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建立不良貸款形成原因常規分析機制,總結吸取經驗教訓,加強不良貸款管理,紫金農商銀行建立不良貸款公開聽證機制,經過一年多實踐,不良貸款前清后冒局面得到有效控制,貸前、貸中、貸后全流程內控制度日益完善,較好發揮了聽證會“召開一次、震懾一批、教育一片”的警示作用。至6月末,該行不良貸款率降至1.19%,達到歷史最優水平。
明確聽證要求,在機制建設上發力
一是全面推行聽證機制。該行自2022年4月起,在總行層面啟動不良貸款公開聽證機制。2023年以來,該行進一步擴大聽證范圍和覆蓋面,在總行層面和分(支)行層面分別建立不良貸款公開聽證會制度:總行層面根據不良貸款冒增集中的產品類型、業務模式以及首貸不良等情況按月召開專題會議;分(支)行轄內當月單一客戶新增五級不良貸款超過100萬元、轄內當月合計新增五級不良貸款超過500萬元以及總行和分(支)行認為有必須召開的事項時,分(支)行必須于次月召開聽證會。為將聽證會機制落到實處,總行派人列席分(支)行組織的聽證會,強化專業指導和保障支撐。二是切實發揮教育效能。通過精選典型聽證案例進行深入剖析,返檢貸前、貸中、貸后全流程,深入分析不良貸款形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該行總行層面已經組織聽證會18次對41戶不良貸款進行公開聽證,分支行層面已組織聽證會87次對122戶不良貸款進行公開聽證,較好發揮不良聽證機制的啟發教育作用。三是完善盡職免責機制。將不良聽證與不良問責聯動,區分主觀故意、未知未覺、客觀現實等情形,明確不良問責標準,進一步完善盡職免責機制,鼓勵全行在制度標準框架內積極展業。
嚴肅聽證形式,在組織支撐上聚力
一是事前精心籌劃。聽證前,對新調入五級不良、逾期欠息貸款以及貸后檢查中發現疑點的業務進行全面梳理,對不良冒增突出的經辦機構和經辦人員進行深入剖析,從業務類型、產品種類等維度精選典型案例進行公開聽證。二是事中精細組織。聽證時,按照“舉證、質證、質詢、剖析”程序,調查人員對選取的案例進行詳細介紹并指出疑點問題;經辦客戶經理及二級支行行長從客戶來源、是否上門調查、授信申報邏輯、是否面核面簽、風險補救措施、后續處置方案等角度進行自我反思;成立由審計合規、業務營銷、風險管理、財務人力等前中后臺相關條線的負責人為成員的質詢團,對業務辦理及后續管理中的具體情況提出質詢;總行行長、分管風險副行長逐一進行剖析,提出管理要求。除了對負面案例進行剖析外,該行還選取業務拓展較好、不良管控卓有成效的機構及個人進行經驗介紹,以先進典型為標桿、以反面案例為鏡鑒,運用正反兩方面典型案例為全行信貸從業人員敲響警鐘。三是事后精準跟蹤。聽證后,進行清單制管理,持續跟蹤后續風險化解進展。對貸款發放、管理、處置過程中的違法、違紀、違規、瀆職等行為嚴肅追責問責,運用于考核激勵、風險干預、不良管控、內部審計、人員培養、評優評先等領域,形成管理閉環。同時,按月形成聽證會簡報下發全行學習,對被聽證的負面典型案例進行總結剖析、匯編下發,提示關注風險點,明確合規要點。
深化結果運用,在管理提升上施力
該行對一筆或多筆貸款“解剖麻雀”進而“由點及面”剖析信貸管理的薄弱環節,并深化結果運用,從機制優化、制度建設、業務操作等層面進行整改提升。
一是重塑三查管理機制。強化貸前風險識別。嚴格執行雙人上門調查核實;對征信查詢次數、借款人工商變更、存續時間情況等進行了明確界定;嚴格執行區域政策屬地管理原則,非關聯第三方擔保不予新增授信。嚴格貸中風險把關。對接續他行、頻繁使用小額信貸資金的客戶加強審核;上線流水核查系統,合理認定借款人收入,關注第一還款來源。突出貸后風險監測。成立貸后回訪中心,采用微信小程序、短信、電話、現場三種模式相結合的方式對新發放貸款客戶進行回訪;對省聯社預警系統觸發紅色預警信號的業務、每月調入不良的業務、審計模型跑批的疑點業務等存量貸款進行專項回訪;成立貸后管理中心,對重點機構、重點人員、重點產品、重點領域等疑點業務進行風險監測,提早發現和處置風險。
二是完善信貸管理制度。制定經營機構不良貸款管控考核辦法;優化授信業務主責任人管理辦法、信貸業務流程及崗位職責管理規范、信貸業務貸后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等信貸管理制度;下發貸款交接管理規范、風險貸款授信額度終結、政府代償類貸款處置等管理方案,進一步明確信貸業務管理制度,為合規操作提供制度支撐。
三是加強業務操作督導。將客戶經理授信申報情況,財務狀況存在明顯邏輯錯誤、征信及涉訴情況明顯核實不到位、抵質押物明顯虛高、合同文本簽署明顯有誤等操作問題納入客戶經理信貸達標考核,通過考核驅動督促客戶經理合規展業;上線客戶經理畫像系統,多角度展現客戶經理業務拓展、風險防控、合規操作等展業數據,通過畫像分析對客戶經理進行前瞻性管理,將人員管理從事后向事前轉變,提升信貸管理預判性和及時性。
(王新新 馮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