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獎高手匠心撰聯 展現江蘇城市文化魅力
江南時報訊 從家門到地鐵,楹聯以多樣的張貼形式連接著百姓與生活, 2024“龍騰神州”江蘇六城地鐵掛春聯正在火熱征集中,眾多楹聯愛好者躍躍欲試,精心創作。來自江蘇揚州的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卜用可施展才華,為南京、蘇州等地撰聯,她也是對聯文化研究院副秘書長、江蘇省楹聯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當代聯壇“十秀”之一,曾獲得2016年度中國對聯創作金獎。
卜用可的作品掛于南京牛首山
“接觸楹聯是個很偶然的機會,文學論壇剛興起時,我在上面寫散文和小說,有次一位聯友發了對聯上聯,我隨手對了下聯,被他說不合律,我便在網上搜索對聯格律。當點進聯都論壇時,一下子就被對聯吸引了,我喜歡這種凝練而高雅的表達,從此一頭扎進了對聯里!”卜用可向記者分享她與楹聯結緣的故事,從2004年算起,將近二十個春秋。
“寫對聯是個耗時的事,投入時,一轉眼就好幾個小時過去了。所以,當你覺得無聊煩悶時,就寫對聯吧!沉浸其中,屏蔽煩惱。”她笑稱。
多年的用心研磨,讓卜用可的楹聯時常能在一眾作品中脫穎而出。“九萬里薰風,熙和春色千家麗;十三朝王氣,炳蔚皇都百業新。”這副對聯就在2018西安城墻掛春聯活動中被選掛于西安城門中資格最老、沿用時間最長的永寧門上。“我參加過好多屆城門掛春聯活動,這是第一次掛在永寧門上,創作時想到‘薰風’一詞,《呂氏春秋》中說,‘東南曰薰風’,先秦《南風歌》里說,‘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卜用可說。
2024“龍騰神州”江蘇六城地鐵掛春聯活動啟動后,江蘇省楹聯研究會副會長魏艷鳴第一時間將征聯啟事發到學會群和各論壇上,大家群策群力,為宣傳做足了功夫。“每年參賽者都很多,尤其這次活動,宣傳足、站點多、題材好、作品量大且優,所以,雖然我也用了心,但也不敢說一定會脫穎而出,總體算是做到了切題切事,文字也算雅馴。”
“鐵龍奮起,抖盛世雄威,疾馳中華大道;紫燕歸來,協春風雅韻,高歌上善南京。”卜用可因“中華”二字選擇南京中華門站撰聯,上聯既能用在南京,也不愧中華二字,下聯貼近地鐵、龍年、春節等元素。鐵龍對紫燕,中華對上善,大道對南京,對仗工整。
為蘇州山塘街站的創作則多了一絲旖旎,以切合蘇州城市氣質。“巨龍馳大道,使命在肩,載起一城民夢;好景煥新春,風花遍地,吹香七里山塘。”“上聯將地鐵擬人化,即地鐵帶著使命承載人民夢想,地鐵本就是惠民工程,算是虛實結合;下聯以朝氣蓬勃、鳥語花香的春天為切口,當然不能忘了主角‘七里山塘’。”卜用可介紹。
“一路生機暢,聽燕語鶯歌,喧騰畫里;三春詩意濃,鋪龍章鳳藻,燦耀江南。”無錫江南大學站的上聯通過“鶯、燕”突出春天,下聯“龍章鳳藻”則和大學相綰合。卜用可表示,江南呼應江南大學,即便跳脫出來,將下聯放到整個江南也很契合,與南京中華門站一樣,結合題目或字面來看,都是可以的,是一種創作巧思。
“南京作為六朝古都、省會城市,往古溯底蘊雄厚,往今看富庶大氣;蘇錫是典型的江南城市,也是現代化城市,繁華中處處透露著靈秀之氣。我在創作時,盡量選擇不同城市、不同亮點的站點來寫,展現江蘇城市文化的個性與自信。”
卜用可認為,楹聯與詩詞相比,它的實用性更強,更能走進現實。將楹聯和地鐵相結合,能更好地推廣楹聯、弘揚傳統民俗文化。“將地鐵的客流量化作傳統文化的流量,優美的字句、吉祥的祝福也為來往賓客帶來身心的愉悅,是一件相得益彰的事,為江蘇這個文化盛事點贊!”
(江南時報記者 錢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