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項目創新引領
蘇州文化數字化建設邁上新臺階
8月7日,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姑蘇區和蘇州工業園區聯合開展“重走總書記考察路線、共織蘇州古今雙面繡’”主題活動,走進園區展示中心,曾吸引總書記駐足的展板上印著今昔對比“規劃圖”。千年古街文明賡續,科創脈搏生生不息,歷史與現代相擁,文明與工業交融,織就蘇州現代化發展的“雙面繡”。
黨的二十大報告就“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作出部署,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供重要遵循。“十四五”以來,蘇州全力打響“江南文化”品牌,搶抓文化數字化戰略機遇,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已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載體。在第十二屆蘇州文博會上,乘著數字化浪潮,看蘇州文化產業加“數”奔跑。
數字文化產業集群
點亮創意之都
節節竹子垂幔而下,屏幕上的文物“躍然眼前”,一條文化產業天際線串聯起蘇州工業園區展廳內最亮眼的文化企業版圖。
觀眾佩戴3D眼鏡,借助由園區本土文化企業和氏設計研發的“數字虛擬現實博物館技術”,即可“觸摸”大屏上草鞋山遺址出土的玉琮。“這是一種應用場景,它讓文物在博物館之間流動開來,蘇博可以展示南博的文物,南博展示故宮的,甚至有一天展盧浮宮、展大都會、展‘一帶一路’的,擴大博物館教育資源的融合和流動。”和式設計董事長吳景賢告訴記者,他有一個“數字文物大篷車”的理想,將博物館教育資源下推到鄉鎮,讓從未見過文物的孩子們有機會接觸,實現文博和教育的對接。
“PIM(沉浸式元宇宙)虛擬現實博物館技術,讓公眾對文物觸手可及,目前該技術正在申請專利中。”據吳景賢介紹,近年來,和式設計參與蘇博西館、御窯金磚博物館、蘇州灣博物館等博物館的策劃、設計、施工與實施,接下來將研發語音互動功能,例如對著楚公逆鐘詢問“你是在哪里被發現的?”,爭取更多維的互動。
園區展廳還擺放了精致古典的姚繡作品,將敦煌莫高窟的藻井圖案用蘇繡針法演繹的石英機械表讓觀眾駐足。姚建萍刺繡藝術市場部工作人員徐萱拿起《平安喜樂》向觀眾展示,以《長物志》中貫耳瓶為形,寓意平平安安;繡制一對雀鳥,寓意喜上眉梢,“打籽繡”針法讓每一粒都飽滿圓潤。一旁《玉堂富貴》則以玉蘭花為內容,“平針繡”制作而成,胡桃木結合榫卯工藝,金屬條收邊,盡顯溫潤雅致。徐萱介紹,當下與影視、游戲等互聯網品牌跨界合作,讓蘇繡走進更多年輕人心里,“姚繡”加速產業數字化發展,通過文化傳播、產品研發、線上線下、跨界融合等方式推動蘇繡的傳承與弘揚。
友誼時光、啟迪設計、金螳螂文化、大禹集團、科大訊飛……坐落于園區的文化企業是園區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體現,詮釋著這座“創新之城,非凡園區”的澎湃活力。“一直以來,園區積極借助文博會平臺,在促進文化產業發展上持續發力,做好文化產業項目招引,形成具有園區特色的文化產業發展態勢。下一步,園區將不斷優化文化產業生態,推進以數字化為核心,適應新技術新業態趨勢、產業鏈上下游和跨行業融合的文化生產、流通、消費生態體系。”園區宣傳和統戰部工作人員說。
技術賦能,
文化遺產插上“數字翅膀”
數字化策展思路搭建了文博會的整體框架,具有代表性的高新企業、消費場景與數字文化產品帶來一場全新的江南文化盛宴。
今年2月10日,蘇州印發的《蘇州市關于貫徹落實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行動計劃(2023-2025)》中提出,要重點建設蘇州戲曲、文物、古籍、絲綢紋樣、方言等專題數據庫。針對這五大方向,展覽現場亮點紛呈,各類非遺數字化應用場景,讓觀眾沉浸式感受數字賦能傳統文化的全新表達。
折枝牡丹紋、青灰地壽百吉蝙蝠紋、青地團花紋、孔雀鴛鴦紋……一件件絲綢紋樣,成為蘇文投集團展區文化數字化的“主角”。“蘇州作為‘綢都’,自古便是全國的絲綢中心,從蘇州輻射全國,甚至‘一帶一路’沿線到歐洲,絲綢紋樣樣本總共有27萬件。” 據蘇文投集團文化數字化事業部負責人沈峰介紹,蘇文投集團與蘇州絲綢博物館合作,利用數字化手段對現存絲綢紋樣進行再開發和利用,形成一個可供全社會使用的龐大數據庫。
“從數字化角度來說,每一件絲綢作品,從紋樣、色彩到織法技藝,都可以做到深度的多層次解構。紋樣上,最多對單片紋樣能立體解構到180層;色彩上,可追溯到衣物上的原始草本植物提取顏料。”沈峰告訴記者,絲綢的“語意”同樣可以被提取,向觀眾娓娓道來深遠的寓意情感和悠久的歷史故事。接下來,集團將圍繞與蘇州絲綢博物館整體戰略合作,聚焦絲綢紋樣這一垂直領域,打造并運營蘇州絲綢博物館“未來館”。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跟著AI方言游姑蘇,聽取鄉情一片。作為人工智能“國家隊”之一,科大訊飛攜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孿生角色智造艙、蘇州方言識別與合成系統等亮相文博會,為激發蘇州文化產業活力再添新動能。
“從2018年開始,科大訊飛與蘇州本地的評彈老師、優秀的方言記者、年輕學者積極合作,在識別端積累了1000多個小時的蘇州方言語料,在合成端完成了17000句蘇州方言的語料錄入,并于2021年正式推出方言識別與合成系統。”現場,蘇州訊飛市場部總監于馥源在屏幕上輸入“你好”,AI端便發出“倷好”蘇州方言。于馥源表示,未來科大訊飛將推出該系統的男聲發音功能,并精進技術,如提高方言系統的正確率,能夠變調和識別多音字,面向蘇州本地進行更深文化層次的探索。
今年3月27日,中數文化大數據(蘇州)有限公司、國家文化大數據江南采集基地在蘇州揭牌,這是中國數字文化集團首次在蘇州布局全資子公司。基地對江南文化區優秀、特色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采集,建設江南文化大數據資源庫(標本庫、素材庫、基因庫等)的地方庫、專題庫,獲取江南文化大數據產業發展所需資源,為全國區域文化大數據采集和集聚提供有價值的借鑒和參考。
本屆文博會上,中數集團展區內立體展示了依托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落地實施蘇州解決方案,通過超高清顯示技術、裸眼3D技術、3D建模技術,對戲曲博物館鎮館之寶“堂名擔”等文物進行結構化建模,構建其數字孿生,形成觀賞性強、具備數字資產價值的新型數字內容產品。
創意驅動,
擦亮數字文化新業態
根據《蘇州市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到2025年,蘇州數字內容、創意設計、影視娛樂、動漫游戲、電競等細分行業規上企業將超過800家,營收不少于1500億元,打造提升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超過60家。3月28日,全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工作會議在蘇州召開,全國15家園區獲得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授牌,坐落于相城區的蘇州元和塘文化產業園區榜上有名。
緊扣數字影視娛樂主題,相城區影視動漫、游戲電競、數字文娛內容、數字場景建設等重點領域的最新成果齊聚一堂。在相城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產業發展科科長周灝潔的帶領參觀下,記者被現場萬維貓動畫展示的動作捕捉全息成像設備所吸引,工作人員穿著帶有傳感器的動作捕捉服活動,動畫人物便有相應動作。一旁的靈境影音主打高品質的擬環繞聲和空間音頻研發制作,為影院、車廂、文博場館等場所構建全景深虛擬空間聲場。
“蘇州元和塘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空間布局是‘一帶、一軸、四片區’,重點發展數字文化、創意設計和文化旅游業態。”周灝潔告訴記者,近年來,相城區明確數字文化產業為核心增長極,制定《關于促進影視文化產業集聚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等相關政策,有效支持影視產業發展;編制《蘇州元和塘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發展規劃》,明確打造以相城影視產業園、陽澄國際電競館等為核心的影視制作、動漫游戲(電競)產業集群,全面推動影視動漫發展。
“《哪吒之魔童降世》全片逼真的1800個鏡頭中,有近400個來自相城影視產業園內的紅鯨影視,其中大部分屬于高難度的特效鏡頭。”據周灝潔介紹,相城區蘇州影視產業園集聚包括紅鯨在內的眾多影視、動畫、游戲類企業,致力于打造集電影、綜藝、動畫動漫、CG特效、影視中后期制作、專業人才培訓等為一體的影視動畫數字化產業集群,為數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添磚加瓦。
今年初,2023年英雄聯盟職業聯賽春季賽季后賽在蘇州高鐵新城陽澄國際電競館火熱打響,吸引眾多電競愛好者集聚蘇州,為自己喜歡的戰隊加油助威,也為蘇州引來更多人流和關注度,而賽事運營方正是來自元和塘文化產業園區的蘇州潘塔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LNG李寧電子競技俱樂部于2020年順利落戶蘇州,2021年11月,蘇州市相城區文體和旅游產業協會電競專業委員會在蘇州高鐵新城成立,蘇州LNG積極參與協會的籌備建立工作,激發電競產業集聚區的產業活力。2022年,蘇州LNG與蘇州環秀湖會展合作推出“城市電競系列”聯名文創IP,通過挖掘傳世非遺、地域方言、代表建筑等,與電競戰隊元素巧妙結合。蘇州高鐵新城管委會聯合蘇州LNG,以2023年春季賽季后賽落地為契機,攜手啟動季后賽嘉年華活動,推動電競龐大“流量”轉化為當地經濟“留量”。
(江南時報記者 錢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