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蛇年春聯文化——
在傳統創新間綻放璀璨光芒
當冬日漸漸有了一絲暖意,當歲末的鐘聲悠揚敲響,中國人一年中最熱鬧、最喜慶的節日在萬眾期盼中翩然來臨。
2024年12月,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從此,春節從中華兒女的習俗成為全人類共賞的文化瑰寶。此次春節申遺,作為春節文化符號的春聯與諸多年俗一起打包入選,不僅彰顯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也讓今年的春聯文化更加令人矚目。
杏花春雨屬江南。這里,是流淌著不盡聯韻詩情的地方,也是“對聯天子”朱元璋昔年大力推廣春聯之處。在楹聯文化強省江蘇,楹聯人和方方面面熱愛支持傳統文化的人們,深耕這一片文化積淀深厚的熱土,迎來萬紫千紅。如今的春聯,不僅貼在家門口,還成為向各類勞動者群體送上的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更走向了更廣闊的空間。新內容、新載體、新表現形式、新傳播渠道、新寓意、民俗中又衍生的新民俗……層出不窮的春聯“新玩法”,讓這個古老傳統的春聯習俗煥發出新的無限生機和活力,在今年的江蘇大地上綻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惠民文化,最惠基層——
江蘇各地書春送福謀劃細、行動實、開展早、范圍廣。無論是場景的拓展,還是贈送對象的延伸,無不彰顯出春聯文化接地氣和受歡迎的程度。
無錫在小學校園舉辦“墨韻賀歲 萬福迎春”慶祝春節申遺成功揮春活動,讓小學生從小感悟傳統文化,厚植愛國情懷;南京的“如沐春風”書法作品展,致敬無償獻血者,并將書法作品贈送給全國無償獻血志愿服務獎獲獎代表;鎮江為民營企業創作百副專屬春聯,以優秀文化賦能提氣,以創業精神砥礪奮進,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泰州為梅蘭集團等企業送福送聯,送去濃濃的年味和溫暖關懷,豐富生產一線員工的節日生活;南通海門開展“萬福迎春 墨潤萬家”送福活動,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淮安淮城等地舉行“墨香迎新春 和諧鄰里情”送春聯活動及學校“貼對聯迎新春”活動;宿遷宿城區政協機關和區詩詞楹聯協會聯合在小區廣場免費送春聯,把深情祝福送到千家萬戶;連云港在楹聯教育基地連云港師專面向廣大市民開展“與‘蛇’俱進 ‘蛇’全‘蛇’美”寫春聯送祝福活動;蘇州在高新區、新區火車站、產業園區等多個單位和企業書寫春聯,送上最美好的新春祝福;鹽城等地舉辦青少年迎春書法展,積極弘揚傳統文化,促進青少年培根鑄魂啟智增慧……
從建筑工地到圖書館、少年宮,從工廠的繁忙車間到城市的繁華街頭、熟悉的社區鄰里,從機關單位到軍營、警營、消防隊,從快遞小哥的辛勞到超市、商場、企業員工的堅守,從義務獻血者的無私奉獻到千家萬戶的溫馨團圓,從學生略顯稚嫩但青春洋溢的筆觸到書法家瀟灑又典雅厚重的筆墨……江蘇春聯文化活動一直在如火如荼地展開。
紅紅火火的文化惠民活動讓春聯這種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將服務送到了群眾心坎上。散發著墨香的春聯,如同一抹鮮艷的紅,驅散了冬日的寒意,為每一個忙碌的身影送去了溫暖與祝福,為每一顆奮斗的心靈注入了希望與力量。
品牌鍛造,精品更精——
十年磨一劍。城門掛春聯“南京開門紅”“江蘇開門紅”活動創造性地將滄桑古城墻和傳承千年的書法、楹聯、春節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完美融合在一起。自2016年起,這項春節新民俗已走過整整十個年頭,在江蘇落地生根。活動多次登上央視新聞聯播、人民日報等媒體,入選中宣部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主要活動之一,已成為江蘇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成為一直在領跑、被模仿卻從未被超越的神奇存在,品牌地位更穩,精品更精。
人氣征聯、專業評聯、名家書聯、精心制聯、隆重掛聯、喜慶賞聯,十年歲月的打磨和沉淀,讓“城門掛春聯”活動每一個環節都能井然有序,環環相扣,相得益彰。如今,磨礪成精品名牌的“城門掛春聯”活動已帶動全球近20萬人次參與,已發展成為全民文化現象。從最初的“南京開門紅”到“江蘇開門紅”,從南京的9個城門到現在的全城13個城門,從南京到整個江蘇大地,從揚子江而下,從大運河北上,從城門到地標,這一抹鮮艷的“中國紅”已掛上各個設區市、特色縣域及風情街鎮,今年又再次掛到了國門——位于黃海前哨的連云港開山島上。
“龍蟠生氣勢,將天地人,凝成一體;鳳翥帶精神,把真善美,融入千秋”,今年南京儀鳳門春聯融入人生和自然哲理,大開大闔;“勝地抒懷,人有精神山放鶴;東風擊節,春開氣象國騰龍”,徐州云龍山春聯切地切時,氣勢昂揚……在廣闊藍天下,一副副大紅春聯次第掛上巍巍城門(地標),成為城市的一道獨特風貌,更成為一種精神的象征,振奮人心,鼓舞士氣,也讓人們在忙碌與喧囂的同時,還能找到一份歸屬與寧靜。
文化能動,春聯能跑——
去年6月,長三角“超級環線”高鐵開通,串起一個個城市群,聯通一條條產業鏈,繪就一幅幅交旅融合圖。9月,江蘇倡導并成功舉辦長三角楹聯組織合作聯誼會議。10月,江蘇聯合相關單位部門、組織共同為長三角“超級環線”高鐵發起征聯。
為開通不久的長三角“超級環線”高鐵征春聯、寫春聯、掛春聯,是全國首創,也是這兩年成功舉辦“南京地鐵掛春聯”“江蘇六城地鐵掛春聯”文化活動的接續和迭代升級,是配合國家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一項具體行動,意義非凡,為長三角融合發展注入了傳統文化新動能。
活動覆蓋“超級環線”21個高鐵站點,里程超過1200公里,串聯起上海、南京、合肥、杭州等4座長三角中心、副中心城市。中國書法家協會指導,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等主辦,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江蘇省楹聯研究會、新江蘇傳媒(中國江蘇網)、江南時報社、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南京客運段等承辦,上海、浙江、安徽等楹聯組織、書法組織共同聯辦,規格之高、影響之廣、規模之巨,都引發了空前的關注和熱潮,成為一種現象級傳播。一時之間,全國聯人,包括海外華人,爭寫“超級環線”高鐵春聯成為一種時尚。短短一個月,征集到的16000多副春聯,從各個側面、各個角度寫出了長三角“超級環線”高鐵以及地跨蘇浙滬皖三省一市21個站點的風采,琳瑯滿目珠玉滿篇,三省一市楹聯專家評審,書法名家書寫。
“滬風蘇雨,浙水皖山,鑄成中國鐵三角;玉軌勾圖,春光敷彩,畫出東方紅一輪”“浙皖滬蘇,遍地珍珠,高鐵穿過成一串;煙霞山水,滿眸錦繡,小龍捧起送千家”……2025年1月14日春運當天,獲獎春聯乘上了飛馳的高鐵,長三角“超級環線”G8388次高鐵列車設置為墨香專列,三省一市書法名家還上車送福。一副副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孫曉云等著名書法家領銜書寫、三省一市著名書法家精心奉獻的精美春聯及福字,以及版畫等多種非遺及傳統文化元素的裝飾,讓高鐵充盈著喜樂、和諧的氣息,伴隨著旅客們一路前行,滿載吉祥直達幸福。
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春聯文化也正如踏上了特色強勁軌道,已經動起來了、跑起來了、飛馳起來了。飄揚在長三角廣袤大地上的那一抹鮮艷的中國紅,溫暖了成千上萬歸家旅客的心靈,不僅讓春聯文化得以更廣泛地傳播,更讓人們的心靈旅途得以沐浴和浸潤在傳統文化的化雨春風中。
聯之所寄,情之所系——
春聯講究對仗工整、韻律和諧,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學形式,是中國人過春節的共同習俗。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春聯,春聯架起了一座聯系更緊密的橋梁,是聯系鄉情、親情、友情和家國情懷的紐帶。
在“福傳四海 春暖僑心”活動為江蘇海外華人華僑創作的春聯中,江蘇聯家寫到“龍可騰云同奮翼;蛇能吐寶喜迎春”,抒發了全球華人共迎蛇歲的喜悅;“春色正新花馥郁;鄉音尤暖燕呢喃”,抒發了春光美好、祖國飛速發展的勃勃生機;“心隨揚子春潮動;身在他鄉夢翼飛”,寫出了海外游子對家鄉關心和眷念的款款深情……這些春聯滿載中華親情和江蘇年味,跨越山海,飛向39個國家的47家海外華僑華人社團,將福傳到四海,讓春溫暖僑心,不僅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讓春聯文化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得到了傳播和推廣。
在江蘇中華文化學院2025“墨香啟春”蘇臺迎春交流活動中,江蘇楹聯家撰聯、書法家潑墨,將兩岸同胞的深情厚誼濃縮在一副副春聯中,展示出“兩岸一家親”同文同書、同根同宗的血脈之情。“蛇蟠中國福;燕舞九州春”“柳上春風到;梅中節日歸”“歲歲平安節;年年如意春”,一副副古今春聯在書法演繹下,筆酣墨飽,風格各異,字里行間盡是對新年的希望和憧憬,使人們在墨韻里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恒久魅力。來自臺灣高校的師生代表也揮毫互動,兩岸共襄迎新春,墨香四溢寄情深。此次活動讓兩岸同胞共同感受到春節的喜慶氛圍和傳統文化的魅力,增進了大家的相互了解和友誼。火紅的福字、春聯,濃濃的情意,助力兩岸人民攜手并肩,共同創造中華民族更加美好的未來。
雄壯之曲、澎湃之力——
春節期間,江蘇各地涌現出主題春聯、行業春聯等各門類春聯,不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而且與各自行業特點緊密相關,極具個性化表達,讓人們在欣賞春聯的過程中感受到行業的魅力和特點。
特別是一類國防主題春聯,不論是著重寫國防動員方面還是側重寫擁軍愛民方面,都宣傳了國防事業、國防精神,點贊鋼鐵長城,培育擁軍愛國情懷,讓人們在歲月靜好中,永遠記住正在為我們負重前行的那些人,助力國防宣傳、強軍建設。
在節前為立功受獎軍人送喜報活動中,江蘇聯家為部分立功受獎軍人撰寫的嵌名聯隨立功喜報一起送上門,向立功軍人致以崇高敬意的同時,也為節日增添了喜慶氛圍,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贈卞世松“世崇報國從戎志;松礪凌霜傲雪風”,贈諸昌晨“昌盛筆描多彩畫;晨夕志壯蔚藍天”……在為榮立二等功現役軍人卞世松、諸昌晨等家庭送去立功喜報時,這些專為立功軍人撰寫的嵌名聯,充滿了濃濃的軍旅味,融壯志豪情、報國情懷于一體,與立功牌匾一起,被稱為“最硬核年貨”,受到軍人家庭的喜愛,增添了軍人的榮譽感和自豪感。
“強軍不負山河壯,興業當懷社稷安”“軍地并肩舟破浪,龍蛇接力筆生輝”……聯家們為國防事業撰寫的春聯,則大氣磅礴又充滿深情,相關報道及不少聯作登上了《金陵晚報》、江蘇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江蘇國防動員、中國雙擁雜志、退役軍人事務部宣傳中心等報紙或網絡平臺。
1月11日,2025第二屆雙擁春聯、蛇年春聯展覽在國家重點公園玄武湖櫻洲長廊揭聯開幕。長廊98對立柱和外側10個版面掛滿了紅彤彤的春聯,共展出108副蛇年春聯、70副雙擁春聯,與現有《雙擁周刊》版面展融為一體,與美麗的湖光山色融為一體,更增教育效果,更添文化氣韻和新春氛圍。展覽現場,老年書者、青年書者,還有機敏的小軍娃們輪番上陣書春送福,讓這一活動再次引燃全城春聯文化,引發《中國社會報》等多個媒體聚焦,還圖文并茂地登上了《解放軍報》。展覽期間,人潮涌動,市民、游客們紛紛來現場領取春聯福字,不少人還認真抄錄了部分春聯回家備寫,有的帶著孩子一起來感悟國防情懷,感受傳統文化,品味春聯之美。“春到家山添喜樂;人逢乙巳長精神”“春風正走龍蛇筆;燕語頻傳梅雪情”“大夢同追千載業;美圖齊繪九州春”……玄武湖春聯展的文化盛宴,豐富了游客的文化生活,更醉了一湖碧水、滿城春色,“尋春聯,到櫻洲”這一新民俗也由此誕生!
古與今的融合,傳統和現代的絢麗交織,形式、內容的不斷創新,載體的更多拓展,舞臺的更大搭建,意義的更深挖掘,與書法等其他非遺或藝術形式的更好疊加與融合,都為傳統的春聯文化賦予了更多新意。散發著蘇風蘇韻的春聯,在杏花春雨的滋養下,帶著這片土地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風景風物的芳菲氣韻,在青山綠水間煥發出盎然生機和活力,也為人民生活更增“文化味”,更添“煙火氣”。
夢雖遙,追則能達。河山錦繡,星光萬家。放眼望去,不獨在江蘇,火紅的、創新的、獨具魅力的春聯也扮靚了神州大地,不僅表達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贊美與追求,更傳遞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團結奮進的精神風貌。相信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作為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春聯,將會在更廣空間發揮出更大作為。
(魏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