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 春水滿江南,三月多芳草。2月20日,來自全國各地書畫界人士楊順龍、譚卓、高卓敏、朱桂琴、丁正和等撥冗蒞臨揚州,在迎賓畫廊參加由揚州瘦西湖旅游度假投資管理集團、揚州市國畫院、揚州市美術館主辦的題為《問道》楊麟山水畫作品展。
現場研討交流氣氛熱烈,與會嘉賓認為,楊麟的繪畫藝術以南北融合的山水風格為核心,既扎根于揚州深厚的文化傳統,又通過創新拓展了國畫的表達維度。他的作品不僅是對自然的摹寫,更是對文化精神與時代審美的深刻詮釋,體現了揚州畫派“繼承與創新并重”的藝術特質。作為揚州國畫院院長,楊麟在任期間推動畫院成為江蘇畫壇的中堅力量。他注重人才培養,倡導學術交流,使揚州畫院的山水、花鳥、人物畫整體實力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僅次于南京,成為全國矚目的藝術群體。他的個人創作風格也影響了后輩畫家,促進了揚州傳統繪畫的傳承與發展。
首先,楊麟作為揚州市國畫院的重要畫家及前院長,繪畫藝術具有融貫南北的山水畫風格。其山水畫以“渾茫”為美學追求,融合南北畫派的精髓。他既汲取北方山水的雄渾蒼勁,又融入江南水墨的溫潤靈動,形成了獨特的“渾茫”意境。其作品注重對自然景物的深刻觀察與提煉,通過筆墨的虛實結合,營造出幽深靜謐的畫面氛圍。例如,《融貫南北寫渾茫》一文提到其畫作“景幽境深,妙契自然”,展現了他在南北風格融合上的探索。
其次,體現了深厚的傳統根基與創新意識。作為揚州國畫院的代表畫家,楊麟深受揚州畫派傳統影響,注重筆墨的傳承與創新。他不僅繼承了中國畫“道藝合一”的藝術精神,強調“以畫載道”的文人傳統,還在技法上嘗試將工筆與寫意結合。例如,他借鑒海派繪畫的妍麗色彩,同時在山水構圖中融入現代審美元素,形成工細與潑墨并重的表現手法。
第三,彰顯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統一。楊麟的創作常以自然山水為載體,融入人文哲思。他的作品不僅追求形似,更注重意境與氣韻的表達,體現了中國畫“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核心理念。例如,其畫展“問道”以山水為媒介,探索自然與人文精神的對話,展現了畫家對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的思考。
在展覽現場,大家感受到了楊麟作品的“山川個性,風物情韻”。楊麟的山水畫淋漓盡致,詩意盎然。在藝術的浩渺星河中,總有一些作品能瞬間抓住人心,參觀《問道》楊麟先生的山水畫展,便是如此感受。楊先生坦言,辦此畫展,不搞開幕式,不搞閉幕式,不印宣傳單,不請領導站臺,一切以作品來說話。
這是當下書畫展中的一股清流,體現了畫家的自信和底氣,體現了畫家的傲骨和力量,這樣的不媚俗,在眼下的藝術界是少有的,讓人敬佩!
展卷而觀,只見那山水間涌動著雄渾之氣,仿佛能聽見歲月的風在山巒間呼嘯。每一處皴法,都似是楊先生以歲月為筆,飽蘸滄桑與閱歷的精心勾勒。峰巒巍峨,形態各異,有的如利劍直插云霄,有的似巨人沉穩佇立,盡顯山河的磅礴氣勢。
畫面布局精妙,疏密得當,既有高山大川的壯美,又有溪流潺潺的靈動。墨色運用更是一絕,濃淡相宜,層次豐富,將山水的神韻展現得淋漓盡致。那一抹濃重的墨色,似是沉積了歲月的厚重;那淡淡的留白,又給人以無盡的遐想空間,宛如云霧繚繞,神秘而美妙。
楊先生的筆觸老辣而精湛,每一筆都充滿了力量與情感。他以嫻熟的技法,將自然之美與內心的感悟完美融合,讓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山水間的寧靜與悠遠。
這些山水畫,不僅僅是一幅作品,更是楊先生一生藝術追求的結晶,是歲月沉淀后的精彩綻放,值得細細品味,久久珍藏。
本次展覽將持續到至3月1日。
楊麟,揚州市國畫院原院長,字可石,1941年生。甘肅省蘭州市人,漢族,一級美術師,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美術系。江蘇省揚州市國畫院任職,揚州市美協原主席,作品先后參加第七屆、第八屆中國美術展,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家。作品被編入《中國現代美術家》《當代中國美術家》等詞典和辭書,出版有《楊麟作品集》《楊麟作品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