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 為全面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推動全面依法治省工作高質量發展,12月15日至17日,江蘇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辦公室邀請部分省黨代表、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以下簡稱“兩代表一委員”)調研視察全面依法治省工作。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馬太建陪同視察。
調研期間,“兩代表一委員”聽取了全面依法治省和司法行政工作情況的書面匯報,先后實地走訪鹽城市公安局“鹽之e警”綜合服務中心新都窗口、鹽城市檢察院普法中心、鹽城市司法局后續照管指導服務中心、東臺市黃海濕地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實踐基地、泰州市姜堰區社會矛盾糾紛綜合調處化解中心和區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綜合指揮中心、海陵區新勝社區、泰州醫藥高新區法律服務產業園等地,并與基層干部群眾面對面進行交流座談。
代表委員們了解到,近年來,江蘇全面依法治省工作和司法行政工作始終處于全國第一方陣,在全國率先開展法律實施效果評估試點工作、率先發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江蘇實踐指標》、創新“產業鏈+法律服務”機制模式、開發運行“蘇解紛”非訴服務平臺,各地各部門多措并舉、持續發力,推動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系列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見效,法治江蘇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為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提供了堅強法治保障。
省黨代表,南通市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民六庭庭長、四級高級法官朱艷認為,此次實地調研,收獲滿滿。“鹽之e警”綜合服務中心新都窗口依托現代科技手段,將“放管服”改革聚焦于便民利民,把辦事的“窗口”當作改革的“主場”,創新打造高效、便捷、透明的服務環境,回應群眾期盼。鹽城市堅持普法工作和法治實踐相結合,多點發力培植特色法治文化陣地,通過協同聯動“全參與”、線上推廣“全覆蓋”、線下宣講“全動員”模式,推進普法工作提檔升級,為有效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和法治氛圍奠定了基礎。
“江蘇注重法治鄉村建設,切實打通了法治鄉村建設的‘最后一公里’。”省黨代表,泰州興化市興東鎮社會事業局局長、為民服務中心主任陸秀琴表示,兩天的調研視察收獲滿滿。泰州市姜堰區社會治理現代化綜合指揮中心大數據網格化管理模式很有特色,充分發揮了泰州大走訪大調解大落實作用,把社會矛盾處置網格化模式落實到基層一線,充分發揮基層網格員作用,運用法律法規妥善化解基層矛盾,切實維護了社會穩定。
“傾聽群眾呼聲,滿足群眾需求的背后,是鹽城、泰州兩地基層法治實踐的生動寫照。”省黨代表,鹽城市濱海縣綜合經濟調查隊隊長、高級統計師戴衛章指出,江蘇注重系統觀念、法治思維、強基導向,求解基層治理“最大公約數”,讓百姓真切感受到法治的力量,有效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建議加強重點行業領域監管執法,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等綜合執法力度。推廣東臺“法治+生態”、中國醫藥城“法治+產業鏈”模式,并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出臺激勵政策,破解制約社會治理的重難點問題,以法治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
“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提升全體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是題中應有之義。”省人大代表,南京曉莊學院應用生態研究所所長、教授,民進南京市委社會建設委員會主任李朝暉認為,此次8個調研點具有示范性和代表性,涵蓋了社會事業發展、營商環境優化、民生保障改善等各方面,充分展現了我省全民普法、網格化治理、矛盾糾紛化解、公共法律服務等方面的創新做法。目前,法治江蘇建設的“頂層設計”正在全面推進,建議全省結合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緊密結合江蘇實際,以解決好法治領域突出問題為導向,進一步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推進落實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進一步推動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行政執法協調監督、行政復議體制改革等各項工作,盡快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創新成果。
“江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多方攜手,打造多維立體的法治宣傳教育網絡,讓法治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省人大代表,鹽城阜寧縣公安局東風派出所四級高級警長王成女說,鹽城從檢察院內部到東臺濕地公園景區的法治宣傳,將法治宣傳從司法機關內部延伸到人員流動量大的風景區。泰州的法治小區送法上門,向群眾釋法析理,引導群眾學法、遵法、守法,讓百姓開門就能接觸法律、感受法治,明白只有小家安定,社會才能和諧安寧的道理。建議強化責任擔當,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推進非訴訟糾紛機制建設。探索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讓“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治理機制,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創造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推進法治江蘇實踐中發揮更大作用、迸發巨大力量。
“此次實地調研亮點頗多。”省人大代表,省應急管理廳四級主任科員范正國表示,鹽城、泰州的做法只是江蘇為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積極探路、破冰前行的一個縮影。鹽城、泰州的法治建設有計劃部署、有責任落實、有檢查考核。普法工作抓住重點對象、突出重點內容、完善重點舉措、聚焦重點領域;服務百姓、服務實戰,構建全面覆蓋的綜治調解網、治安防控網、應急處突網、便民服務網、文化惠民網。鹽城、泰州聚焦精準精確精細治理,及時響應群眾訴求,為百姓美好生活插上智慧翅膀,真正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村居)、難事不出街道(鄉鎮)”的治理模式值得全面推廣。
“‘援法議事’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協商、決定、辦理、管理、監督基層群眾自治事項,賦能基層治理,是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有力舉措。”省政協委員,鹽城工學院人事處副處長朱雪梅認為,泰州市海陵區新勝社區開展“援法議事”活動,將法治元素全面融入社會治理“末梢”,拓展“援法議事”參與主體,保障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自我完善,強化基層“三治”融合,聚力打造良性互動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格局,實現法治與德治有機結合,是處理新時代法、理、情關系,推動社會和諧共治的生動實踐和鮮活教材。
省政協委員、省工商聯一級巡視員桂德祥表示,這次實地走訪8個點,是我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解決好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普法等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生動實踐。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沒有好的法治環境保駕護航,硬件環境再好,招商引資政策再優惠,也難以吸引企業到地方投資經商。
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馬太建表示,邀請“兩代表一委員”調研指導全面依法治省工作,對法治江蘇建設“把脈會診”,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的實現“六個顯著提升”目標任務、落實“九項重點工作”部署要求的重要舉措。實踐永無止境,探索永不停步。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按照中央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系列決策部署,認真消化吸收代表委員提出的寶貴意見,拿出務實舉措,繼續推動法治江蘇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桂萬先 張全連 徐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