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改琴女士乃當代重鎮級藝術家。論及書法,文化學者文懷沙先生以“當代中國西部的衛夫人”譽之;沈鵬先生說:“她的書法有中國西部大氣磅礴的風尚,并且比較質樸?!敝芸〗芟壬澲疄椤拔鞑繒鴫囊活w明珠”。論及繪畫,馮遠說:“張改琴的畫作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生動的西部黃土丘陵畫卷。”劉大為說:“主要表現為古老隴塬的蒼涼、渾樸,然而期間充滿生機,這種生機不是靠茂林修竹、長草淺苔而獲得的,而是一種生命渴望蘇醒的感覺。”張改琴出生于甘肅慶陽的農耕之家。父親通過苦學成為優秀陶工;母親悟性奇高,為勞動能手,努力學習知識,能畫畫、刺繡、剪紙。父母勤勞堅毅、智慧超群的性格、意志、才情從潛意深處對張改琴影響深遠,河隴文化、雍涼大地養育了這株璀璨的生命之花、藝術之花。張改琴以豪宕清雅、樸茂幽深的藝風蜚聲海外,書畫如是,詩詞如是。
張改琴書法
詩為華夏藝術之魂,自魏晉以來,華夏藝術以儒釋道哲學為內核,以詩意為精魂、以獨特語言為形式傳承文化、抒發情感、表達思想,舍此縱施庖丁之技,依舊空洞蒼白。筆者對藝術家的詩詞創作甚為珍視,因為懂詩、善詩不單純是藝術家的特長問題,而是綜合素養的體現。詩書畫印在意境的高度是相通的,華夏藝術之高境是靠文化的靈源養出來的。書法、繪畫的物化形式無疑具有獨立的審美功能,而高境的營構仍在詩意哲思。讀張改琴的創作,為其豐富的語言、精湛的技法心折不已,更為其清新的詩意、幽邃的哲思而展開豐美的想象和聯想。張改琴既是書畫藝術家,又是頗多靈性的詩人。讀其數百首新詩、格律詩、聯語,更能領略其書畫藝術的豪宕之美、幽邃之美。張改琴為巾幗藝術家,出生在偏遠的山鄉,是老三屆學生,完全靠自學成才。她的工作是與數字打交道,而對文學藝術如醉如癡。詩聯的創作有很強的專業性,入門不易,臻至佳境尤難,而張改琴硬是通過苦讀與拜師突破了形式的約束,詩詞聯語多有佳作。張改琴半個多世紀從西北高原一路走來,沖風冒雪,踏平坎坷,苦在其中,樂在其中,她的創作體現了才情功力,更體現了殉道精神。
聯語乃詩中之詩,為我國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聯語稱為對聯、楹聯,又稱為兩行詩,一種由對偶修辭手法發展而來的獨立的文學樣式,運用于迎春、志慶、寫景、暢懷、聯誼、挽悼等極為廣泛的社會生活之中。所謂“對偶”為一種重要的修辭手法,即指把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平仄相反、意義相關的兩個語言單位對稱地排列在一起以強化表達效果,這種修辭往往能產生對比鮮明、愉意暢神的特殊美感。對偶有工對、寬對之分,在律詩中需用工對,稱為“對仗”。古代宮廷護衛列隊持杖而立,對偶句子與之相似,以故對偶在格律詩中稱為“對仗”,劉勰稱對偶為“麗辭”,他說:“夫心生文辭,運裁百慮,高下相待,自然成對”“麗句與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韻俱發?!保ā段男牡颀垺愞o》)
張改琴書法
對聯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最早出現在五代十國,明洪武年間(1368年-1399年),在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出土一尊特大鐵十字架,上鑄三國孫權赤烏年間(238年-250年)所鑄對聯:“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此聯成熟,對仗工穩,聯境佳妙。至于春聯的產生,據《宋史·蜀世家》記載,五代后蜀主孟昶每歲除,命學士為詞,題桃符,置寢門左右,學士辛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云:“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種文學形式產生之后,逐漸廣泛地運用于社會生活之中。張改琴的聯語創作達到了形式與內容的有機統一。
風神之自然。李白詩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歌德說:“藝術無非是自然之光。”中外藝術家都強調藝尚自然的重要性。自然之美首先應指物化形式,其次才是思想內容,聯語不工不可能產生圓融清雅的意境。藝術非雕不美,不雕之雕、不工之工方為高致,進入風神自然之境何其艱難。聯語高度簡約,必須體現意象典型、對仗工穩、韻致幽雅的特征,三者統一方稱佳構,美學家朱光潛強調突破形式約束的重要性,他說:“自然之中有人為,束縛之中有自由,整齊之中有變化,沿襲之中有創新,‘從心所欲’而卻‘不逾矩’。詩的難處在此,妙處也在此?!保ā对娬摗罚┧囆g形式的難度彰顯美感的高度。舊體詩詞,尤其是聯語是帶著鎖鏈之跳舞,舞要跳好,鎖鏈不能卸除,方能給人們以心靈的震撼。聯語必須遵守對偶修辭的規則,少字聯必須用工對,長聯可用以工對為主,輔為寬對,但這個寬對也不能太寬。
張改琴的聯語多為工對,謹遵創作規則。從內容上來看,正對、反對、流水對、當句對、隔句對都有運用,體現工穩自然之特征。“正對”是運用反映同類事物或概念性的詞語兩兩相對?!叭质萦皝碛膲?;一片清輝有冷香”(《三分·一片》聯),描寫梅花芬芳、人格高潔之特點?!捌卟识U光輝宇宙;千重瑞氣醉游人”(《峨眉金頂》)描寫佛教圣地吉祥清寧之景色,詞性、平仄、意境和諧統一?!胺磳Α笔菍ε贾谐S玫男问剑侵干舷侣摼鋸拿軐α⒌膬蓚€方面對照,形成相反相對、對立統一之特點。“有閑耕硯海;無事教兒孫”(《閑題》),寫自己的性格特點?!肮鍖毼袅麟x,皆因積貧積弱;飛天今起舞,終倚強國強民”(《敦煌》),詩人
為昔日敦煌的國寶流失而感傷,為當今敦煌文化受到保護、挖掘、弘揚而振奮不已?!帮w天”二字應為雙關手法,即指壁畫中的“飛天”形象,又指以我國航天航空事業為代表的科學技術、綜合國力的飛速發展?!拔簟薄胺e”都是入聲字,入聲在湘方言中還有保留,在普通話中已轉入陰、陽、去三聲,音韻學有“入派三聲”之說,此處仍將入聲視為仄聲,體現詩人的古漢語功力。
“流水對”是上下兩句在語法結構上上下相承,在意義上有連續、因果、條件、轉折等關系,使抒情表達如同流水般一氣貫穿?!氨P風采;人生奏凱歌”(《冰雪·人生》聯)強調高潔人格對人生事業的重大意義?!膀屬梁罋鈩犹斓?;報國英名留古今”(《楊靖宇》)極贊楊靖宇將軍的豐功偉績,上下兩聯構成因果聯系?!爱斁鋵Α笔侵敢痪渲心承┱Z詞自成對偶,如“情留筆冢、神馳硯海、薄發于厚積;有徑書山、無際畫林,約取而博觀?!保ā肚榱簟び袕健仿摚┥舷聝陕撟猿蓪φ蹋骸扒榱艄P?!迸c“神馳硯?!毕鄬Γ弧坝袕綍健迸c“無際畫林”相對,這是典型的當句對,并且立意深遠,對仗佳妙,“發”“博”都是入聲字,使用準確。“隔句對”亦稱扇面對,即隔句相對,如第一句對第三句,第二句對第四句,這是對聯中的珍稀品種。如:“陶冶情懷,何須竹里;修持心性,只在山中?!保ā额}畫》)詩人于常見的對偶形式能熟練地運用,工穩自然,寄意幽微,既見功力,又顯才情。
張改琴書法
張改琴的聯語既圓融清新,又靈動多變。從字數而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多至18言,斧斤揮運,詞清韻雅。四字聯:“云來雨驟;風過日輝”(《云來·風過》聯)寫景如畫,景中寓情,景中寓理?!八匦南蚺簧颇钣袦亍保ā端匦摹ど颇睢仿摚└桧灻赖?,啟人心智。五字聯“筆卷黃河浪;墨傾玉宇春”(《筆卷·墨傾》聯),乃對創作心境、美學風格的形象描寫,意象宏闊,色調清朗,字組、意象都構成鮮明對比。“剪取一枝柳;插來滿室春”(《端午》)形式上運用工對,內容上運用流水對,構成內在的因果聯系,表達詩人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六字聯:“壺口蒼煙氣派;云中銀漢襟懷”(《黃河》)省略動詞,用典型意象描寫壺口風光,暗寓主體胸次,形成壯闊、豪縱、超曠的意境。七字聯當然是最多的,飛珠濺玉,靈源泉涌:“朝看蘭山輕霧鎖;暮觀白塔晚霞明”(《蘭州即景》)用典型意象描寫蘭州風光,歷歷如畫?!俺巹喻[波涵古字;墨翻云浪賦新詩”(《硯動·墨翻》聯)著意追求詩書為一之意境。“一身耿介存,憶鐵骨錚錚,揮毫墨潑云煙里;百載芳香在,問流年歷歷,駕鶴名高星斗中”(《挽劉洪彪先生》)運用隔句對,詞性、詞組、音韻、意境渾化為一,高度概括劉洪彪先生的性格特征、藝術成就。
意蘊之豐富。白居易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藝術創作體現個性,體現時代感,意蘊豐富,境界幽深。張改琴乃時代之歌者,熱愛藝術事業,熱愛詩意山川,熱愛偉大時代,她是甘肅書壇的領頭雁,讀書、創作、教學和社會活動甚多,雪泥鴻爪、所見所思都成為藝術創作的源頭活水,努力奏出時代的樂章。詩人的創作見清氣、靈氣、逸氣,仿佛寓目即書,通過對生活的詩化、雅化的處理,天機流淌,翰逸神飛。詩人眷戀故園風光。她魂牽夢縈那一方熱土:“何物最催人,一村老幼聞雞唱;有親來探我,遍地桑麻傳吠聲?!保ā豆枢l》)狀繪陶醉的如畫景色:“溪流碧樹潺湲里;窯嵌蒼山起伏中。”(《隴東家居》)詩人熱愛故鄉的歷史、故鄉的文化:“窟仰莫高,花雨繽紛畫中畫;沙鳴絲路,駝鈴響徹西域西。”(《敦煌》)“敦煌傳法書,寫經瑰寶;石窟垂青史,漢簡風神。”(《敦煌書法》)她對整個西北高原一往情深:“烏云蔽日,墨翻海浪來天上;碧鏡映空,梭織皇魚穿水中?!保ā肚嗪:淳啊罚验煛⒚鲀簟⑶蹇盏母咴L光歷歷在目,仿佛讓海浪、濃云、清風把我們的心埃洗滌得干干凈凈。
景仰民族脊梁?!皻夂忱?,三軍勇冠;名垂西域,千載風流。”(《霍去病》)霍去病在公元前121年春,從隴西(今甘肅臨洮)出發,經過烏盩(今烏蘭山)、遬濮、狐奴等地進入河西走廊,奮勇殺敵,功昭日月,詩人對民族英雄深切緬懷。上古名醫岐伯據傳為甘肅慶陽人,詩人寫道:“繼神農嘗草以來,醫名四海推岐伯;思黃帝訪賢而問,大道千秋傳內經?!保ā稇c城岐伯》)中華醫圣為民族的生存繁衍貢獻卓越,詩人對民族脊梁至為景仰。亦多時代風光的吟唱:“萬道金光騰白雪;一輪紅日起蒼原”(《元旦乘高鐵所見》),“壩鎖黃河千尺浪;溉肥碧野萬家豐”(《劉家峽水庫》),萬道金光、一輪紅日、水庫碧波、高鐵銀龍,乃社會主義建設輝煌成就之象征?!氨倍夫v云,觀青霄氣象;長征登月,展中國精神”(《北斗·長征》聯)詩人為我國航空航天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而歡欣鼓舞。
張改琴繪畫
熱愛書畫藝術。詩書畫藝術是詩人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作者為書畫藝術大家,詩人常常以聯語這種最明快、最經濟的藝術形式抒遣情懷,表達熱愛藝術的深情。學書取法先賢:“古意筆追鐘太傅;壯懷墨溯顏魯公”(《古意·壯懷》聯)鐘太傅是指鐘繇,書風雄渾剛健,凝重渾穆,被譽為“楷書鼻祖”?!邦侓敼敝割佌媲?,楷書方正有力,氣勢雄渾,張九琴楷書功力深厚,從顏魯公《多寶塔》入手,于歐、褚、北碑廣取博采而自鑄清辭。“千華蘭紫日生就;萬葉紅黃天繪成”(《千華·萬葉》聯)繪畫藝術以清新自然為尚。“每向素箋書古意;長從黃卷積新知”(《每向·長從》聯)表達深耕傳統、借古開新的書學觀點。詩人對沈鵬先生深懷景仰之情,對沈老的藝術創作予以高度評價:“文宗一代歸天去;功業千秋炳史中”(《文宗·功業》聯)“聞道未遲,藝道并行,道臻無法而有法;嘔心瀝血,身心竭慮,心慕謫仙亦成仙”(《聞道·嘔心》聯),此聯工穩貼切,構思、用詞甚為工巧。沈老的最后一次書展名為“聞道未遲——沈鵬詩書作品展”,上聯重用三個“道”、兩個“法”字,下聯重用三個“心”、兩個“仙”字,構成句中的反復、排比,強化表達效果,非思維敏捷、學問深厚、才情豐美者莫能為也。聯品緊扣沈老之草書為天下獨步的特點展開聯想,表達對沈老創新精神的贊美之情。
(作者系湘潭大學教授、榮寶齋沈鵬詩書研究會理事、沈胸介居書院院聘藝術家、文化學者、著名詩書畫美評家、詩人)
張改琴,女,甘肅省慶陽縣人,1948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全國政協委員、政協甘肅省委員會常委、政協甘肅省委員會科教文體衛委員會副主任,第六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協隸書委員會主任,中國書協婦女工作委員會主任,甘肅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文史館館員。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肅省優秀專家稱號,獲甘肅省“敦煌文藝獎”;2009年獲省委、省政府頒發的“突出貢獻獎”,2010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