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由中國書協(xié)、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江蘇省文聯(lián)共同主辦的“散之風神·首屆中國書法學術提名雙年展”在江蘇省美術館新館開幕。為此,《書法導報》記者黃俊儉采訪了執(zhí)行承辦單位負責人——江蘇省書法院院長李嘯,請他介紹一下本次展覽的有關情況。
記者:今天開幕的由中國書協(xié)、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江蘇省文聯(lián)共同主辦的“散之風神·首屆中國書法學術提名雙年展”取得圓滿成功,請問江蘇省書法院作為執(zhí)行承辦單位,此次展覽為何以“散之風神”命名?
李嘯: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江蘇歷代書法名家巨匠燦若星辰。其中,以林散之為代表的“金陵四老”,是20世紀中國書法的高峰。他的草書繼承發(fā)揚了黃賓虹“五筆七墨”之法,筆勢多變,氣韻生動,達到了“虛室生白”的藝術高境界,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了當代草書技法,形成了飄逸而蒼勁、文雅而渾樸的藝術風格,被譽為當代書法“草圣”。本次展覽以“散之風神”為題,不僅表達了我們對林散之的敬仰之情,而且還與國畫“抱石風骨”、油畫“悲鴻風度”形成一個“三風”系列,構成以書畫家命名、書畫美學定位的3個全國性藝術活動品牌,體現(xiàn)出獨有的江蘇風格和江蘇精神。本次展覽為了強化“風神”這個主題詞,把書體定為草書,使得展覽更具特色。
記者:舉辦此次展覽的目的是什么?
李嘯:“散之風神·首屆中國書法學術提名雙年展”的舉辦,是中國書協(xié)與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重點打造的高端書法品牌,以此對應國畫的“抱石風骨”、油畫的“悲鴻風度”。本次展覽由中國書協(xié)在全國提名80位老中青書法名家,每位作者提供2件作品參展,提名的80位作者精心創(chuàng)作的160件草書作品,展示了當代草書發(fā)展的整體風貌,體現(xiàn)了本次雙年展權威性、學術性、創(chuàng)新性的學術品格。我們舉辦此次展覽,其目的就在于:一方面,學習林散之厚植傳統(tǒng)、潛心藝道、不倦求索的藝術精神,致敬其對詩書畫三絕的藝術追求,彰顯其飄逸而蒼勁、文雅而渾樸的草書藝術“風神”;另一方面,搭建更高端、更專業(yè)的書法藝術交流平臺,打造最具學術精神的書法創(chuàng)作活動品牌,引導當代書法家苦研技藝、富涵學養(yǎng),創(chuàng)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蓬勃新時代書法藝術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記者:此次展覽的定位是什么?
李嘯:江蘇是文化大省、書法強省。“散之風神·首屆中國書法學術提名雙年展”是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精心打造的“三風”全國性文藝活動品牌之一。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經(jīng)過與中國書協(xié)的多輪協(xié)商,最終將該項展覽定位為“學術”“高端”。
記者:此次展覽的亮點是什么?
李嘯:按照“學術”“高端”的定位,展覽沒有采用常規(guī)的海選制,而選擇了學術提名的方式,首屆展覽為了強化“風神”這個主題詞,將作品書體定為“草書”。80位提名書家也是經(jīng)過中國書協(xié)多輪研究、反復斟酌后形成的,涵蓋了當代老中青三代草書名家,主要構成為中國書協(xié)部分主席團成員、草書委員會委員、“蘭亭獎”“全國獎”獲獎書家,以及在草書創(chuàng)作領域不同年齡段、不同風格的代表人物。其中,有中國書協(xié)主席孫曉云,中國書協(xié)顧問尉天池、言恭達、劉洪彪,副主席代躍、劉月卯等,群賢畢至,名家云集。展覽草書作品書風多元,章草、小草、大草應有盡有,或典雅秀逸,或恣肆奔放,可謂精彩疊現(xiàn)、佳作紛呈。本次展覽的作者年齡跨度也很大,從20世紀30年代到20世紀90年代生人,作者年齡相差半個世紀,可謂薪火相傳,青藍相繼。本次展覽還有一個亮點就是,通過學術研討會,眾多專家學者經(jīng)過研討,提煉出“散之風神”就是:精勁飄逸的書風、楷隸入草的風骨、散鋒筆法的新風、墨法如畫的風韻。“散之之神”就是篤師古法的唯實精神、植根文化的守正精神、不主故常的創(chuàng)新精神、民胞物與的大愛精神。這就我們的“散之風神”!
記者:謝謝你接受我的采訪。
(來源:《書法導報》 記者:黃俊儉)
李嘯作品欣賞
琴當秋夜聽,況是洞中人。一指指應法,一聲聲爽神。寒蟲臨砌默,清吹裊燈頻。何必鐘期耳,高閑自可親。——常建《聽琴秋夜贈寇尊師》 李嘯 書
行楷對聯(lián) 《“坐牽、醉觸”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