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講話高屋建瓴、指引方向。這些年,全國書法工作者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致力通過書法這一媒介傳承中國文化、弘揚中國精神,更好地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這個秋天,江蘇書法界迎來了嶄新收獲。剛剛揭曉的中國書法蘭亭獎,江蘇共有13人獲獎及入選,數量名列全國第一,并斬獲最高獎金獎。近年來,江蘇連續兩屆蘭亭獎獲獎入選數全國第一,連續三屆全國書法篆刻展覽入選數全國第一,充分展現了江蘇作為書法大省、書法高地的實力與風采。可以說,十年來,江蘇書法家以實際行動,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作為書法工作者,如何更好地以書法為媒介,將中國審美和美學精神植入每個中國人的心中,一直是我們致力于思考和實踐的問題。
怎樣才能讓更多人感受到中國書法的魅力?我們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上不斷積累。近年來,我通過書寫經典古籍,如“四書”、《道德經》以及歷代家規家訓等,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使之融入人民生活;我也書寫了關注“國之大者”與時代主題的《中國賦》《運河頌》《大美長江》《絲路情》等作品,用筆墨歌頌新時代。近年來,江蘇省書協積極組織文化惠民活動,通過“送萬福進萬家”等志愿活動,讓書法藝術走進各行各業、千家萬戶。今年,江蘇省書協和南大共同啟動了“大美漢字”通識課,引導大學生爭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實踐者和弘揚者。
站在新起點上,江蘇書法界要做到守正創新再出發。首先要認準方向,沿著新時代的使命任務、沿著文化傳承發展的正確方向繼續前行;其次要多出精品,推動傳統書法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同時要有歷史擔當,不斷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做到以書載道、以文化人。
當前,時代也給予了我們新的機遇和條件,我們應當把最古老的中國文字和最新的科技傳播結合在一起,以書法為媒介和載體,把中國3000多年的審美基因植入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里,讓漢字屹立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
(本文刊發于新華日報10月16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