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妙趣橫生 寄托美好祝愿
“學聯三載,廣種薄收,卻也樂此不疲。”日前,廣西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協會會員黃云光向江南時報記者笑言。
“2023南京地鐵掛春聯”活動自啟動以來一直被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海內外的楹聯愛好者紛紛踴躍參與,目前已收到投稿作品5000多副,其中黃云光的投稿數量名列前茅。“我原是一名文旅局干部,退休后愛上了詩聯創作,對南京這座有著厚重歷史文化底蘊的古城有著深深的好感,‘地鐵掛春聯’活動一經發布,我就迫不及待地題聯50副。”
創作切題,寄托美好祝愿
出版過《瑤鄉大校》《情系蛋子江》兩部散文集的黃云光曾經做過教師,在廣東省“百字百聯慶建黨百周年”長聯大賽中獲得過金獎,在詩聯創作上不僅有著深厚的文學功底,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金陵古城,六朝古都,如今的南京將傳統文化與創新都市相結合,地鐵正是這日新月異的城市發展中重要的一環。”黃云光說道。
春聯作為中國傳統的文學形式,其對仗工整、簡潔精巧,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祝愿。“按照征聯的要求,首先要切題,一是歷史文化,二是契合地名,根據路名和地標來創作,加入‘路’的概念,緊扣站名才更具特色。”黃云光向記者介紹了他的創作理念,在不改動站名的基礎上,結合春聯本身的性質,“內容上要有節日的喜慶和歡樂,給人一種健康向上、美好祝福的感受。”
除此之外,考慮到地鐵的門柱不是特別高,字寫太小也不美觀,黃云光創作的春聯全部都是11個字。
巧思內容,品味春聯之韻
“穿越時空,馳眸古邑三千韻;蒸騰氣象,疊翠金陵九萬春。”這是黃云光為1號線的南京站所題的春聯。“‘穿越時空’囊括了歷史時間,‘馳眸’是‘放眼’,‘古邑’是‘古都’,‘三千韻’則是虛詞,包括風韻、情韻,泛指歷史文化。上聯既是虛寫又是實寫,地鐵的穿梭和飛馳蘊含其中。”記者品讀這副春聯,感受著黃云光的巧思,“‘蒸騰氣象’帶領讀者感受現代的南京面貌,地鐵給這座城市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疊翠’則是響應當下提倡的生態環境美,一片翠色九萬春,很有氣派。”
“如今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新征程已經開啟。”黃云光介紹,另一副春聯“中華永鑄心間,一路歡歌追遠夢;勝景長呈眼里,千重瑞象煥金陵”,“中華永鑄心間”表達對祖國的敬仰與熱愛,“一路歌”借指地鐵載著人們的希望去“追遠夢”;“眼里”對“心間”,“煥”這個動詞呈現出金陵古城的煥然一新、飛速發展。
黃云光創作的南京地鐵1號線站點春聯大氣磅礴,令人心潮澎湃,3號線站點春聯則顯得妙趣橫生。
“火樹銀花,一門暢覽熙春景;風馳電掣,滿路欣吟雅頌詩。”“上元門站點,光看名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中國的傳統節日‘上元節’。這個節日又稱‘元宵節’,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讓人們樂此不疲。”
黃云光告訴記者,雖然春聯中并沒有出現“上元”二字,但“火樹銀花”便能展現出上元節的喜慶和歡樂。《浣溪沙·火樹銀花不夜天》是近現代詞人柳亞子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寫于1950年10月新中國成立一周年之際,反映出元宵節國泰民安、歡天喜地的景象。“‘熙春’指的是春節時期,陽光明媚,讀起來有春天的韻味。下聯緊扣地鐵‘風馳電掣’,體現其飛速、快捷、平安。‘滿’對‘一’,都是數量詞;‘路’對‘門’,對仗工整。‘暢覽熙春景,欣吟雅頌詩’,意境美、文化美、韻味美,這就是我想表達的。”
黃云光認為,通過“地鐵掛春聯”活動讓社會各界更多了解南京的歷史文化,很有意義。春聯作為“潤物細無聲”的文字語言,潛移默化地守護著傳統文化,也傳遞著新時代新風貌。
(江南時報見習記者 錢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