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通訊員 余麗莎 記者 王琦)10月27日,南京江北新區管理委員會科技創新局與中國經濟信息社聯合發布書籍《創新的熱土——南京江北新區打造“創新強磁場”》。該書聚焦江北新區成立五年來的創新實踐,先后調研了3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產業發展平臺等創新主體以及10余位行業專家、企業代表,以理論與案例相結合的形式完成編寫,旨在對江北新區的發展路徑進行總結與展望,為國家級新區深化改革創新,走好高質量發展道路,提供借鑒。
據該書介紹,南京江北新區萌芽于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規劃,起步于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成長于社會主義現代化試點,升級于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全國第13個、江蘇省唯一的國家級新區。江北新區自誕生起,就承載了從國家到區域發展的多重使命,這些使命只能通過創新和試驗去實現。
南京江北新區設立后,牢牢把握國家賦予的“三區一平臺”戰略使命和“兩城一中心”產業發展定位,始終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走出了一條集聚全球高端資源、提升科技創新原創力,深化“兩落地一融合”、增強科技創新貢獻力,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壯大科技創新支撐力,探索制度創新突破、激發科技創新內生力,突出政府服務意識、完善服務支撐力的江北特色創新路徑。同時,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也歷練出了“勇于探索、創新實干、放眼國際、勇挑擔當、甘于奉獻”的江北創新精神。
據了解,成立5年來,南京江北新區創新指數持續提升,吸引了清華、北大、南大等幾十所名校、近百個科技創新平臺和工程技術中心的高端人才流入,培育各類高層次人才2000余人,其中諾貝爾獎獲得者2人、中外院士58人、科技頂尖專家35名、創新型企業家百余名。江蘇省產業研究院總院入駐新區,累計備案新型研發機構61家,目前高企總數已攀升至779家。“芯片之城”,已集聚集成電路企業400余家,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8%,預計全年產業規模將突破500億元。“基因之城”,目前已落戶800余家大健康產業鏈企業,今年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3.2%,全年將實現千億級產業規模。“新金融中心”,已集聚各類新金融企業700余家,500億規模的先進制造業國家大基金、國投創新基金、達泰基金等400余支基金紛紛落地,帶動了5000億資本規模,為新區的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在聚焦厚植創新熱土,打造“創新強磁場”的基礎上,江北新區高質量發展路徑越走越實,綜合競爭力與國際化營商環境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地區生產總值凈增1300億元。目前,江北新區已取得了全國19個國家級新區中位于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之后的第二梯隊的好成績,并在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發揮消費的拉動作用、利用外資、財政聚力增效方法和商事制度改革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較好地完成了國家賦予的時代任務。
發布會上,科技創新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江北新區在過去五年里的創新發展歷程及取得的成績。中國經濟信息社江蘇中心、省社會科學院研究人員現場分享了對《創新的熱土——南京江北新區打造“創新強磁場”》這本書的寫作、出版體會。新型研發機構代表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智能制造技術研究所負責人介紹了研究所在新區各項支持創新的政策扶持下取得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