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非遺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走進蘇州美術館,一次性看遍桃花塢木刻年畫、蘇繡和虎丘泥人“吉祥三寶”。在龍年新春工藝美術特展中,外形憨態可掬、色彩鮮艷亮麗的“胖胖小龍”格外吸引人眼球,這些栩栩如生的小龍泥塑出自蘇州泥塑匠人、高級工藝美術師關惠之手,她也是蘇州工業園區童行青少年成長中心的一名非遺老師。
核雕、泥塑、剪紙、葫蘆彩繪……在蘇州工業園區童行青少年成長中心的社區課堂上,各類非遺技藝體驗項目應有盡有。中心成立于2015年,在創辦人付玲帶領下,引導青少年及家庭學習、理解、體驗、踐行文化,打造公益性、專業化的青少年一站式服務平臺。
蘇州工業園區童行青少年成長中心連續三年承接蘇州市青少年暑托班。付玲告訴記者,去年夏天,暑托班為孩子們邀請了非遺剪(刻)紙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吳永林,傳授蘇州剪刻紙相關知識。在吳永林的示范下以及助教和志愿者的幫助下,孩子們拿起剪刀小心翼翼地嘗試剪紙。“蘇派剪紙承載著蘇州的城市品格,是蘇城千百年的文化縮影。非遺翻飛于一代代的傳承人指尖之上,別有天地。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不僅感受到中國的非遺之美,而且還體會到剪紙要有技巧,有耐心,坐得住,讓非遺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用工匠精神滋養青少年的成長。”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在童行學堂上,孩子們身著漢服誦讀《論語》,通過拜孔子像、朱砂啟智、擊鼓明志等儀式,寄托開啟智慧、明確志向、早日成才等美好愿望……這樣的美育活動不勝枚舉。蘇州工業園區童行青少年成長中心連續三年舉辦“非遺年俗市集”,去年開啟“匠心傳承課堂”助產活動,開創“姑蘇十二工匠”產品體驗包。2019年,中心獲評中國孔子基金會“最具人氣孔子學堂”和“最具影響力孔子學堂”,2020年,經過四年的積累與沉淀,經過專業評估機構評審,蘇州市民政局為中心頒發“4A社會組織”榮譽牌匾,進一步助力社區文化建設和社區青少年項目的開展。
“我們堅持開發與現代時尚相融的非遺文創作品,例如,將緙絲創新做成飾品,與龍元素結合做葫蘆小夜燈,為慶祝蘇州工業園區建設30周年,設計建園剪紙書簽等等,讓作品與生活相融。”在關惠看來,不同時代有不同審美,非遺傳承的是技藝,但造型可以根據時代的發展而變換,更好地在市場上活下來。
關惠師承國家級非遺泥塑代表性傳承人朱文茜,如今,作為中心的一名傳授相關非遺的老師,她與團隊一起進社區、進校園,將非遺技藝傳遞給更多人。“現在的孩子很少能接觸到泥,所以我從簡單的‘摔泥’開始教,孩子們非常喜歡,在課堂上摔得起勁。有一堂親子課也令我印象頗深,一位奶奶幫孫子捏了一只小兔子,孩子對小兔子說‘小兔子,小兔子,你叫一叫呢’,我在現場深有感觸,這些非遺手作確實能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與動手能力。”關惠談及她的非遺手作課,十分欣慰。
“搭建社區互動平臺,組織各類青少年主題活動,培養社會責任感、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促進社區文化發展。”是蘇州工業園區童行青少年成長中心的發展使命之一,與第二屆江蘇省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采購大會的主旨不謀而合。據悉,此次江蘇文采會在現場展覽的同時,也將在國家公共文化云、江蘇公共文化云平臺線上展示產品與服務等。付玲對此表示,蘇州是百工技藝之鄉,將非遺技藝和文創產品放在諸多線上平臺展示,能夠吸引更多青少年和各家企業互相學習,增強文化自信,創新非遺成果。
(江南時報記者 錢月明)
掃一掃
視頻更精彩