作為多年的政協委員,周建明對參政議政工作不遺余力,對公益事業同樣出手大方。
周建明看到吳江的書法家缺乏作品展示的場所,他當即在辦公樓的六樓建起了吳江書法家作品陳列室;他看到吳江的作家費用緊張,多次出資組織采風或年會活動,毫無怨言。
2013年,經過平望鎮平安村老百姓的推薦,周建明當選該村扶貧幫困共富基金會第一屆理事長。知情者知道,那年,周建明遭受人生中的挫折。他為一位朋友、一位親戚擔保兩筆大額貸款。但兩人均商場失利,無力歸還大額貸款。周建明變成了還貸的責任人。在巨大的壓力面前,周建明一頭烏黑的頭發一夜間像鬼剃頭一樣突然掉落下來。但他沒有退縮,變賣了家產,再多方籌集資金,最終如期還清巨額貸款。
周建明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替別人還清了巨額貸款,自己手上的資金變得緊張了。但周建明自從當選平安村扶貧幫困共富基金會理事長后,他擠出資金,積極參與村里的公益事業。在他的努力下,他為村里出資修建了6條大大小小的道路。每年扶持貧困大學生及社會奉獻累計捐款達200多萬元。
用真情回報社會,是周建明為人之道。2023年8月,他看到吳江區消防大隊平望中隊的官兵烈日下訓練,非常感動,當即慷慨解囊送去29床夏天用的蠶絲涼被及夏令用品。
歲月如歌,時光璀璨。周建明以自己的行動踐行了履職承諾,展現了新時代政協委員的風采。在未來的道路上,周建明將繼續秉持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社會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