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致敬百年風華,見證新華光輝。2021年6月21日,新華日報報史館獲捐借42件老報紙收藏珍品,它們來自中國報業(yè)協(xié)會集報分會常務理事、高郵紅色報刊收藏家朱軍華的熱心捐借。新華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董事長雙傳學代表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接受捐借。這些承載著新華日報珍貴歷史記憶的老報紙將在報史館陳列,并向社會公眾展出。
雙傳學在捐借儀式上表示,這些史料文物是歷史的見證,是“活的教材”。此次捐借的老報刊為新華日報光榮印記增輝,為新華日報報史館展陳添彩。捐贈的10件、借展的32件史料,時間涵蓋抗日戰(zhàn)爭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初期三個歷史階段,為豐富報史館的館藏、研究新華日報光輝歷史提供了有力支持。作為“黨的一個方面軍”,新華日報一直以宣傳黨的抗日綱領、爭取民族解放為主旨。報史館一定會將其珍藏好、運用好,讓歷史資源發(fā)揮出現(xiàn)代價值。
朱軍華表示,這42件老報紙都是他收藏的珍品,此次捐借行動為它們找到了極好的歸屬和展示的平臺。無償捐贈的10件藏品中,《新華日報》就有漢口版、重慶版、太岳版、太行版、華中版、南京版、西南版共7個版本。
重讀老報紙,人們會有很多收獲。收藏報紙就是收藏歷史,報紙是人民的教科書。“比如,解放前我們黨就已經開始重視新聞人才的培養(yǎng)。1948年7月11日《新華日報》太行版報道《華中成立新聞專科學校》,這則消息說,該校首批培養(yǎng)新聞采訪、編輯及電訊人員60多人。新華日報華中版副社長徐進也擔任了該校的副校長。”朱軍華說,從老報紙中還能讀到新華日報早期艱辛的發(fā)展歷程。1946年2月17日《新華日報》華中版開設“新聞工作”版第一期,頭版的一則消息透露,《新華日報》要在上海和北平出版。雖然新華人一直在不懈努力地推行全國發(fā)行,但最終沒能實現(xiàn),也真實反映了當時所處的復雜的辦報環(huán)境。
借展的藏品中,有7份《新華日報》華中版號外,連續(xù)報道侵華日軍投降的詳細過程,在國內是首次展出。從1945年8月9日-8月15日,《新華日報》太行版至少連發(fā)15期號外,僅8月11日當天,就連出4期號外。這個系列朱軍華共計收藏到7份,特別是刊頭標注為“1945年8月10日夜”的號外,顯示了當時新華日報人對新聞時效性的極致追求。
70多年前的《新華日報》以最快的速度、密集的頻率,及時向廣大讀者傳播侵華日軍投降的消息,極大地振奮了根據(jù)地軍民的精神。通過這一份份號外,《毛主席發(fā)表聲明 抗戰(zhàn)進入反攻階段》、《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蘇軍越過偽‘滿’邊境》等重磅消息得以快速傳播。
為獻禮建黨百年,在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的指導下,新華日報新報史館于2020年3月開始籌建,是融新華報業(yè)史、黨的新聞發(fā)展史、江蘇發(fā)展史乃至國家各個歷史進程為一體的重要展示窗口。新華日報新報史館通過“歷史沿革”“在革命烽火中誕生成長”“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探索前進”“在改革開放中跨越發(fā)展”“在奮進新時代中擔當新使命”五部分,將新華日報創(chuàng)刊以來的崢嶸歲月和光輝足跡全面展陳。總面積1750平方米的報史館,將于7月對外開放。
捐借儀式由新華日報社黨委委員、副社長,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副總經理王洪俊主持。新華日報社副社長、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副總經理高坡等出席儀式。儀式上,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還聘請朱軍華為“新華日報報史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未來將共同探討、研究新華日報報史。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唐悅/文 趙亞玲/圖 王悅謀/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